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1]职业教育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反映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综合实力。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
1.职业教育师资的特点与作用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等诸多社会经济因素联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一部分,是当前教育体系中涉及面最广、受教育人次最多的一种教育。由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及培养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师具备教师职业所必须的基本特征外,还要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职业工作世界,与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密不可分。职业教育学者姜大源指出:“任何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工作(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工作岗位)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职业教育的课程和职业教育的考试)的标准。”[2]可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对于职业教育领域知识内容的特殊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就职业教育教师而言,其知识领域不仅应涵盖普通教育学和教学论知识,还必然涉及职业教育学与职业教学论的知识范畴;职业教育教师所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不仅应包括一般性专业科学的知识,还必须包括关于职业工作过程的知识。
具体来说,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职业教育教师不仅应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过硬的理论功底,即专业技术能力,还必须掌握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不仅要致力于职业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具备从教育学角度将这些知识融入职业教学的能力;不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制定解决问题方案和策略的能力;不仅须熟悉相关职业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知识,还要有能力在遵循职业教学论要求的前提下,将其融入课程开发之中并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由此,职业教育师资的资格就具备了双重的实践特征:“一是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它存在于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二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它存在于生产劳动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师资的教学实践必须与不断变化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实践相适应。”[3]可见,职业教育教师的行动领域既涉及专业科学与职业专业工作的理论、模式和内容,又涉及学和教的学校职业实践、科学成果和理论的具体情境。即职业教育教师是在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与实际的职业性专业工作的基础上,在学校实践和职业实践之间展开行动的。
2.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并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作用与影响的思想观念、学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总和,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等基本政治品质的总称。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集中体现在是否具有远大的理想,是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以及是否具有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我国的国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其次,还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着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使命,认识到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面临的诸多困难,每一位职业教育教师都有责任为办好我国的职业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奉献终生。只有思想政治素质高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健康发展,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职业道德素质要求
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等。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不仅关系着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对整个社会道德建设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及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
①热爱职业教育,树立无私的奉献精神
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把我国由人口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手段。每一名职业教育教师都应把自己的平凡工作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热爱和献身职业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兢兢业业地完成教学工作,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反映在热爱学生上。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学生的教师会热爱他的工作,会出色地完成工作。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
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师德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石。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学识渊博,更要师德高尚。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重要特征。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师表的作用也在于育人。教师的劳动特征之一是示范性,这便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学识去教人,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高尚品格去影响人。教师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是表率作用的基础。教师应当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自己成为学生在政治方向、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学识方面的楷模。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职业院校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用心灵浇灌心灵、技能培养技能、知识构建知识的职业,劳动对象是成长发展中的学生,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素质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教师由于所面对学生的特殊性及社会大环境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偏见,更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对职业教育教师角色的认同,具有爱心和表达爱心的能力,具有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富有同情心和耐心等。
(3)业务素质要求
职业教育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形成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
①深厚的基础理论和较宽的专业知识
实践表明,基础理论深厚的教师适应能力强,有利于解决教学、科研、实践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当代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而基础理论知识却是相对稳定的,甚至是长久不变的,它对教师的工作及进修提高的影响是长期的。基础理论深厚、专业知识较宽的教师,蕴藏着较大的创新潜力,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拓,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产生质的飞跃。
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更加密切地结合,因而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基础理论水平和更强的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受过高学历教育。在通常情况下,学历反映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程度,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知识和能力水平。一般而言,教师的学历越高,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就越大,而学历低的教师其基础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必然会影响其所担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知识面不仅要宽,而且要深入、精通。同时还应熟悉与本学科有密切关系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因为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群体化、知识与技术密集化趋势,学科发展具有横向关联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不断出现新学科。新学科的产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因为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什么专业,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因而更需要教师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和新。教师的知识渊博才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讲课生动活泼,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师知识新,才能结合教学工作把较先进的技术介绍给学生。如果教师只精通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而不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知识面不广不博,那么就很难满足职业教育要求。
③必要的职业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职业教育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主要是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熟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
如果说,职业教育教师精通所任教课程的理论知识是解决教什么,培养哪些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问题,那么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律,就是解决如何教,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要有教育理论和技能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职业教育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求教师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活动的规律、教育和教学的原理与方法,并把这些理论与方法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使教育和教学工作富有成效。
(4)职业教育教师应有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研究企业经营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反思的理念等。
①企业经营的理念。企业经营是指企业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市场交换,对投资、技术、财务、销售等进行运筹、策划和管理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综合行动。教师知道企业经营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传达给学生。
②引导学生学习的理念。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教师的作用不是把知识灌输给教育对象,而是引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通过发现不断获取知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全方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③终身学习的理念。21世纪的今天,教师的文凭只能代表一定的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永远的能力水平。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对承担知识传授使命的教师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是知识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此,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补充自己、完善自己。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大容量、多层次的信息传输过程,特别是现代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实践教学现代化,达到高效率。教师除具有较高文化基础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这也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任务。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职业教育教师要根据社会需要利用假期进行实践,了解和解决社会实际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要求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身份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成为一个对实践不断研究的实践者,从经验中学习。
④不断反思的理念。“学会教学,正如教学本身一样,总是一种过程,一种形式和转化的阶段,在此期间,一个人做了什么,他就能够学到什么。”[4]这段话反映了教师成长过程的哲理,学会教学是一种成长过程。梅尼(Van Manen)建议教学反思行为分为三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上,反思的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教学技能、课堂管理技能、教学内容安排等)。在这个层次上,教师会考虑怎样用最优化的方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在第二个层次上,教师应该批判性地分析教育实践过程中一切行为的合理性,也就是说,教师要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学会什么?”“对每一个学生来讲,什么才是学习的最好方法?”在第三个层次上,教师要将课堂与更广阔的生态结构联系起来。[5]
3.职业教育教师能力要求
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类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是专业鲜明的职业属性。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必须建立在职业属性的基础上。[6]基于此,对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1)研究企业经营的能力
职业教育与市场结合非常紧密。教师不但要有企业经营的理念,更要有研究企业经营的能力,并整合为教学内容,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实现学校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2)课程开发能力
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劳动力市场的预测和教育机构本身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已成为职业教育机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对教材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课程标准由教师自己整合教材,是其显著特点之一。
(3)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①熟悉相关职业领域内的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掌握相关职业领域内的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处理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②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即便是理论课,也具有强烈的应用色彩,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③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修养,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4)对学生就业的指导能力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也是衡量办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指导学生就业。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个人职业生涯从一次从业型向终生创业型转变,这更要求职业教育要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学生的终生职业生涯,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使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发现、获得和适应岗位,还要能为自己创造岗位。学生的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创业意识,要从学生进校开始就需着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就业指导能力。
(5)职业教育研究能力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就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等一系列涉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尚未取得共识、形成自己的特色。加之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促使职业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观等发生新的变化,使得职业教育研究问题更显突出。这就要求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特别是通过行动研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形成职业教育特色。
(6)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未来社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靠创新。创新是时代的特征,任何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继续发展,职业教育更是这样。创新型国家呼唤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而职业教育创新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教学中不断提出和解决新问题,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创新能力,思维僵化,他是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生的。
(7)组织协调和人际沟通能力
组织协调和人际沟通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推动教学和增强教学效果的润滑剂。职业教育的教师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不仅要在校园内与学生、家长、同事和各教学部门协调、交往,还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不仅要进行教学管理,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的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就尤显重要。教师在这一方面表现突出,也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
4.职教师资来源与聘用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改善队伍结构,保证新增教师质量和数量是对当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职业院校可以吸收大学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尤其要注意吸收一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
(1)招聘兼职教师
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内容,将新的专业理论、应用技术适时地充实到专业教学之中。同时又要根据新的职业或职业群的出现不断开发新的专业和课程,并在教学中把应用技术的训练和培养作为重要内容,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某一职业岗位的需要。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单纯依靠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任教师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特别是随着生产一线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应用技术训练内容发生变化时,由于学校专任教师脱离生产第一线,往往对这种变化了解不多或对应用技术的变化一无所知,难以将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工作全部承担下来,因此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十分必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使学生及时掌握先进的应用技术,而且通过与兼职教师的接触,也使学生能够加深对实践生产的理解,保证学校的教学工作能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兼职教师的教学,还可以培养校内专任教师应用技术能力,也可以解决职业院校教师不足问题。(www.xing528.com)
我国的职业教育院校在聘请兼职教师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许多院校不仅制定了兼职教师工作条例,严格标准选拔兼职教师,而且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让兼职教师承担讲座、做学术报告、指导课程设计、实践课程教学、顶岗实习指导、参与毕业设计的选题、参与毕业答辩的评审工作,基本实现了实践教学环节都有兼职教师参与,发挥了兼职教师的作用,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大大增强。在聘请兼职教师方面,主要做法包括:一是吸纳能够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作兼职教师。二是通过校内挖潜和利用社会教师资源,聘请校内有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三是聘请其他高校的在职教师和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教师作兼职教师,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四是面向社会的企业、事业单位招聘教师,招聘曾在生产、科研第一线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经验的公司经理、企业中的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研究所中的研究人员,特别是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因此,职业院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应注意聘请兼职教师,并将兼职教师纳入到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之中,逐步达到实践性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技术技能骨干担任的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的要求。
(2)培养和引进职业教育专门人才
目前,职业教育教师的来源大部分为普通高校毕业生。随着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建立,职业教育硕士将是职业院校师资来源的重要途径。同时应积极扩大教师来源,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那些乐于从事职业教育事业,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符合职业教育教师任职条件的工程师、工艺师、会计师、工程技术人员等充实教师队伍。为做好引进工作,一方面要利用人才市场积极招聘,另一方面还要到工厂企业招聘。与此同时还要制订相应政策吸引人才。
5.教师能力开发
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对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政治业务水平。
(1)利用校内资源积极开展教师培训
利用校内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岗前培训。对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主要是针对刚由普通高校毕业的高校生或从企业调入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的上岗前培训。新教师缺乏对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的了解,对教育理论了解也不多,对教学的全过程还不熟悉。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包括学校教学的特点以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教学的特点,了解所承担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更好地承担教学任务。
②岗位培训。对于刚刚进入新教学岗位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能尽快熟悉岗位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适应新岗位的工作要求。
③专家学者讲座培训。为使教师及时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和交流教学经验,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教师开办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开拓教师的思路,培养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④专项培训。为提高教师的某项素质或技能,开展专项培训。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师与实践指导课程教师的融合、迁移与互补,可以请本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请理论课程较强的教师对实践指导课程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的培训。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方面,可以请本校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⑤通过开展科研进行培训。教师参加科研工作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进行科研、教研的过程也是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过程。学校应利用专业和地方优势,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和研发,使教师得到锻炼。通过科研,不仅可以培养教师独立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还会使教师发现新知识、新技术,更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高教师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提高教师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
(2)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支持教师校外培训
利用校内资源对教师进行校内培训是十分重要的,但校内资源毕竟有限,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对教师进行校外培训。
①普通高校培训。普通高校特别是一些重点高校物质基础雄厚、专业门类齐全、师资优良,职业院校都注意将教师送入这些高校进修学习,对那些青年骨干教师则创造条件让他们到这些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术水平。
②国际合作培训。一些职业院校为了适应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注意积极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新型教师。一方面积极选派教师到国外同类院校进行学习或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修,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还积极与国外有关公司、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培训师资。如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近两年先后派出三十多名教师分别到新加坡、爱尔兰、德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瑞士等国进行学历进修、短期培训、访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③校企合作联合培训。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联合培训教师,是增长教师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促进老师掌握先进应用技术的一种培训方式。一些院校利用寒暑假派出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允许部分专业教师兼任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更有个别院校派出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成为企业的员工,以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④产教结合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习基地或实训中心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的工作,不仅促进了实习基地或实训中心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6.兼职教师管理
聘任兼职教师可使职业院校专业拓展和课程调整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真正实施岗位教育。可见,我国职业院校聘任兼职教师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选择。
(1)兼职教师的聘任
聘任兼职教师首先需要制定聘任计划,然后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比较和挑选,最后才是正式聘任和建档。
职业院校人事部门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在分析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准确估计和预测未来几年教师的发展情况,拟定出该时间段内引进教师的人数和标准,并出台兼职教师可行性聘任方案。再根据学校目前的办学规模、各系部专业建设需求和课程设置变动,确定出拟聘兼职教师的具体数量。同时,结合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尽量使拟聘兼职教师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从而达到优化整个师资队伍结构的目的。
为了保证足够宽广的兼职教师挑选范围,职业院校教师管理相关部门应转变工作作风,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深入拟聘教师工作第一线,多渠道汇集有意向到本院(校)兼职的备选人员。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行业专家、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其他高校的高职称高水平教师,踏实勤奋的在职研究生,教学经验丰富、身体健康并愿意将余热献给高职教育事业的退休人员,只要符合兼职教师聘任计划要求,都应该在备选之列。
由于职业院校入学门槛低,可通过面谈首先淘汰对职业教育事业维持长久热情或对职业教育学生缺乏足够爱心、信心和耐心的人员。面谈之后,职业院校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恰当的途径,多侧面地了解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熟练程度、曾取得的工作业绩以及教育教学能力,择较优者进行最后的试讲。试讲时,院校管理部门应组织人员认真听课,对每一位试讲者的学识境界、技术水准、传授艺术、工作态度、气质形象等进行客观的评估和论证,在全面比较的基础上择优录用。
对通过试讲的被录用人员,职业院校应颁发聘任书,并与其签订较详细的聘任合同:兼职教师的工作任务、责任和地位、权利、待遇以及双方的违约赔偿等诸多事项都应有明确的规定。最后,对签订合同的人员,学校人事部门应该建立兼职教师师资数据库。数据库可包括两大块内容:年龄、性别、职称、学位、现场工作年限或高校从教年限、从事兼职的经历等个人背景资料;在本院(校)兼职过程中将积累起来的从教专业、讲授课程、工作业绩等个人工作档案,可作为日后续聘或缓聘的依据。
(2)兼职教师的培训
许多兼职教师并不是师范院校出身,多数人没有从教、尤其是在职业院校从教的经历。因此,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是必要的。
①职业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帮助兼职教师了解职业教育大背景、行业发展和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本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以及具体专业的学生素质状况等,可使兼职教师比较准确地把握职业教育规律,加深对培养对象的了解,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利于他们即将开始的施教实践。
②职业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培训。这方面知识的补充,可使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育学原理和心理规律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启迪学生思考,开发其智力,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③教学技巧和艺术、尤其是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训。传授技巧和艺术、尤其是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已是今天职业教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让优秀教师进行高水平的表演与示范,无疑给兼职教师提供了样板和努力方向,可加速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④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组织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对兼职教师要主讲的课程教材进行仔细分析,并辅以学生接受能力等的针对性介绍,这种培训可使教学内容选择得当、宽窄有度、深浅适宜,也可使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甚至语言艺术更为得体。
⑤师德教育。职业院校一定要深入考察所聘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其师德言行提出明确要求。以师德标兵的典型事迹或报告会感化、感染和感动兼职教师,帮助他们对自己的新角色正确定位,更深刻地认识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3)兼职教师的作用发挥
加强管理,尤其是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发挥兼职教师特长求得更佳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对责任心不强或教学效果不好的兼职教师,依据合同条款予以辞聘。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督导随机抽查听课并作好记录,课后对兼职教师的授课当面进行实事求是的得失点评;教学班级信息员将班上同学的想法和评论收集起来,上报兼职教师主管部门;教学主管部门、教研室主任通过教学检查获取第一手信息。综合这三方面情况,兼职教师主管部门学期结束时对每位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与改进建议反馈给他们,并可将课酬与评定结果挂钩。
兼职教师大多来自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他们不断地把实践中的新内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经验巧妙地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使教学向“零距离就业”的方向前进。他们对行业实际运作机理的分析,使可操性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更显生气更具效果。而他们对行业资格标准的深刻理解,又有助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利于“双证书”教育。
除了抓好教学管理,让学生确有所得之外,职业院校应以最诚恳的态度,创造条件,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来。主动打破自我封闭状态,就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关键事宜征求兼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有意识加强专、兼职教师之间的沟通,定期组织二者之间的座谈、研讨、经验交流和联谊活动,帮助他们共同提高,更好地发挥作用。邀请兼职教师直接参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活动。另外,可充分利用兼职教师的优势,使其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就业单位的推荐等方面发挥作用。
(4)兼职教师的激励
兼职教师的必要流动是正常的,但兼职教师队伍同样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而要想兼职教师心情舒畅地拿出真本事,恰当而成功的激励是必要的。
首先,物质激励。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对做出重要贡献或深受师生赞誉的兼职教师,除精神表彰之外在薪酬上也要适当考虑。按劳取酬、按贡献取酬,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原则,又满足了兼职教师的基本物质需求,并会激发出他们内心深处的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
其次,工作本身是最好的激励。帮助兼职教师协调好兼职和本职工作的矛盾,帮助甚至代替其处理繁琐的日常教学事务,为其借阅图书提供方便,从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去。工作激励满足的是其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精神需求。
最后,情感激励。关心兼职教师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引导他们树立事业观念,邀请他们与专职教师合作搞科研开发等,都是情感投入。切实改变观念,营造一种尊重兼职教师的氛围,要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把兼职教师的心拴住了,其贡献也就留下了。
7.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绩效管理体系,是根据职业教育以及教师工作岗位的特点,参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文件中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德、能、勤、绩的基本要求而建立的评价体系,是在把握政治思想表现的前提下,以教师的工作岗位职责和评价期内的工作业绩作为主要指标,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将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能力、鉴定与评估能力、行业联系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公共关系能力与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结合起来,对教师工作质量进行过程监控和全面综合评价。为了简化评价过程,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对各项指标配以不同的权重,构成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1)
表2.1 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指标(示例)
续表
[1] 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A].1993年2月13日.
[2] 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陈永芳,颜明忠.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4] (美)D,John McIntyre,(美)Mary John O'Hair著,丁怡译.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
[5] (美)D,John McIntyre,(美)Mary John O'Hair著,丁怡译.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
[6]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