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周敦颐著《太极图说》中说:“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这是在阴阳的概念中,明确提出“互根”的观点。明代医家赵养葵联系人体的生理活动阐明了阴阳互根的重要,他在《医贯·阴阳论》中曰:“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子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其实质是阐明了阴精(一切营养物质)是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阳气(一切功能活动)必须依赖阴精的资助,如果没有阴精的资助,生理功能活动便无以产生,而阴精的生成,又必须有阳气为之生化,如果没有阳气为之生化,也就不能形成阴精。这种互相依赖的作用,便可称为互生互长。反之,则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健康的身体,从阴阳的角度而言,必须保持阴阳双方的平衡,故《素问》中就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观点。又说:“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从而说明了阴阳平衡,是保持健康和恢复健康的必要条件。而这种平衡,又必须是互生互长的动态平衡。保持阴阳的平衡,在各种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的特点,幼年时期,阴阳俱不足,称为“稚阴,稚阳”,壮年时期阴阳俱充,自四十以后,阳阳渐衰;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所以养生与康复医疗,必须保持“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在生命过程中,体内阴气平顺,阳气固守就能保持人体的健康。而养生、康复的目的之一,就是不断地谋求人体的阴阳平衡。对此,张介宾提出了“阳非有余,阴亦不足”是致病致衰的主要机理,故而他的养生和对老年病的治疗,都是阴阳并重的。而在阴阳并重的思想指导下,亦重视对阴精的培补。故他倡言:“善养生者,必宝其精。”又说:“无论阴阳,凡病至极……总由真阴之败耳。”意谓即使是阴阳两虚,仍当注意补益真阴,由于人的气化过程,是阳根于阴的,故补阳亦须补阴,补阴亦须补阳,观他所创制补阴的左归丸、左归饮,补阳的右归丸、右归饮,都是补阴补阳药并用的。只是有主次的区别。从而获得补阴者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补阳者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的效果。阳生阴长,阴生阳长,可望重振生机,延年益寿。(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