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院建筑案例选址优势:交通便利,临近高教园区入口道路

医院建筑案例选址优势:交通便利,临近高教园区入口道路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选址优势:交通便利——地块东侧建有高教园区北入口道路,路宽约40m,该条道路往西北与南塘大道相连,往东南则通向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南塘大道近期规划为Ⅰ级城市主干道,远期规划为城市快速路道路,宽度为70m,交通便利。门急诊医技病房楼总建筑面积310445m2,占地面积46440m2。该中心的东西两侧有两条通透明亮的南北通道作为医院南北主通道,西侧宽7.8m,东侧宽15.6m,西侧通廊主要是供住院患者使用,东侧通廊主要供门诊患者使用,也可作疏散安全通道。

医院建筑案例选址优势:交通便利,临近高教园区入口道路

1)选址优势:

(1)交通便利——地块东侧建有高教园区北入口道路,路宽约40m,该条道路往西北与南塘大道相连,往东南则通向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南侧为规划中的南过境公路,再往南距离约1km处为甬台温高速公路与金丽温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出线口。北侧为20m宽的道路。南塘大道近期规划为Ⅰ级城市主干道,远期规划为城市快速路道路,宽度为70m,交通便利。新院区距温州火车南站约7km,距市中心老院区约11km。邻近2条高速公路互通出口又有利于温州市各县市和浙南闽北的病人到新院就医。

(2)环境优美——地块东向隔河,以东即为大罗山风景区。地块四周均为河流,与三垟水网相连。周围没有各类化学和生物污染源,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滑坡段和架空高压线等,不毗邻危险品仓库和通航河道。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空气清新,有利于病人的疗养康复。

2)设计优势

(1)整体设计相对合理

急救中心位于医技最北面,独立设置的急诊急救入口广场也设在正北面,并在其入口东北角设有直升机停机坪,为多山多川的温州地区突发的急救创造快速高效的条件;医疗保健中心也相对独立地设置在医院基地的西南角上,双面环河,四周绿地环绕。环境优美安静,交通便捷,就医康复环境良好;感染中心与医院主楼分开单独设立,位于南部地块的西北部。可由基地北侧的道路直接进入,使得感染中心与其他大楼没有人流交叉;能源中心位于基地北部地块的西侧,由变电所、冷冻机房、锅炉房、洗衣房等组成,向南通过地下管道连廊,为整个医院提供能源;医护值班楼位于基地北部地块的中间,主要供医生护士值班、休息使用,并可通过地下通道与医院主楼相连,十分便捷;教学科研综合楼位于基地北部地块最东侧,主要供医院进行教学及科研使用。

(2)融合自然的立面设计

医院的立面设计除满足功能要求外,还与医院所处的湿地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相结合。住院中心大楼西侧为玻璃幕墙,镜面的作用使得医院与周边绿植、河流融为一体。4幢大楼南北立面均为玻璃装饰带及保温铝板交替相间,给人亲切、明快的感受。医技中心部分的建筑外立面铺设大块、密实的自然花岗石和玻璃相嵌的实体,南北穿过4幢玻璃建筑。其他建筑跟随主体建筑,采用相同的形式,遥相呼应。整个医院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形成一座错落有致、纵横多变、交叉有序、虚实相宜、设计有度的标志性现代化医院。

(3)门急诊医技病房综合楼

门诊病房医技综合楼作为温州市标志性医疗建筑,该单体建筑总长度东西方向为375m,南北方向最大长度为285m,由4幢连体建筑组成,东侧的门诊专科中心,西侧的病房大楼及中间的医技大楼组合而成,“三位一体”的设计布局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其中门急诊专科中心为4层,病房大楼为7~10层,中间的医技部分为4层,都设有1层地下室。门急诊医技病房楼总建筑面积310445m2,占地面积46440m2

Ⅰ.东侧门诊专科中心

4幢门诊专科中心设置南北通廊的东侧,有绿化和透光的内庭院分布其间,充分贯彻以人为本、方便患者的原则。4幢专科中心大楼的东侧有一条南北相通的医护人员专用通道,通道东侧安排的均为医护用房,从而保证医生和患者从不同的方向进入专科中心,达到了医患分流的原则。

新院大门厅位于大楼南侧,东西长93m,南北宽25m,气势恢宏,构造别致。顶部椭圆形玻璃采光顶与矩形的空间平面形成穿插关系,采光顶钢架呈鱼腹形结构,自然采光良好,空间更显简洁明快。

入口处正对的主背景墙按照古典主义三段式法则加以分割,从下至上分别为服务、收费、审批窗口,巨型浮雕电子显示屏,走廊。巨型浮雕名为《生命之树》,由中国美术学院钱云可教授担纲设计创作,高4.5m,长46.8m,场面宏大、立意深远。

Ⅱ.中部医技中心(www.xing528.com)

医技中心设置入口大厅、全科门诊、信息中心、影像中心、手术中心、ICU、CCU中心、输液中心、中心药房、中心供应及急救中心等医院的基本功能区,各检查室均能做到医生通过与患者相互分开,避免交叉。该中心的东西两侧有两条通透明亮的南北通道作为医院南北主通道,西侧宽7.8m,东侧宽15.6m,西侧通廊主要是供住院患者使用,东侧通廊主要供门诊患者使用,也可作疏散安全通道。每隔一段设置一个近400m2的绿化天井庭院,使各个功能区都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手术部设置在三层,共45间手术室,百级4间,其余均为万级,采用外周回收型,洁污双通道。由两部专用电梯与地下室中心供应室进行消毒对接。手术室被分为3个分区,分区管理能平衡各区的手术量,提高各区的质量管理,也可为后期分区升级提供条件。手术区的医生在四楼更衣,淋浴后到达三楼,更衣区有自助更衣签到系统,大大节省了更衣人员及设施投入。

急救中心位于门急诊病房医技综合楼北部,建筑面积约11000m2,有独立的出入口,并配备了直升飞机停机坪。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和服务窗口,新院急诊科具有完备的设施和功能,更具有宽敞的使用空间。急救中心设置突发事件备用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诊大厅需要病床的病人随时可取。

Ⅲ.西侧住院中心

住院中心由4栋分别高9层、7层、10层、8层的大楼组成,楼与楼之间镶嵌了指状的绿化景观区。住院大楼底层为架空空间,为住院的患者提供了通畅、明亮的自然环境,方便在阴雨天或暴晒天进行室外活动,同时还为消防解决了合理通道。

在每栋住院大楼西侧护理单元设置三层高的连廊,便于之间联系。在靠近北侧第二幢住院大楼的二、三层不设病房,作为住院中心各大楼通向二层医技和三层手术中心的通道,并设有手术患者的家属等候、示教等用房。

住院大楼护理单元采用单通道设置,所有病房均朝南,使患者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阳光,也为更有效跨科安排、混合配置提供了空间。普通护士站的工作流程高度标准化,简单的诊疗将在专门设立的医生办公室及治疗处置室进行。每个护理单元均设有无障碍病房,每间病房均设有独立卫生间。

(4)利用建筑模块实现高效管理

Ⅰ.院中院设置管理人流

医院将各科功能专业化为中心,即几个相关的专科中心归并为若干分院,形成“院中院”的格局,优化管理结构,提高治疗质量。在设计门诊专科中心时,将人流量大、患者行动不便的科室尽量设在一层或下层,与医技有密切联系的相关专科中心进行水平同层布置,起到了很好的分流作用。院内各专科中心还用于执行医科大学下达的研究和教学任务。

Ⅱ.由就诊模式设计通道

有效的监控和有预见性的计划安排保证医疗流程的合理性,根据流程模式原则规范患者流向,引导患者分流,以减少或消除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人力损耗。因此,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对患者行为习惯设计出各类流向通道,如初诊由门诊主入口大厅进入全科中心,通过右侧医疗街进行分流;复诊可以通过各专科门诊中心独立的出入口直接而快速地到达就诊处;医技如B超、CT、MR检查统一集中设二楼;北面急救区,有观察室、病区,更配有全套急诊医技,并直通手术室。

Ⅲ.减少污物通道

为解决“洁污”流线的交叉,医院采用严格的打包以及封闭箱的传递方式,减少甚至取消“污物通道”,使交通动线流畅、不受干扰。在手术室区域设计了洁污分流,设有洁污电梯直接与中心供应相连。专门的污物电梯运送污物,食堂菜品、液氧供应、药品库等也有专门的通道运送,与医疗秩序不交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