首页 理论教育 宝鸡市渭滨区: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果

宝鸡市渭滨区: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果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批基建项目26个,对外经济协作项目30个,产值规模达3000万元。全区国民生产总值253.9亿元。表13—1渭滨区1991~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完成统计表单位:亿元、元

宝鸡市渭滨区: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果

一、年度计划

渭滨工业园区

1991年,全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机械服装建材、运输、工业。年计划工农业总产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工业总产值1.93亿元,比上年增长8.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3亿元,比上年增长5.54%;总人口24.71万人,年出生305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开发新产品13个,花色品种20个,协作项目37个,投资规模5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个,建筑面积5950平方米。1993年,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继续抓产业结构调整、多种经营和商业网点建设。审批基建项目26个,对外经济协作项目30个,产值规模达3000万元。1996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对企业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全区农业总产值61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9.12亿元,工业总产值8.95亿元。科技进步项目38项。其中,星火项目31项,科技推广项目6项,软科学项目1项,总投资9675万元。2001年,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入手,走以“鲜、活、杂、优”取胜路子,实行封山造林,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大力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对公有制经济通过联合、兼并、承包、拍卖等方式进行改革,完善商业零售服务网点,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使国有资本逐步从竞争性行业和领域中退出,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区经济中的份额,区内生产总值10.24亿元,农业总产值0.78亿元,工业总产值21.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60元,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2005年,区上增加区级财力和城乡居民收入,突出改善环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个重点,大力发展电子、机械、钛材、食品、包装、化工新材料等支柱产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经济效益。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波及全区,落实灾后重建项目319个,投资24.67亿元。2010年,区重点项目80个,投资129.05亿元,新建项目56项,投资47.08亿元。全区国民生产总值25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7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2亿元,招商引资68.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亿元。旅游接待353.4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692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03人,人口与计划生育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二、中长期计划

1990年,编制《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大纲》,八·五末主要目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805亿元,年均增长6.4%。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0.5亿元,年均增长1.0%,工业总产值达到3.305亿元,年均增长7.4%,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01亿元,年均增长1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61亿元,年均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主要抓好粮食生产,多种经营和农产品加工,电子、机械、钛材、包装材料、建材和商贸服务业。粮食、油料总产量分别稳定在23000吨和500吨,平田修地4万亩,改善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新增农业机械4000台件,果树面积发展到3万亩,蔬菜生产基地达到6000亩,按照“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步增长”经济发展战略方针,依托区地理和资源优势,加快农副产品加工、电子、机械、钛材、包装材料、建材和商贸服务业发展,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4.88亿元。促进九年义务教育、卫生、文化档案体育、城市建设、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995年,编制的《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规划纲要》,九·五末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11.9%,农业总产值7400万元,年均增长5.0%,乡镇企业总产值20亿元,年均增长22.6%,乡镇企业总收入20亿元,年均增长23.2%,工业总产值19.5亿元,年均增长19%,三产增加值达到16.5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860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年末总人口达31.2万人。星火计划项目63个,累计投资达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90元。(www.xing528.com)

2000年,编制的《渭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总体目标: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以结构调整、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把增加区级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作为全区的立足点,充分发挥秦岭北麓资源丰富,城区商贸发达,高新区人才、科技密集三大优势,不断壮大文化旅游、社区服务、商贸批发、房地产开发、科技创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1月,编制《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末奋斗目标,全区生产总值177.1亿元,年均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1.8亿儿,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年均增长26.8%,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旅游业综合收入达lO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加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0元,到2010年分别突破12300元和3810元。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促进劳动就业、公益文化、卫生服务、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社区建设和社会其他事业协调发展。

2010年,编制《渭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大力实施“五大战略”(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业强区;关中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现代商贸核心区;文化旅游名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最佳宜居城区),积极推进“六区建设”(经二路商贸金融中心区、桥南休闲娱乐餐饮服务区、石鼓文化体育旅游区、清姜航空电子制造创新集群区、姜谭装备制造业提升集群区、秦岭北麓都市农业区)。努力建设经济实力强、发展环境优、创新能力佳、文化品位高、社会更和谐的西部强区。

表13—1 渭滨区1991~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完成统计表 单位:亿元、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