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量元素地球化学
新元古代早期末武陵运动之后裂谷盆地沉积包括板溪群、高涧群、大江边组,各群组化学成分结果见表3-3,板溪群SiO2总体含量较高,一般大于74%,平均含量74.76%,Al2O3/SiO2平均0.17,K2O/Na2O一般大于1,平均1.94,Fe2O3+MgO含量在1.19%~5.17%之间,平均4.35%,TiO2含量较低,一般小于1%,平均0.58%,Al2O3/(CaO+Na2O)平均为1.25;高涧群Si O2含量总体稍低,平均含量70.59%,Al2O3/SiO2比值平均0.19。K2O/Na2O一般小于1,平均0.6,Fe2O3+MgO含量高,板溪群在1.13%~12.37%之间,平均6.32%,其中高涧群下部石桥铺组平均含量为12.4%。TiO2含量较低,一般小于1%,平均0.63%,Al2O3/(CaO+Na2O)平均为1.07;大江边组SiO2含量总体稍高,平均含量74.88%,Al2O3/SiO2比值平均0.15。K2O/Na2O一般小于1,平均0.78,Fe2O3+MgO含量高于板溪群,平均7.24%,TiO2含量较低,为0.59%,Al2O3/(CaO+Na2O)平均为4.36。
据Bhatia(1983)对东澳大利亚5个已知构造环境的古生代杂砂岩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Fe2O3+MgO、TiO2及K2O/Na2O、Al2O3/(CaO+Na2O)是大地构造环境判别最重要的判别参数,由表3-4可知,Fe2O3+MgO板溪群接近于活动大陆边缘,高涧群接近于大陆岛弧,而大江边组则接近于大洋岛弧;TiO2、Al2O3/SiO2均接近于大陆岛弧,Al2O3/(CaO+Na2O)接近于大洋岛弧。
表3-3 板溪群、高涧群、大江边组砂岩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
表3-4 不同构造环境的砂岩和杂砂岩的常量元素特征表
图3-34 板溪群、高涧群、大江边组砂岩K2O/Na2O-SiO2(a)和SiO2/Al2O3-K2O/Na2O(b)构造环境判别图
不同构造环境的界线据Roser et al.(1986)(a)和Maynard et al.(1982)(b)
ARC.大洋岛弧;ACM.活动大陆边缘;PM.被动大陆边缘;A1.玄武质和安山质碎屑的岛弧环境;A2.长英质侵入岩碎屑的进化岛弧环境
Roser et al.(1986)利用砂岩及页岩的K2O/Na2O-SiO2以及Si O2/Al2O3-K2O/Na2O两组参数建立了区分岛弧、活动陆缘、被动陆缘3种构造背景的判别图解,按照这两组参数将26个样投影在图3-34a、b上,板溪群11个样绝大部分样点落在活动大陆边缘,2个点落入被动大陆边缘,而高涧群14个点中有9个点落入活动大陆边缘,5个点落入岛弧环境。据Roser et al.的划分,新元古代早期砂岩的构造背景板溪群应属于活动大陆边缘,而高涧群则应属于活动大陆边缘 岛弧环境,大江边组则接近于大洋岛弧。在Kumon et al.(1994)提出的(Al2O3/SiO2)-[(FeO+MgO)/(SiO2+K2O+Na2O)]判别图(图3-35)中,区内板溪群砂岩主要位于成熟岩浆弧区(MMA)和进化岛弧区(EIA)及其外围。Kumon et al.(1994)所定义的进化岛弧和成熟岩浆弧分别相当于Bhatia(1983)、Bhatia et al.(1986)的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鉴于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更富含石英(Al2O3/Si O2比值更低),因此,总体显示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图3-35)。
图3-35 板溪群、高涧群砂岩沉积构造环境的(Al2O3/SiO2)-[(FeO+MgO)/(SiO2+K2O+Na2O)]判别图
不同构造环境之间的界线据Kumon et al.(1994)
IIA.不成熟岛弧;EIA.进化岛弧;MMA.成熟岩浆弧
(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含量见表3-5。板溪群中Li、Rb、Zr、Nb、Cs、Hf、Sn均高于克拉克值,其中Zr、Rb高于克拉克值2~3倍,而Sc、Cr、Co、Ni、Th、U、Ba、Sr、V则低于克拉克值,其中Cr低于克拉克值18倍。高涧群中Sc、Li、Rb、Zr、Cs、Hf、Th、Sn、Ba、V高于克拉克值,而Cr、Co、Ni低于克拉克值的1~2倍。
由于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尤其是La、Ce、Y、Th、Zr、Hf、Ti和Sc等活动性较弱且在海水中停留时间较短的元素,在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中能定量地转移到碎屑沉积物中,因而能良好地反映母岩性质和沉积盆地的构造环境(Lennan et al.,1990;Taylor et al.,1985;Bhatia et al.,1986;Gu,1994;顾雪祥,1996)。
在板溪群、高涧群中选取了14个杂砂岩作微量元素定量分析,结果如表3-5所示。按照Bhatia和Tayloy(1981)、Bhatia和Cr ook(1986)不同构造环境杂砂岩的微量元素(部分稀土元素)判别参数(表3-6),板溪群10个元素V、Nb、Hf、Ti、Th及Zr/Hf、Zr/Th、Ti/Zr、La/Sc、Th/Sc等参数接近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高涧群Th、Ti、Hf、Nb、V微量元素及Zr/Hf、Zr/Th、La/Th、La/Sc、Th/Sc等大部分参数接近活动大陆边缘 大洋岛弧环境。
在Ti/Zr La/Sc构造环境判别图(图3-36)中,大部分样品均落入大陆岛弧区内,少部分样品落入活动大陆边缘区内,石桥铺组2个样点落入大洋岛弧区。在Bhatia et al.(1986)认为最具构造判别意义的La-Th-Sc、Th-Co-Zr/10、Th-Sc-Zr/10三角图(图3-37a、b、c)中大部分落在大陆岛弧区及其外围附近。
(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板溪群和高涧群砂岩中选取24个样品进行含量分析,结果如表3-7所示,按照Bhatia M R(1985)给出的不同板块构造背景下杂砂岩的稀土元素判别参数(表3-8),板溪群∑REE、La、Ce、La/Yb、∑LREE/∑HREE、Eu/Eu*接近于活动大陆边缘;而高涧群La、Ce、∑REE及La/Yb等参数均与活动大陆边缘及大陆岛弧杂砂岩相似,其中∑REE较高,说明具有大陆地壳性质,∑LREE/∑HREE的比值大大超过了地壳平均值(2.5~3.0;刘黄俊,1987),这显示物源区发育了很厚的上地壳,稀土配分曲线呈“L”形(图3-38),其中LREE呈负斜率分布,HREE呈平坦型分布,δEu无明显的负异常,其杂砂岩稀土配分模式与特征参数表明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特点。
表3-5 板溪群、高涧群砂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10-6 )(www.xing528.com)
表3-6 判别构造环境最敏感元素的微量元素特征表
注:参照Bhatia et al.(1986),除注明单位外,其他含量单位为×10-6。
图3-36 板溪群、高涧群砂岩构造环境的Ti/Zr-La/Sc判别图
不同构造环境的分布区域据Bhatia et al.(1986)
A.大洋岛弧;B.大陆岛弧;C.活动大陆边缘;D.被动大陆边缘
图3-37 板溪群、高涧群砂岩构造环境的La-Th-Sc(a)、Th-Co-Zr/10(b)和Th-Sc-Zr/10(c)判别图
不同构造环境的分布区域据Bhatia et al.(1986)
A.大洋岛弧;B.大陆岛弧;C.活动大陆边缘;D.被动大陆边缘
表3-7 板溪群、高涧群砂岩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10-6)
表3-8 不同沉积盆地构造背景下杂砂岩的REE参数表
图3-38 板溪群、高涧群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形式
1.大洋岛弧;2.大陆岛弧;3.活动大陆边缘;4:被动大陆边缘
在Bhatia(1985)提出的稀土元素-常量元素源区判别图(图3-39)中,大部分样品点落入或更靠近英安岩型区B,这也与一般大陆岛弧区的主要岩石组成相吻合。
图3-39 砂岩的稀土元素-常量元素源区判别图
不同源区类型据Bhatia(1985)
A.安山岩型;B.英安岩型;C.花岗片麻岩及沉积岩型
综合上述特征分析,区内板溪群的大地构造环境应属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而高涧群为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沉积物物源应主要来源于英安岩型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