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康复学,利用自然界物理化学因素促进身心健康,治疗疾病

中医康复学,利用自然界物理化学因素促进身心健康,治疗疾病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康复法是利用自然界具有康复或治疗作用的天然化学、物理因素影响机体,促进疾病痊愈和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天地,含气之自然”,而人与自然生生相通,人们借助商然界中具有治疗意义的天然之物,针对某些康复病证进行疗养,可以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病的目的。第三是由矿泉水的水压、温度、浮力等自然物理因子刺激人体,怡神畅志,鼓动阳气,流畅气血,温通经络,故能促进疾病的痊愈和身心的康复。

中医康复学,利用自然界物理化学因素促进身心健康,治疗疾病

自然康复法是利用自然界具有康复或治疗作用的天然化学物理因素影响机体,促进疾病痊愈和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其中利用自然之物如泥土、矿泉、砂石的康复治疗作用,侧重于治病;利用天然环境如空气、日光、海水、森林、洞穴等,侧重于养病自疗,适宜于老弱病残者。“天地,含气之自然”,而人与自然生生相通,人们借助商然界中具有治疗意义的天然之物,针对某些康复病证进行疗养,可以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病的目的。如《本草纲目》所言:“人乃地产,资禀与山川之气相为流通,而美恶寿夭,亦相关涉;金石草木,尚随水土之性,而况万物之灵者乎。”

一、矿泉疗法

矿泉疗法系指应用一定温度、压力和不同成分的矿泉水,促进人体疾病痊愈和身心康复的方法。矿泉水有冷、热两种,冷泉常属饮用,热泉多入浴,由于沐浴的矿泉水多有一定的温度,故矿泉浴又称为温泉浴,古书中称温泉为沸泉、汤泉。矿泉不同于井水和一般泉水,它是一种由地壳深层自然流出或钻孔涌出地表、含有一定量矿物质的地下水。与普通地下水相比,具有温度较高,含有较高浓度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气体等特点。矿泉水性味甘平,多有补养之功,《本草纲目》中有:“土为万物之母,水为万化之源,饮资于水,食之于土;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人体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赖于水以濡润,则营卫和、阴阳调,故《本草纲目》又提出“人赖水土以养生”,如饮用矿泉水“令人体润,毛发不白”,并以此延年益智、养生长寿。矿泉水对病患的康复治疗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由矿泉水本身的性味功效所决定的,如泉质气味甘平,“人饮之者,痼疾皆除”;外浴泉水,气味辛热,“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病”。第二是矿泉水所含矿物质不同,对机体的影响亦异;且泉质“性从地变,质与物迁”,而产生不同的治疗意义,如“泉虽温而不离其母气,惟下有朱砂泉者气最正,廉可愈风湿之疾”。说明疗效各殊,水土不同。第三是由矿泉水的水压、温度、浮力等自然物理因子刺激人体,怡神畅志,鼓动阳气,流畅气血,温通经络,故能促进疾病的痊愈和身心的康复。

(一)康复方法及分类

我国古代关于矿泉浴健身防病的文献记载很多,对矿泉的分类也做过很多探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我国600多处矿泉做了记载和分类,记述其不同作用,他将当时的矿泉分为雄黄泉、硫黄泉、矾石泉、朱砂泉、砒石泉等。现代的矿泉分类方法目前尚不完全一致,一般做以下分类:

1.温度分类法

(1)冷泉:水温在25℃以下,手浸有冰凉感,具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2)微温泉:水温在26~33℃,手浸有温暖感,具有镇痛、安神镇静等作用。对兴奋型神经症及脑出血后遗症引起的瘫痪等有一定疗效。

(3)温泉:水温在34~37℃,手浸有温热感,具有疏通经络、镇心安神、温经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复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高血压病、慢性类风湿关节炎、静脉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精神分裂症、腰肌劳损、肩关节周围炎、动脉炎、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障碍、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4)热泉:水温在38~42℃,手浸有热感,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杀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肌肉劳损、慢性风湿病、皮肤病、各种神经炎、下肢溃疡、褥疮、湿疹、牛皮癣、皮肤瘙痒症、慢性附件炎、不孕症、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附睾炎等。

2.化学成分分类法

(1)碳酸泉:一般是指含游离二氧化碳每升在1000mg以上,含固体成分每升不足1000mg的地热水;此透明、水无色,且味道爽口,具有降血压、调理气血、强心的作用,作为饮水使用时能健脾除湿

(2)碳酸土类泉:水中含二氧化碳和团体成分的总量在每升1000mg以上,其主要成分阴离子是碳酸,阳离子是镁、钙,具有活血化瘀、清热杀毒的作用。

(3)碱泉:水中含重碳酸钠每升1000mg以上,水无色透明,味道良好;泉水有肥皂的作用,可使皮脂乳化,使皮肤显得光滑;且浴后体温易放散。有清凉感,故常有人称其为“冷水浴”。

(4)食盐泉:是指地热水中含食盐量每升在1000mg以上的泉水,以含盐多少可分为食盐泉、弱盐泉、强盐泉,浴后温暖感很强;这是由于钙、钠、镁等的氯化物附着在皮肤上形成一个保温层,可阻止体温放散;食盐刺激皮肤活血化瘀,可增进体表气血循环,增强脾胃运化。常用于神经痛、慢性风湿病等。

(5)硫黄泉:水中主要含硫化氢,具有祛痰止咳、活血化瘀、杀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高血压病、咳喘、疥、癣等皮肤病。但要注意不可饮用。

(二)适应证

矿泉疗法在康复治疗应用上主要有外浴和内饮两种方法。

1.矿泉浴法

(1)浸浴法:

①全身浸浴法:全身浸浴法是矿泉浴中最常用的沐浴法,浴者可静静地仰卧浸泡于浴池或浴盆中,水面不要超过乳头水平,可配合浴中按摩或浴中训练;全身浸浴是实施肢体活动自我锻炼的好方法,康复疗效显著,可分为微温浴、低温浴、温浴和高温浴四种。

②半身浸浴法:淋浴时上身用大毛巾覆盖以免着凉,下半身浸泡在矿泉水中,水面平脐或腰,可视病情而采用温浴、冷浴、热浴加水下按摩。具有强壮、振奋阳气和镇静安神的功效。

③局部浸浴法:将人体某一部分浸泡在矿泉中,如足浴坐浴、手臂浴等;根据局部病变情况,分别选用温、冷、热或冷热交替的方法,每次15~20min。局部浸浴对治疗机体某一局部病变,有良好的缓解疼痛、舒筋活络效果。

(2)其他:

①淋浴:具有清洁皮肤、强壮体质作用,但疗效不如浸浴更好。

②淋浴:利用淋浴设施,用矿泉水分冷、热或冷热交替淋浴;适于体弱者锻炼皮肤、强壮体质。

③喷浴:属传统水溃方法中的淋射法,现代多用水压适中的特制水管喷射病患特定部位。舒筋活血者多选用温泉水,消肿止血者等多用冷泉水。

④肠浴:是用泉水灌肠,以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

2.矿泉饮法

用泉水饮用的方法称泉饮法,泉质是养生康复的关键,以井泉水、醴泉、乳穴泉水为上品。如《本草纲目》指出:“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温汤主治筋骨挛缩、肌皮顽痹、手足不遂,眉发脱落以及各种疥癣等症……即可烹茶,洗浴亦好。”可见用泉水内服能治疗多种疾病,具体应用时李时珍《本草纲目》则主张:“治病以新汲水为好。”饮用优质泉水素有养生妙药之称,故嵇康《养生论》主张“润以醴泉”,以此养生长寿;凡有此种功效者,民间则称“长寿泉”,饮用的泉水大多性味甘平无毒副作用,饮之甘美爽口,故人们称之为清泉、甘泉。

(1)冷饮法:医者根据病患体重、病情处方,一般饮用100~300mL新汲优质冷泉水较为适度;若肠胃疾病,可选用优质井泉水,以消肠胃积邪。

(2)温饮法:多用于脾胃虚寒者,方法是将冷泉水加温,饮用适量。

(3)煮食法:用优质泉水作泡茶、日常饮水或康复食疗用水、煎中药用水,多有滋补强壮作用。

(三)注意事项

1.矿泉浴法

空腹和饱餐后不宜沐浴,一般以食后1~2h沐浴最适宜;每次入浴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以浴后感觉舒适为度;矿泉温度要根据个体差异和体质不同,治疗目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在沐浴中,对老年、体弱和特殊体质的病患要特别注意时间和水温,防止感冒和发生意外。

2.矿泉饮法

饮水量要因人因病而异,切不可把它看成一般的饮水而草率行事。饮疗初期(3~5d内),可能会在全身或局部出现一过性(一般数天)健康状态低下或疾病加重的现象,称为矿泉反应。反应症状轻微时,可服用维生素C,反应稍重可暂停几天矿泉治疗,如反应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则不属矿泉反应,而是不适宜此法而使病情恶化的指征,要及时停止施用该疗法。

二、日光疗法

日光疗法是利用天然的日光照射身体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素问》中就有利用日光治病防病、养生延寿的记载,记载有夏天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冬天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等。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凡天暖无风之时,令母将儿于日中婧戏,数见风日,则血盈气刚,肌肉牢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帷帐之中,重衣温暖,臂犹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堪风寒也。”指出了日光能强身健魄,防病治病。清代医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专门列了“太阳火”一节来论述日光浴疗法的作用,说能“除湿止寒,舒经络,痼冷以体曝之,则血和而病去”。故以天然之阳气补人体阳气是日光疗法的根本机制。

(一)康复方法

日光疗法的具体康复方法主要分背光浴、面光浴和全身日光浴三种。背光浴是指病患体位或坐或卧位,以阳光照晒病患背部的方法,以吸早晨日光之精为最佳时间。面光浴即病患仰面让日光照晒面部,或闭目或戴上墨镜,每次适度为限。全身日光浴即全身晒法,不时变换体位,以上下、左右通身依次吸收日光热气为法。

(二)适应证

日光疗法主要用于阳气虚弱一类病患,尤其是肾阳不足、久病虚寒病证,如肾虚头痛、眩晕、腰痛、健忘、五迟五软、鸡胸、龟背等,也可用于面部痤疮。

(三)注意事项

风湿病病患采用日光浴,宜用较强、温度较高的日光照射,宜在夏天中午时局部照射;伴有活动性肺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光过敏者、心力衰竭及发热性疾病时禁用日光浴疗法。在进行日光浴时,气温不能太低,日光浴最好在饭后30min进行,不应在空腹时进行。照射中或照射稍后,如有呕吐、恶心、眩晕、体温上升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照射,以后要减少照射量;每次照射后要给以足够的水分作为预防。日光浴数日后,如发生失眠、疲劳、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可能是日光的蓄积作用和刺激过强的反应,应暂停日光浴治疗。在进行日光浴治疗时,应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照射由小到大,如皮肤红肿则为烧灼特征,应中止治疗。

三、空气疗法

空气疗法是接触沐浴自然界中的新鲜空气,以达到防病摄生的目的一种康复方法。如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说:“吸阴阳之气,食天地之精,呼而出故,吸而人新。”清代徐灵胎的《洄溪医案》也指出:“避风太过,阳气不接,卫气不固。”说明人体只有经受大自然中风寒的刺激,才能有益摄生、锻炼体魄。如果长居室内,不接触新鲜空气,就会使人体弱多病。人体和室外空气接触后,可使肺活量增加,随着氧气对身体的作用和冷空气的刺激,改善肺泡通气,提高肺泡中氧气张力,从而使血液中的氧气增加;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表明,露天的自然氧气密度较室内高出10%~15%,故多在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对加强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尤其是提高心肺的容量,非常有益。

(一)康复方法

空气疗法包括空气外浴法和呼吸法两种。呼吸法是通过呼吸道呼出“浊气”,吸入“清气”,以养五脏而补气。空气外浴法是让天然空气尽量接触皮肤,进行空气浴时最好在清晨、空气新鲜的地方,尽量少穿衣服,体强者可只穿单衣、短裤;也可同时配合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慢跑散步太极拳体操等活动;每次时间可从10min开始逐渐增加到1~2h,要根据体质和气温而定;在天气寒冷或有大风时,可在室内或暂时停止进行冬季沐浴时间宜短,以不出现寒颤为度,浴后要用毛巾擦身和按摩皮肤至发热。

(二)适应证

主要用于虚损诸证,肺痨病患尤为适宜。对于老弱病残者养病期间的皮肤锻炼也具有积极的养生预防意义。

(三)注意事项(www.xing528.com)

由于近几年大气污染仍比较严重(尤其是工矿城市),故进行空气疗法时,必须避开雾天和污染高峰期,尽可能地远离车辆较多的公路。

四、砂浴

砂浴疗法是将身体的局部或大部浸埋在热砂之中,利用热砂的温度和机械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海滨和江河流域有砂地区均可使用本法。《本草纲目》中有:“风湿顽痹不仁,筋骨挛缩,冷风瘫痪,血脉断绝,六月取河砂,烈日曝令极热,伏坐其中,冷即易之,取热彻通汗,随病用药,切忌风冷劳役。”因为砂浴疗法方便经济,简单易行,且疗效较好,故一直为民间所乐用。据科学家研究,砂里含有氧化钙、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矽、三氧化二铝、氧化镁和钠盐、镁盐等,治疗用的疏松、容热量大、吸附性能强、传热性能好、吸湿能力强等特点;砂浴通过温热和机械的综合作用,能增强机体的代谢过程,促进排汗,同时也使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加强,促进骨组织的生长。

(一)康复方法

在进行砂浴疗法之前,要先备好砂,一般选择直径为0.25mm的砂粒最好,选好之后,要过筛晾干或晒干,清理干净;然后加热砂子,砂子的加热方法有天然加热法和人工加热法两种,天然加热法宜在天气炎热、日光充足的夏天进行,在干燥平坦的石板上或土地上或木板上铺上布单,将选好的砂子平摊在布单上,放在阳光下曝晒,当砂子的温度达到40~45℃时,即可用于治疗;人工加热的方法很多,少量的可用柴草点火烘熏加热,或用大铁锅炒砂加热,用量较大者,可用土炕加热,冬天有暖气的房间,也可在暖气片上加热。砂疗有全身浴法、局部浴法和砂袋敷法三种。

1.全身砂浴疗法

病患卧在热砂上,身上再覆5~10cm厚的热砂,头、颈、胸等治疗部位露在外面,腹部砂应薄一些,外生殖器用白布遮盖,头部及心前区冷敷,最后用布单将剑突以下部位盖起来。初次进行全身砂浴时,砂的温度不宜太高,一般以40~47℃为宜,以后逐渐增至50~55℃,但最高不超过55℃;治疗时间第一次也不宜过久,一般以10~15min为宜,以后逐渐增至40~50min;治疗结束后,用37℃的温水冲洗,卧床休息30min;隔日治疗1次,或连治2天休息1天;全身砂浴法适用于全身多关节肿痛的寒型痹证。

2.局部砂浴疗法

(1)四肢局部砂浴:将上肢或下肢放入热砂中,再用热砂覆盖,最后用棉被或毛毯覆盖保温。治疗结束后,用37℃的温水冲洗;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2小时,30次为1个疗程。

(2)腰部砂浴:病患仰卧位,腰部放在热砂中,然后再依次将床单、油布、棉被、布单裹在病患身上,头颈、胸背及四肢露在包裹之外。治疗温度为50~60℃,每次治疗时间为30~40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结束后,用37~40℃温水冲洗,15~20次为1个疗程。

3.砂袋敷法

将砂加热至55~60℃,装入砂袋中,将口扎好,覆盖在身体患处,每日2~4次,每次5~10min;砂袋要用粗棉布或厚毛料缝合而成,缝线要稠密而结实,以免热砂流出烫伤皮肤。

(二)适应证

适用于寒湿腰痛、瘘证、风寒湿痹证、四肢麻木不仁等病症。

(三)注意事项

本法只适用于寒痹病患,热痹者、体质极度虚弱者禁用;砂子的温度要适中,温度过高,超过了病患的耐受程度,会出现恶心、出汗多、头晕、心慌等症状;温度过低,会影响疗效。治疗时间要适当,时间过长也容易出现上述反应;时间较短,疗效不佳。砂浴一般会出汗,故治疗后要适当休息,饮一些果汁、糖盐水或白开水,治疗后不要用凉水清洗,以免受凉。

五、海水浴

海水浴是利用海水的化学成分、温度,对人体产生特殊的影响,促进疾病痊愈及身心康复,从而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海水的温度和它对机体的静水浮力、压力和海浪的冲击作用,都能直接影响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激发酶促反应,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交换;提高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并能显著地引起神经、循环、骨骼、呼吸、肌肉、内分泌代谢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海水中富含大量无机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如氯化钙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镁、碳酸镁、氡、铀、镭等微量元素。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能够发生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在海水浴的同时也可接受日光浴、空气浴,还可兼作海沙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海水浴是取海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放入盆池中进行沐浴以治疗各种皮肤病的方法。

(一)康复方法

全身浸浴法适用于健康人及无禁忌证的人员;半身浸浴法将人体腰部以下或膝关节以下浸泡在海水里,适用于体弱者沐浴。坐浴法即坐在海边浅水,用海水冲洗,按摩身体各部,适用于老年人及体弱者。在开始进行海水浴时,时间宜短,每次15~20min,最长不超过30min;每日1次,或隔日1次,以不觉疲劳为宜。

(二)适应证

经常进行海水浴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对腰腿痛、早期高血压病、慢性气管炎、神经衰弱、慢性关节炎、术后恢复及营养性肥胖症、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均有治疗作用。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海水浴之前,应做全面的体格检査,严格掌握海水浴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海水有过敏史者禁用;空腹或饱餐后不宜进行海水浴,以餐后1~1.5h为好;入浴前做好准备活动,如体表多汗,擦干后再入浴;在海水浴休息时,要用遮阳伞等防晒用具,防止强光长时间曝晒人体,发生日光性皮炎和烫伤;在进行海水浴时要具备安全设施。2级以上高血压病、身体过度虚弱、脑血管意外、肝炎、心脏病、妇女月经不凋、癔病、癫痫及各种精神病病患,禁止应用海水浴。

六、森林浴

森林浴是指在森林疗养地、森林公园,或人造森林中较多地裸露身体,尽情地呼吸,利用森林中洁净的空气和特有的芳香物质,以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森林浴的主要作用表现为:

(1)空气的洁净作用:森林中树木的枝干、叶片大量吸附尘粒,能使空气中的飘尘减少50%以上;每10000m2的阔叶林每日可制造出36万升的氧气,可供1000多人呼吸氧气的需要,树叶还能大量吸收、氟化氢、处理二氧化碳、氮气等有害气体。

(2)消除噪声:繁茂的树叶可以减弱、消散声波,能消除或大大改善由于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所产生的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病证。

(3)森林中特有的芳香类物质作用森林植物的叶、干花等散发的一种称为芬多精的挥发性物质,可以防止害虫、杂草等外来生物侵害树体、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微生物,也可控制人类病原菌。

(4)负离子对人体的生理效应:大森林中还含有大量的负离子,如果人体吸收了充足的负离子,在肺脏中通过肺通气和肺换气,进入血液循环,就可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的组织细胞中,有效地促进新陈代谢,恒定血压,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得到改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间接治疗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一)康复方法

森林浴可使多种自然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发挥效应,容易掌握,方法简单。根据地理环境和森林状况灵活应用,就可取得防病治病的效果。进行森林浴最理想的时间是5~10月的夏、秋季节,在这个时间,太阳辐射强,树木的光合作用好,且森林中的气温、温度也十分适宜人体的生理要求。每日的行浴时间,以阳光灿烂的白天最为理想,一般以上午10时为宜。行浴时,要求穿宽松衣服,先在林中散步10min左右,做深长舒缓的呼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而后在机体适应的情况下,逐渐脱去外衣,最大的裸露面积是穿短衣、短裤;因林中见不到太阳,故不宜全裸行浴方式,既可采用卧于床榻或躺椅上的静式森林浴,也可采用做一般体育活动式森林浴。山区森林浴是在海拔1000~2000m的山地森林中洗浴,山地气候的特点是风大气温低,大气压、大气温度与氧分压降低,对人体的刺激性较大,生理反应也十分明显。平原森林浴即在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地带或平原的森林中行浴,平原林区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凉爽,风力小,空气中含氧丰富,且湿润宜人,对人体作用比较缓和,故适宜性非常广泛。无论是山区森林还是平原森林,第一次行浴时间为20min,其中裸体状态的时间不宜超过10min,半裸以后每次增加5~10min;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达到每次60~90min,每次1~2次,1个月为1个疗程。

(二)适应证

森林浴宜于慢性宿疾、瘥后诸证,如胸痹、咳喘、心痛、消渴、眩晕等,以肺痨最宜。亦用于精神情志疾患等。

(三)注意事项

最好选择一大片森林,因为森林越开阔,空气的质量就越高;在森林中步行至少3小时以上,直到身体微微出汗,毛细孔扩张,这样才能达到健身效果;在森林中多做深呼吸,尽量将体内的废气排出;衣着以吸汗、透气的材质为佳,穿得太厚或太薄都容易感冒;因森林中树叶的覆盖,太阳辐射不易达到地面,因此长期进行森林浴者,应穿插做些日光浴。对花粉过敏者不宜进行森林浴,因为森林中的花粉比较多。

七、洞穴浴

洞穴浴也称岩洞疗法,是指利用人工洞穴、天然岩洞的特殊环境来影响人体,养生治病的方法,凡配合气功、导引者古称洞府养生法或岩洞导引法。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岩洞疗法为“医置山穴中”,用治“病癞”,即为麻风病病患的隔离治疗场所。由于天然岩洞有特殊的环境,洞中不仅景色宜人,而冬暖夏凉,幽雅安静,空气清新,有毒微生物极少,有的岩洞空气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居住其中,能使人精神振奋,耳目聪明,思维敏捷,心情舒畅,易消除疲劳,改善睡眠,降低血压,增加食欲,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疾病的发生。

(一)康复方法

洞穴浴养病疗疾,可分为病房式和游洞式;病房式于洞口或干燥的通风较好的洞内设置病床,并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指导神志病证一类病患进行综合疗养,每天定时到洞外活动。游洞式是昼住岩洞,夜则出洞入房安睡,洞中可设置简易床位,供病患暂时休养。

(二)适应证

洞穴浴有利于正气虚弱病患,宜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皮肤和头痛、失眠、关节病、眩晕等病患的康复治疗。

(三)注意事项

洞内应保持安静、整洁;要注意安全性,对有特殊地质结构的洞穴,要有选择地使用。国外有学者建议,心血管疾病或急性传染病病患不要采用洞穴疗法,因为洞穴内外的气温差异很大,这会给此类病患的器官造成负担。

八、泥浴

泥浴法是指将含有有机物、矿物质、微量元素等的泥类,经过敷于身体,加温后,或在泥浆里浸泡以达到健身祛病的养生保健法,属于一种温热疗法;具有治疗和保健价值的泥类有矿泉泥、煤泥、淤泥、腐殖泥、黏土泥、火山泥等,最常用的是淤泥和矿泉泥。各种泥土的气味、功效以及使用方法的不同,对疾病的康复治疗效果也不同。治疗泥中富含胶体物质、微量元素、有机物质等,有良好的黏附性和可塑性,其散热慢、导热性低、保温时间长;泥浴时在化学、温热、机械刺激的综合作用下,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过程,并具有良好的镇静、消肿、消炎、止痛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根据中医学五行康复原理,脾配五行属土,故凡脾所主疾病,医用泥疗则多有其效。他脏之疾,亦可通过脏腑的五行关系而产生疗效。

(一)康复方法

泥浴包括浸浴和泥包裹两种方法;浸浴又分为全身、半身、局部浸浴,根据需要加以使用。一般从37℃开始,时间10~20min,逐渐达到治疗所需温度,每日1次或隔日1次,疗程据病情而定,浸浴后水冲洗干净,稍作休息后离开;泥包裹多用于局部治疗,取4~6cm厚垫泥,白布包裹,置于患处,泥温45~55℃,时间15~20min,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二)适应证

泥浴适用于痛风、各种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外伤后遗症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

(三)注意事项

泥浴前要休息充分,切勿空腹及酒醉后进行;入浴前应该进行必要的体检,如测血压、体温、脉搏、体重等,有心脏病史的病患要考虑做一下心脏检査;泥浴过程中可以用冷毛巾敝住头部,如果出现恶心、头晕、大汗等身体不适症状,要立即停止泥浴,请医护人员帮助检査;泥浴当天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和强烈的日光浴;破损的皮肤在治疗过程中有刺痛的感觉,属正常现象。出浴后要注意休息,注意补充水、糖分及盐分,适当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如肉、蛋、水果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