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洞组合梁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无洞组合梁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2附加挠度公式续表注,d为栓钉间距,E为钢筋和钢梁的弹性模量,Is为钢梁的截面惯性矩,Ar,As分别为钢筋和钢梁的面积。图3.11组合梁负弯矩工况为了研究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梁在弹性阶段的受力性能,设计了4根栓钉间距不同的反向加载简支组合梁试件,对试件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将有限元结果与上述理论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无洞组合梁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采用了换算截面法计算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刚度,计算时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仅考虑钢筋和钢梁构成的组合截面,该方法忽略了混凝土板与钢梁之间的滑移,但相关试验和理论结果[48,55,115,116]表明,即使按完全剪切连接设计的组合梁,剪切连接件在水平剪力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形,不存在无滑移的完全剪切连接状态。

1)负弯矩区组合梁弹性受力特性

对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负弯矩作用下的钢-混凝土组合梁,在考虑滑移效应影响时可以近似地将组合梁作为弹性体考虑,并有以下基本假设:

①钢梁与混凝土交界面上的相对滑移与水平剪力成正比。

②抗剪连接件沿梁长均匀布置,水平剪力沿梁长连续分布。

③混凝土翼板与钢梁具有相同的曲率,都符合平截面假定。

以跨中作用反向集中荷载的简支组合梁为例,坐标原点O位于跨中截面形心轴处,负弯矩作用下考虑滑移效应的组合梁变形微段模型如图3.10所示。

图3.10 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梁微段变形模型

2)弹性理论与有限元结果对比

文献给出了负弯矩作用下考虑滑移效应的组合梁挠度计算公式,见式(3.17)。

式中 δf——按照换算截面法计算得到的弹性挠度;

   Δδ——考虑滑移效应时的附加挠度,对于不同荷载工况下的附加挠度简化计算公式见表3.2。

表3.2 附加挠度公式

续表

,d为栓钉间距,E为钢筋和钢梁的弹性模量,Is为钢梁的截面惯性矩,Ar,As分别为钢筋和钢梁的面积。

对于负弯矩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滑移值的理论算法,根据文献,可以得到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滑移计算,见式(3.18),对应工况如图3.11所示。

(www.xing528.com)

式中,,d为栓钉间距,E为钢筋和钢梁的弹性模量,Is为钢梁的截面惯性矩,Ar,As分别为钢筋和钢梁的面积。

图3.11 组合梁负弯矩工况

为了研究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梁在弹性阶段的受力性能,设计了4根栓钉间距不同的反向加载简支组合梁试件,对试件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将有限元结果与上述理论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4根组合梁试件编号为SC-1~SC-4,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钢材等级为Q235B,栓钉采用ϕ19,长度80 mm,按等间距沿梁长均匀布置,配置12根通长ϕ12钢筋,试件简图及尺寸如图3.12所示,试件设计参数见表3.3。

图3.12 试件示意图

表3.3 组合梁试件设计参数

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了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梁挠度沿梁长的分布曲线,如图3.13所示,可以看出:各组合梁试件的最大挠度都出现在跨中位置,对栓钉间距最大的试件SC-1,其挠度值最大,随着栓钉间距的减小,组合梁试件的挠度依次降低,说明挠度随着连接程度的提高而减小,抗剪连接程度对组合梁的挠度影响是比较大的。

图3.13 负弯矩区组合梁挠度分布(ANSYS计算结果)

通过理论式(3.17)计算得到了组合梁试件的跨中挠度理论值,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见表3.4。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比较吻合,误差在10%内。

表3.4 挠度理论值与有限元结果对比

通过理论式(3.11)计算得到的各试件滑移值及其有限元结果,如图3.14所示。

图3.14 负弯矩区组合梁滑移分布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各组合梁试件的连接程度不同,但其滑移分布规律基本相似,滑移沿跨中基本为对称分布,最大值均出现在组合梁两端,跨中的滑移值为零;随着连接程度的降低,滑移值依次增加,连接程度越大滑移分布曲线越平缓,说明栓钉间距(连接件数量)对负弯矩作用下的组合梁滑移有较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