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英宗朱祁镇不复位的话,于谦或许功成名就之后可得善终。但作为朱祁钰的拥立者,随着朱祁镇的成功复位,于谦的命运急转直下。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在这座他曾经誓死保卫的北京城下,他的最后结局是斩决。
于谦被杀的理由是迎立外藩,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罪行,算是谋反罪的一种,但谁都知道这是莫须有。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于谦必须得死,虽然史料的记载当时是“天下冤之”。
于谦被杀后,按照惯例要被抄家,但抄家的官员却没在于谦家中抄到什么,搞得官员都不好意思再继续抄下去,只得如实向皇帝朱祁镇汇报,朱祁镇听完后立即后悔杀掉于谦,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朱祁镇杀掉于谦其实并没有让他的情绪得到释放,相反在此后的数年里,朱祁镇对当年的夺门之变一直心存怀疑,一直到一个叫李贤的宰相为他揭开当年夺门之变的奥秘,告诉他朱祁钰本身没有儿子,就算朱祁镇不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也会成为皇帝。
此时,朱祁镇方才恍然大悟。(www.xing528.com)
如果当时不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自然而然成为皇帝,徐有贞等人就没有拥立之功,所以真正的受益者是徐有贞等大臣。只可惜朱祁镇明白得实在太晚了,虽然徐有贞、石亨等人后来被杀或被贬,但朱祁镇冤杀功臣的污点终究无法洗刷下去。
天顺八年(1464年),朱祁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是出于对当年冤杀于谦的内疚,在临死之前,他下令废除了殉葬制度,并叮嘱太子朱见深即位后不得更改这条法令。他的这条法令挽救了无数后宫人员。在朱祁镇之后这条法令直到明朝灭亡后依旧遵行。
朱祁镇一生虽然被忽悠的次数不少,做了很多蠢事和傻事,但从他临终前废除殉葬来看,他本性不坏。或许当年做俘虏的那段经历,让他比大多数皇帝更知道寄人篱下、艰难生存的困苦,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对抗祖制,从而挽救了更多的人。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朱祁镇驾崩,时年38岁,太子朱见深即位,改元“成化”,是为明宪宗。总结朱见深的特点,那就是四个字:哭笑不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