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康复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延缓进展!

中医康复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延缓进展!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合理有效的西药治疗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但长期使用药物,存在疗效减退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等问题,因而中医药康复治疗帕金森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辨证论治仍是目前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思路。

中医康复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延缓进展!

一、概述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徐缓为主要症状,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氏小体形成为特征,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学显示,患病率为15~328/10万人口,大于55岁的人群约1%。因严重肌强直伴(或不伴)震颤而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虽然合理有效的西药治疗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但长期使用药物,存在疗效减退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等问题,因而中医药康复治疗帕金森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病因病机

有关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药物因素和患者因素等有关,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及个体的易感性、环境、感染等。

帕金森病具有缓慢起病、逐渐加重的特点,属于中医学“震颤”、“颤证”范畴。以本虚标实为主,其病变脏腑涉及肝、脾、肾。多因年老精亏,肝肾不足,脑髓经脉失养,阳亢化风,经筋失去任持;情志失调,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脑海、肢体失去濡养;思虑太过,耗伤阴血,脑髓失养;饮食失宜,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阻滞经络,经筋失养;或因劳逸失当,耗伤阴血,虚风内动,而致经筋失养。《证治准绳·杂病》指出:“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劳欲太过、饮食失宜、情志所伤等为其重要病因。但也有外感为其病因者,如《医学纲目·颤振》所说:“此症多由风相合,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者。”临证多见本虚标实之证,肾亏脾虚是本病发病的关键,痰邪、水湿、瘀血停聚是使本病加重的重要因素。

中医治疗本病,应立足于滋肾补脑、健脾益气、燥湿化痰、缓肝息风。有血瘀征象者,应佐以活血化瘀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初发时以一侧上肢静止状态下出现拇指不自主对掌运动的“搓丸样运动”,继则可出现口唇抖动和对侧上肢的震颤。严重者头摇肢颤,不能持物、进食等。运动迟缓主要表现在患者运动开始困难,行动迟缓。肌强直是导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的原因,患者表现为表情淡漠、呆滞,呈“面具脸”。吞咽动作减少出现口角流涎。姿势步态异常表现为患者站立时的特殊姿势和行走时的“慌张步态”。

辨证论治仍是目前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最基本思路。临床常见证型为痰热风动、风阳内动、肝肾不足、气血亏虚。

(二)诊断

(1)痰热风动:筋脉拘急,肌肉强直,动作困难,震颤时轻时重,常可自制,胸脘痞闷,食少腹胀,头晕,口角痰涎如缕如丝,吹拂不断,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2)风阳内动:肢体颤动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心情紧张时病情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脉弦。

(3)肝肾不足:头及四肢震颤,静止时明显,情绪激动时加剧,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消失,头目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差或健忘,腰酸肢软,肢体麻木,舌体瘦,舌质暗红,脉弦细。

(4)气血亏虚:肢体震颤,筋脉拘急,肌肉强直,运动减少,四肢乏力,精神疲倦,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悸而烦,动则气短懒言,纳呆,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四、治疗

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其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药物治疗只能部分改善临床症状,并不能完全消除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困难,因此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早期应配合适量的康复治疗,以控制或减轻症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尽量改善运动、平衡、协调等功能,以维持或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一)中药疗法

帕金森病是一种终生伴随的慢性疾病,其非运动障碍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药治疗某些非运动障碍症状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1.痰热风动

治法:清热化痰,息风潜阳。

方药:导痰汤。本方用半夏燥湿降逆,陈皮利气,甘草益脾,制南星以治风痰,枳壳理气宽中。全方合用有燥湿豁痰,理气开郁之功。肝阳上亢者,加天麻、羚羊角粉以平肝潜阳。肝火旺者,加夏枯草、龙胆草以清肝泻火。大便秘结着,加大黄以通腑泄热。

2.风阳内动

治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方药: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前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的作用;后方具有镇肝熄风,育阴潜阳,舒筋止颤的作用。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镇肝熄风;生地黄、玄参、龟板、天门冬育阴清热,潜阳熄风;牛膝、杜仲、桑寄生、滋补肝肾;栀子黄芩清热泻火;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肝火旺者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肾阴不足、虚火上扰者加知母、黄柏、牡丹皮;颤动不止者加僵蚕、全蝎以加强熄风止颤之功。

3.肝肾不足

治法:培补肝肾,滋阴熄风。

方药:大补阴九合六味地黄汤。用大补阴丸以滋阴,六味地黄丸以滋阴补肾。药用熟地以滋阴补血;龟板以大补精血、滋阴潜阳;黄柏清热降火;知母滋阴泻火;猪脊髓益精补髓;蜂蜜滋阴养液。山萸肉补养肝肾;山药补益脾阴;泽泻利湿泻浊;牡丹皮泻火;茯苓淡渗脾湿。大定风珠、滋生清阳汤、滋荣养液膏亦可随证选用。

4.气血亏虚

治法:益气养血,平肝熄风。

方药: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送服天王补心丹。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益气升清;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宁心安神。服用时还可加枸杞丹参、天麻、钩藤以增强其养血熄风之效。挟痰者,加半夏、贝母、橘络以祛痰通络。

(二)针灸疗法

1.体针

治疗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化痰通络、熄风止痉为主。

主方:四神聪,风池,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丰隆,太冲。

方义:头部穴位四神聪、风池配合谷、太冲,旨在熄风止颤、调神健脑;合谷配太冲、足三里以补益气血;曲池、外关、丰隆化痰清热、疏经通络。

辨证加减:痰热动风加膻中、中脘、阴陵泉清热化痰,祛风通络;瘀血阻络加血海、曲泽、委中活血化瘀;肝肾阴虚加肝俞、肾俞、百会滋补肝肾;气血亏虚加关元、气海、膈俞、三阴交补益气血。

随症加减:颤抖剧烈者加少海、后溪;僵直者加大包、期门、大椎;汗多者加肺俞、脾俞、气海、复溜;便秘者加天枢、气海;口干舌麻者加廉泉、承浆。针对患者存在的精气亏乏、阴血化生不足的情况,可在处方中选用背腧穴或夹脊穴,从上而下,交替使用,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每次取穴7~10个,每次留针时间约20~30分钟,疗程以10~15天为佳。

操作:四神聪针刺均朝向百会,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疏密波,通电20~30min。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酌情施用补泻。震颤甚者用大椎深刺,选用2.5~3寸毫针,刺入约1.0~2.5寸,使病人感觉到针感向四肢或全身放射为度,有此感觉迅速出针,不捻转提插,不留针。

2.灸法

灸法是一种治疗慢性病常用的方法。灸法尤其适用于阳气虚弱,阴邪内留之证。常用灸法为艾条温和灸大包、期门,每穴10分钟,对于改善肌强直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www.xing528.com)

3.头针

取穴: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或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

操作:可任选一组穴位,用1.5~2寸毫针,平刺或斜刺,进针后快速捻转,以局部有热、麻、重压感为度;或加用电针刺激,频率为每分钟100~180次,以连续波为主,有时可选择疏密波。每1~2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4.耳针

取穴:皮质下、缘中、神门、枕、颈、肘、腕、指、膝。

操作:每次选用2~4穴,毫针中等刺激,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或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贴压。

5.穴位注射

取穴:用天柱、大椎、曲池、手三里、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药物: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0.25%普鲁卡因注射液。

操作:每次选2~3穴,每穴注入上述药液一种0.5~2mL,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三)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强刺激手法,可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促进损害组织的修复;除此之外,推拿疗法简单无痛苦,患者比较容易接受。

推拿治疗帕金森病应以补肝益肾,平肝熄风,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为原则。具体操作手法如下:

(1)推弓桥: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一侧,用拇指推桥弓,每侧面部由上至下推20次左右,一侧推好后,再推另一侧。注意不要同时推面部两侧。

(2)扫散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一侧,用拇指偏锋在头部两侧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由前上方至后下方进行推动,每次操作10~15次,完成一侧操作后再进行另一侧的操作。

(3)拿法:患者坐位,医者采用五指拿法从头顶到枕后部,自前向后进行治疗,至枕后风池穴改用三指拿法,沿颈椎两侧向下至第7颈椎,此项动作重复3~5次。

(4)摩擦胸部:患者坐位,医者立于一侧,沿锁骨向下摩擦前胸部,逐渐移至第12肋,重复该项操作,直至患者前胸部位有透热感。

(5)直擦上肢:患者坐位,暴露上肢,医者站于一侧,自手腕至肩腋部,进行内、外两侧直擦,直到微热。完成一侧治疗后再行另一侧。

(6)拿上肢:

①患者坐位,医者站于一侧,拿上肢内、外侧,自肩部向下拿至腕部,动作重复2~3次。

②捻、抹手指,再搓上肢,往复2~3次,然后进行大幅度摇肩。

(7)重复头颈部操作,最后用掌根震击百会,拳背震击大椎及腰阳关,结束治疗。

(四)运动疗法

帕金森病的运动治疗根据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尽量避免关节活动受限、姿势和步态的异常,将肌肉挛缩及肌萎缩控制到最小限度。

1.面部动作练习

由于帕金森病患者面部肌肉僵硬,导致面部表情呆板,出现特殊的“面具脸”。患者可对着镜子练习用力皱眉动作、睁闭眼、鼓腮锻炼、露齿和吹哨动作,对面部肌肉僵硬有一定改善。

2.头颈部锻炼

帕金森病患者的颈部往往呈前倾姿势,肌肉非常僵硬,逐渐加重,导致驼背。对此,患者可以进行缓慢的低头、仰头、左右转动、左右摆动等颈部锻炼。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动作幅度,动作要缓慢轻柔。

3.上肢及肩部锻炼

耸肩及放松练习,使肩部尽量抬高及下沉;伸直手臂,高举过头并向后保持10秒钟;然后双手向下在背后扣住,往后拉5秒钟;手臂置于头顶之上,肘关节弯曲,用双手分别抓住对侧的肘部,身体轮换向两侧弯曲。

4.下肢锻炼

双腿稍分开站立,双膝微屈,向下弯腰,双手尽量触地。双脚掌相对,将膝部靠向地板,进行“盘坐”锻炼。

5.步态锻炼

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步态障碍,轻者为拖步,走路抬不起脚,同时上肢不摆臂,没有协同动作。患者在步态锻炼中,起步时足尖要尽量抬高,足跟先着地,再足尖着地,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上肢尽量在行走时作前后摆动。患者在锻炼时最好有其他人在场,可以随时提醒和纠正异常的姿势;患者还可以适当地进行跨越障碍练习。训练的重点是平衡、协调功能,纠正与防止起步困难、抬腿低、步幅短、转弯慢和上下肢动作不协调等异常步态。此项练习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行走时快步前冲,或突然停步时容易跌倒等症状。

6.语言障碍训练

患者常常因为语言障碍而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讲话,如此恶性循环会导致言语机能减退。舌运动的锻炼,保持舌的灵活是讲话的重要条件,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适当地朗读来进行舌运动的锻炼,不仅能够改善言语功能,还可以扩大肺活量,预防肺炎发生。

应鼓励患者多做主动运动。情绪激动及疲劳可加重震颤,此外帕金森病患者疲劳的恢复相对较慢。同时应注重饮食的指导及药物的治疗。

五、康复护理

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可以减少损伤,延缓病情的发展,维持或改善肢体功能,增强患者独立生活能力。康复治疗的短期目标是维持或改善全身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及功能。防止关节挛缩,纠正不正确的姿势,预防或减轻肌肉废用性萎缩,改善步态、平衡功能和姿势反射,增进运动的速度和耐力,调整呼吸,维持或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家属配合康复锻炼以及家庭设施、生活方式的调整。长期目标是预防和减少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维持充分范围的活动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