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划布局的两大原则
规划布局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及作为突发疫情应急防控的救治原则。
针对传染病医院患者需隔离治疗的特点,在总体布局上更应突出人性化,提供良好的就医和康复环境、合理方便的服务流程、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等。
总体布局上根据需要可分为隔离区、限制区、清洁区,不同的功能区域建筑可采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医护人员可按其所在工作区域的建筑颜色佩戴不同颜色的胸卡,不同区域的交通流线也与其建筑统一的颜色标示,这样既有利于病员方便快捷且准确地到达目的地,也避免了交叉感染。
按照基地的特征,立足于传染病医院的特点,整个医院分为安全区、隔离区和限制区;并按功能要求和发展计划,有机地分成7个板块,即7个分区。建设500张床位的病房楼(其中单人房200间、双人房150间)、医技综合楼、门急诊楼、科研中心、培训综合楼、后勤保障设施、医务人员宿舍用房等,每栋建筑物控制高度为三层楼,医技综合楼为四层楼。基础设施按固定床位500张加上最大可设置的临时应急床位数进行铺设。
“中心”分设隔离区、限制区和清洁区。隔离区为门急诊、病区、医技楼、手术室、污物处理等。限制区为科研中心、后勤保障区等。清洁区为培训综合楼和宿舍区等。
门急诊区位于基地的中部,以“小门诊大急诊”为其特点的二层建筑,可适应不同种类传染病。由医院的主要出入口进入,与医技综合楼直接相连。医技区(隔离区)位于基地的中部,位于门急诊楼和病房区之间,医技综合楼为四层建筑。病房区(隔离区)分别位于医技部的西侧和南侧,共设500床位。病房楼为三层建筑,每四幢病房楼形成一个病区组团。共建八幢病房。临时病区为600间病房,位于病房区南侧和西侧,近期为绿化用地。门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有机融合,成为整个医院的中心。
能源中心及后勤保障(限制区)位于基地的西部,有单独出入口。能源中心位于基地的西南角,包括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空调机房、医用气体机房、营养厨房等设备用房。洗衣房、中心消毒供应设在基地的西部,靠近病房区,污水、污物处理则设在基地下风向的西北角,尽可能减少对病区的影响。科研区(限制区)设有医院的科研中心,包括先进的P3实验室、动物房和动物实验,以及分期建设的世界一流的高科技P4实验室。该区充分考虑了将来发展的需求,留有扩建的余地。
行政办公培训区和居住生活区(安全区)位于基地的东南角,从医院主入口进入。培训综合楼里,除了医院的日常行政管理培训用房外,还设有为来访者和病人服务的一些设施,如探视中心、鲜花礼品店、小卖部、银行营业部、餐厅、商店、问讯、健康咨询、网络查询等。
“中心”至少设四个出入口,根据洁污分流、人物分流的原则,设置病人出入口、医务人员出入口、后勤物资入口、污物出口等。各出入口应便于识别。
医疗服务流程应便捷合理,组织好医院的人流、物流、车流是医院建设的首要前提,特别是在收治烈性传染病病人时要设置专门的绿色通道,必须严格区分人流、物流、车流及其清洁与污染路线的流程,洁污分流,互不交叉。
医院内要保证足够的绿化用地,通过精心的设计、种植和管理,绿化系统可作为医院积极的景观和环境功能要素,成为功能分区的天然隔离带,改善医院建筑周围的小气候,对卫生防护、净化空气、减少污染以及对病人的心理治疗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医院的传染病房应设置在院区长期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病房有尽可能多的日照和自然通风。
2)传染病房严格分区
根据不同传播途径设立互相不干扰的传染病隔离病区,将呼吸道传染病与非呼吸道传染病病区分开设置,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病区,要分别设立疑似病区和确诊病区。
图2 传染病房
(1)护理单元的设置
传染病房(图2)的每个护理单元以20~30床位为宜(注: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50849—2014),每个病区床位配置宜为32~42床),护理单元的出入口要根据医患人群进行严格合理分流,设置各自的专用通道,避免交叉感染。出入口应分为:病人入院口,病人出院通道,医护人员出入口,尸体及污物出口等。
平面上可采用三走廊式,即利用三条同向分流的走廊,形成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相互严格分开。各区域应有明显的分区标志(如地面选用不同颜色)。
(2)应设置病房缓冲间
为了避免医护人员成为病毒的二次传播者,在每间病房设开放式缓冲间,使医护人员在出入病房前更衣,做卫生准备,以减少医源性感染。院内洁净通道和污染通道必须分别设置。
(3)重视门窗设计
由于房间空调和室内外温差等的原因,单层玻璃窗内表面往往产生结露现象,潮湿的环境就有利于细菌的繁殖;所以有条件的话,病房窗户玻璃建议采用中空双层玻璃,这样,既不会造成结露,也可降低空调负荷,最主要的是可以降低感染率。
(4)采用空气幕隔离系统
由空调区和非空调区运用气幕隔离而引发的启示,在传染病区和普通病区除设有专用出入口外,并在出入口设置空气幕作为第二隔离屏障,其主要功能有可防止房间空气压力的丢失,避免当病区门打开时将污染空气带进或带出;在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作为风淋,使防护服不被污染;在医用仪器、设备进出隔离病房时,也作为一种辅助防污染设施。(www.xing528.com)
(5)空调系统
不同的区域、功能采用不同的空调系统。
呼吸道传染病区采用新风加带高效过滤器的高余压风机盘管机组的空调系统,每一间病房均对回风进行高效过滤器过滤,风机盘管为干盘管工况运行。新风经粗、中、亚高效三级过滤、冷热处理及强去湿或加湿后送入房间,满足房间热、湿需要。病房空调的换气次数按《美国卫生实施预防结核菌传染准则》的要求不小于每小时12次。送风口设置在房间走道侧,病房内的排风口设置在病人床头下侧和病房内的卫生间。每间病房的排风支管均设置单独高效过滤器,排风集中后再经排风机房内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由排风机高空排放。病房内的回风、排风过滤器采用一个病人更换一套的措施,更换前应先消毒后拆换。
非呼吸道传染病区全部采用干式风机盘管加送新风的空调系统。特殊病房将采用带亚高效过滤器的风机盘管,房间正压控制,以满足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需要。这样,每个房间的空气相对独立,也不会引起其他疾病的传播。病房的卫生间设排风,使病房相对为负压区,排风由屋顶大气排放。
半污染走廊采用全空气空调方式,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控制走廊的温度与湿度,并根据房间压力控制要求补充新风。
污染走廊采用全空气空调方式,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控制走廊的温度与湿度,并根据房间压力控制要求补充新风。
清洁区采用风机盘管加送新风的空调系统。保持每个房间的空气相对独立,也不会引起其他疾病的传播。
不同的医疗区域采用不同的形式,以满足不同功能需要。手术室可采用高效过滤器的垂直层流形式,门诊、护士站区域可采用VAV变风量空调系统。为防止二次污染,所有送风口均应作保温处理以防止结露。
(6)排风系统
传染病房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并设置高效及杀菌过滤器,排风经过滤后其排放口要高于周边建筑高空排放。
排气系统和供气系统应当有自动防止故障系统,可采用双排风系统以防止由于风机故障造成该区域的污染。
(7)病房不同区域的压力梯度
为防止污染空气的无组织的流动,不同区域应有不同的压力差。压力差的形成可采用控制各个区域的送、排风量,使不同区域产生压力梯度。压力控制流程为:
Ⅰ.清洁区(+5Pa)→半污染区(-5Pa)→缓冲区(-10Pa)→病房污染区(-20Pa)。
Ⅱ.室外(0Pa)→污染走廊(-5Pa)→病房污染区(-20Pa)。
(8)弱电系统
由于传染病医院的特点是以隔离为主进行综合治疗,在医院的总体上更应体现“人性”化设计和管理,以全方位的诊疗和康复、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为目的。所以除了常规医院的弱电系统以外,还应重点设置病人探视系统(传染病房可采用全玻璃隔断的探视走廊或房间,探视者和病人采用单点对讲方式进行通话;对于重症病人可采用视频、音频的双向传送,以满足病人与家属的亲情需要),远程医疗系统(每个病房均设置电脑插座,便于医护人员及时从信息中心提取病人的资料,同时对于重症及疑难病例可采用网上传输方式进行远距离诊疗,达到专家不在现场、不进隔离室也能对病人进行诊断),医疗示教系统(采用现场摄像、拾音的音、视频转播或网上传播的方式,由手术室、病房等现场向示教室或会议室传输音、视频内容。专家或学生不进入手术室也能了解手术实况,以满足医、教、研的需要),门禁一卡通控制系统(隔离区、限制区、污染区、清洁区的通行限制,以达到安全防范,减少污染的传播为目的),医疗监控系统(医护人员在值班室通过监视器和扩音设备,可远程监控重症病人的实际情况)等。
(9)病区消毒
隔离病区需要定期消毒的有ICU病房、隔离病房、放射科机房、病区值班室、更衣室、配餐室、电梯间、门诊候诊室、病区走廊及其他传染病病人所涉及区域。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注意病房的通风,特别是强调自然风的通风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自然通风不良的,则必须安装足够的通风设施(排气扇)。
Ⅰ.在病房有人的情况下可采用以下消毒方法: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可有效地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滤除空气中的带菌尘埃。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消毒:这类消毒机采用静电吸附原理,加以过滤系统,不仅可过滤和吸附空气中带菌的尘埃,也可吸附微生物。
对有人的房间进行消毒时,必须采用对人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不宜使用臭氧消毒机和化学消毒剂熏蒸或喷雾消毒,也不宜采用紫外线灯照射。
Ⅱ.在病房无人的情况下可采用下述方法:
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可采用由管式、板式和沿面放电式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的空气消毒机。
紫外线消毒:可选用产生臭氧的紫外线灯,以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作用。
化学消毒剂熏蒸或喷雾消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