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康复学:中风后遗症原因与治疗

中医康复学:中风后遗症原因与治疗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病后常出现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言语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疼痛等症状,统称中风后遗症,偏瘫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后遗症。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致脑髓神机受损而发为中风。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中风发病病机不尽相同,中风后遗症期,脏腑虚衰、气血不足更为明显,但同时又兼经络不通,前者为本,后者为标,证属本虚标实。

中医康复学:中风后遗症原因与治疗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发病后常出现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言语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疼痛等症状,统称中风后遗症偏瘫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后遗症。本病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发病以老年人为多见,大多数有高血压病史。推拿治疗对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一般以早期治疗为宜。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其脑部病变一般分为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由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导致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等引起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一)病因病机

本症是由于中风所引起的,中风病病位在脑,风、火、痰是其主因,发病与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等诱因有关。病及心、肝、脾、肾等脏。其病机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并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1)积损正衰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元气耗伤,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风阳浮越,携痰浊、瘀血上扰清窍,突发本病。

(2)劳倦内伤烦劳过度,肝肾阴虚,易使阳气升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气血上逆,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脑络。因肝阳暴张,血气上涌骤然而中风者,病情多重。

(3)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瓦结,壅滞经脉,蒙蔽清窍;或素体肝旺,克伐脾上,气机郁结,痰浊内生;或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郁互结,携风阳之邪,窜扰经脉,发为本病。

(4)五志所伤,情志过极七情失调,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或五志过极,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引动心火,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致脑髓神机受损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中风发病病机不尽相同,中风后遗症期,脏腑虚衰、气血不足更为明显,但同时又兼经络不通,前者为本,后者为标,证属本虚标实。

(二)临床表现

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单侧上下肢瘫痪无力、口眼喁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初期患者肢体软弱无力,知觉迟钝或稍有强硬,活动功能受限,以后逐渐趋于僵硬强直,拘坚挛急,患者肢体姿势常发生改变和畸形等。

(三)康复治疗

(1)康复治则:益气活血,疏经通络,滑利关节,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部位及取穴:头面部、上肢、腰背部及下肢。

①头面部取穴:印堂、神庭、睛明、太阳、阳白、鱼腰、迎香、下关、颊车、地仓、人中。

②上肢取穴: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

③下肢前、外侧取穴:髀关、伏兔、风市、梁丘、血海、膝眼、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和涌泉。

④腰背部及下肢后侧取穴:八髂、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

(3)手法:

①头面部主要手法推法、按法、揉法、扫散法、拿法、一指禅推法。(www.xing528.com)

②上下肢及腰背部主要手法揉法、滚法、推法、按法、摇法、抖法、搓法、捻法、扪打法、擦法、拿法、捏法,配合患肢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

(4)操作方法:

①基本康复治法:

a.头面部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医者坐在患者后下方。先推印堂至神庭,继之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依次至睛明、阳白、鱼腰、太阳、四白、迎香、下关、颊车、地仓及人中等穴,往返推之2~4遍。然后推百会穴1min,并从百会穴横行推到耳廓上方发际,往返数次,强度要大,以微有胀痛感为宜。揉风池穴1min。同时用掌根轻揉痉挛一侧的面颊部。最后以扫散法施于头部两侧,拿五经

b.上肢部操作方法:患者仍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侧。先拿揉肩关节前后侧,继之滚肩前侧,再移至上肢,依次滚上肢的外侧与前侧(从肩到腕),往返3~5遍;然后按揉肩、臂臑、曲池、手三里等上肢诸穴,每穴约1min;轻摇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拿捏全上肢5遍;搓、抖上肢,捻五指。最后运用语言提示配合患者患肢外展和肘关节、腕关节及指间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

c.下肢前、外侧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医者坐于患侧或立于患侧。先滚患肢外侧、前侧,往返滚3~5遍;然后按揉髀关、风市、伏兔、血海、梁丘、膝眼、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太溪和涌泉等穴;轻摇髋、膝、踝等关节;拿捏大腿内侧、小腿后侧肌肉5遍;搓下肢,捻五趾。最后配合语言提示和借助医生的帮助使患肢膝关节做被动屈伸运动。

d.腰背部及下肢后侧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侧。先擦背部、腰骶部及下肢后侧两侧膀胱经,往返擦8~10遍;按揉膀胱经夹脊穴及八醪、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直擦背部督脉及背部、腰骶部膀胱经,轻快拍打背部、腰骶部及下肢后侧;拿风池、按肩井(如患者不能取俯卧位,则可取健侧侧卧位,医者参照该方法操作)。

②辨证加减:

a.语言謇涩:重点按揉哑门、廉泉、通里、风府。

b.口眼喁斜:用抹法在瘫痪一侧面部轻轻推抹3~5分钟,然后重按翳风、牵正、颧髎、下关、瞳子髎。

c.口角流涎:按揉面部一侧与口角部,再推摩承浆穴。

(四)注意事项

(1)本病需与其他疾病如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半身不遂相鉴别,脑外伤等引起的半身不遂可参照本节推拿治疗。

(2)本病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后两星期,适宜推拿治疗。

(3)在行肩部推拿手法治疗时注意防止肩关节脱位。

(4)在配合患肢被动运动时医生可以使用语言暗示,以提高临床疗效。

(5)患者应畅情志、慎起居,忌烟酒肥甘。适当功能锻炼。

(五)按语

由于本病病程的长短与康复有直接关系,所以尽早对本病进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认为,在中风后,病情基本稳定便可接受推拿治疗。中医有“治痿独取阳明”的说法,临床中可重点在手、足阳明经及膀胱经上进行手法操作。对于肢体明显肿胀疼痛者,操作时应注意手法的向心性。如能配合中药针灸及现代康复手段进行治疗,则疗效更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