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气神的葆养:中医康复学观点

精气神的葆养:中医康复学观点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葆精,是指精液的珍贵并应加以保护;养气,是对气的保养和培养。人体能生化不息,有赖原气之充盈,从而获得气化活动的正常,使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的正常。由此可见,精和气的葆养,二者不可有偏。因此养气除元气外,亦应重视胃气的保养。在葆精养气的方法上,应注意到先天和后天相互关系,尤其康复医疗,除重视脏腑精气盛衰外,更应重视肾精和原气的调补,因为一般慢性病缠绵日久,必定损及先天之精气。

精气神的葆养:中医康复学观点

葆精,是指精液的珍贵并应加以保护;养气,是对气的保养和培养。养生和康复医疗所以强调要葆精养气,是因为精和气,都是人体性命生存的必需物质,不能使之匮乏,更不能须臾脱离。

精和气在人体的重要,早在《素问·金匮真言论》就指出“夫精者,生之本也”。精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禀受于父母,故《灵枢·本神》说:“故生之来,谓之精。”《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此精是生命的原始基础,人的生成,必从此精开始,而后生成身形五脏,皮肉血脉筋骨等。后天之精,谓既生之后,由水谷之精微所化,其生成,有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故人需日进饮食,精液得以不断充养,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身之精,从其来源说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但从其发挥作用来说,两者是混为一体,因先天之精在人既生之后,必须有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养。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其言五脏六腑之精,实为脾胃水谷精微所化之精华,此精充足,方能输之于肾而为肾精,故精不足者,必补之以味。

养气,指培养元气,因元气即是微小的精微韧质,是一切功能活动的动力。故对人的生命活动,亦至关重要,所以《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张介宾说:“人之所赖者,唯有此气耳,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人体能生化不息,有赖原气之充盈,从而获得气化活动的正常,使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功能的正常。若原气一有亏耗,则生命力便相形减弱,精神萎靡,气血乖乱。因此培养原气,在养生和康复医疗中都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清·徐大椿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培养元气,为医家第一活人要义,“若元气布伤,虽病甚不死,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若是“有先伤元气而病者,此不可活者也”。由此可见,精和气的葆养,二者不可有偏。且精和气在生理活动中,又是互生互化的。故有“精食气”和“精化为气”之说。精食气,是指精能资助元气的作用,精化为气,则是精液转化为元气。至于气之于精,亦同样具有互生互化的作用。故有“气归精”和“气虚无精”之说。气归精,即气能生精,气虚无精,这是从病态反证了气能生精和助精的作用。故在生理和病理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其间的相互关系。常见精盈则气盛,精少则气衰,气聚则精盈,气弱则精失,我们在实践中,对养生,必须重视精与气的保养,而对于康复医疗,又当审视糟与气的盈亏,进行适当的调补。(www.xing528.com)

五藏之精,除肾精属先天之精外,余如心肝之阴血,脾藏营,肺之津液,均为阴精的范畴;故从葆精来说,肾精固宜保藏,而余藏之精亦宜保养,以从“五藏之精藏而不泻”的生理规律。气,除元气之外,脏腑亦有脏腑之气,脏腑之气中以胃气最为重要,因胃为六腑之本,为水谷之海,又为十二经之海,为后天精气之源泉。故胃气一衰,百病由生;胃气一盛,诸病难起。所以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得谷则昌,失谷则亡”之说。因此养气除元气外,亦应重视胃气的保养。

在葆精养气的方法上,应注意到先天和后天相互关系,尤其康复医疗,除重视脏腑精气盛衰外,更应重视肾精和原气的调补,因为一般慢性病缠绵日久,必定损及先天之精气。即张介宾所谓:“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同时可悟赵养葵治慢性病,善用八味丸,六味丸之真谛。这是因为五脏六腑之阴阳精气不足,若补之不愈,必须从温补肾阳(气),滋补肾阴(精),方能奏效。对此作用,张介宾和徐大椿都说过;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这一认识,对临床实践,颇有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