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宦官舞台建设:小灵童守成效果显著

宦官舞台建设:小灵童守成效果显著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瞻基大军到来后,朱高煦秒,还不如守城的士兵有信心,最终当然以失败告终,耷拉着脑袋出城投降。所以朱瞻基发明了批红,为了有效制约文官势力,他将批红的权力交给了宦官。由此,宦官势力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朱瞻基为儿子早已经搭建好了辅佐班底,由五个人组成,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和胡濙。然而,朱瞻基一定想不到,他为儿子选择的这个强力五人团,却敌不过一个叫王振的宦官。

宦官舞台建设:小灵童守成效果显著

作为明成祖朱棣看重的孙子,朱瞻基确实英明神武,多次跟随祖父朱棣北征蒙古,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当了皇帝后,他更是励精图治,将大明朝治理得井井有条,可以说明朝的“仁宣之治”主角就是朱瞻基。当然,他也没忘记整治那个始终蠢蠢欲动的叔父朱高煦。

其实,这实在怨不得朱瞻基,因为是朱高煦先动的手。这么多年来,朱高煦始终上蹿下跳觊觎最高权力,到头来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被老爸外放,大侄子朱瞻基即位彻底断了朱高煦当皇帝的念想,于是这位仁兄脑子一热抄家伙造反。

朱高煦的造反热情很高,但却是个眼高手低的主儿。朱瞻基大军到来后,朱高煦秒,还不如守城的士兵有信心,最终当然以失败告终,耷拉着脑袋出城投降。朱瞻基没给这位二叔留面子,让一位御史当面历数他的罪行,搞得朱高煦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于谦真正的戏份是在二十年后,我们暂且放下这事不说。朱瞻基平定了朱高煦叛乱后,最初并不想置他于死地,将他关进牢房后,每天依旧是好酒好菜供养,甚至还去探望他,但朱高煦不知道脑子里搭错了哪根筋,居然伸出脚将大侄子皇帝勾倒。

即便这样,朱瞻基也没有生气,还和这位煦叔儿玩了起来。他让人找来一口大缸将朱高煦罩住,意思是希望朱高煦就此打住,但朱高煦居然鼓足劲儿将大缸顶了起来。这一下惹恼了朱瞻基,这等于是在挑战皇威,于是朱瞻基下令处死了朱高煦。

朱瞻基终于为父皇出了一口恶气,也甩掉了二叔这个累赘,现在他可以甩开臂膀一心一意做一个有道明君。在朱瞻基看来,只要君臣同心,就可以让大明帝国在自己的治下继续发扬光大。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但干着干着朱瞻基感觉有些痛苦。

朱瞻基最想忘记的就是每天都要面对的那些文官。别看这些人表面毕恭毕敬,但其实并不那么听话,而且是宽于律己、严以待人,擅长拉帮结派互相掐架,以打架牺牲为荣。最关键的是,文官们有时将掐架的目标也对准皇帝陛下。

前边的图画虽然有些夸张,只想说明一点,皇帝陛下有时受制于文官集团,是老猪进篱笆—进退两难。朱瞻基本身没什么不良嗜好,但即使这样,文官们依旧向皇帝陛下吐口水,时间一长换了谁都会发疯,更何况是皇帝。

明朝到了朱瞻基当政时,文官势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而由文官们组成的内阁权力则进一步扩大。朱元璋废除宰相直管六部后,建立了一个秘书班子—内阁协助处理政务,朱瞻基时代内阁拥有了票拟权力。(www.xing528.com)

票拟就是指大臣草拟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意见附在奏章上呈献给皇帝,供皇帝参考决策。需要说明的是,票拟的出现意味着朱瞻基实在没有太爷爷朱元璋那样的旺盛精力,只能依靠内阁代为批阅奏章。

眼看文官势力越来越大,朱瞻基虽然没有朱元璋那样的旺盛精力,大包大揽一个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但也不能由他们肆意发展,那样他们不仅口水会更多,没准还会带出几口黏痰。所以朱瞻基发明了批红,为了有效制约文官势力,他将批红的权力交给了宦官。

由此,宦官势力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所谓的批红,是指皇帝用红色的御笔进行批示,如果说文官的票拟是建议权,那么宦官的批红则是决定权,也就是说,朱瞻基将国家事务的决定权交给了宦官。不知道他学没学过晚唐历史,不过由此可以看出,朱瞻基当时受文官制约的痛苦有多深。

想出了让宦官制约文官的做法,固然让他一时爽,但由此却开创了明朝宦官干预朝政的先河。朱瞻基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让宦官读书,在此后的二百年时间里,摆布皇帝、欺压大臣的宦官层出不穷,朱瞻基之后的大明朝又深陷宦官干政的痛苦中。

对于朱瞻基而言,宦官比那些整天喷口水的文官要可爱,他们听话又乖巧,勤劳又聪明,久而久之宦官貌似成了皇帝的家人。虽然在朱瞻基时代,宦官还是在皇帝的严密监控之下,但朱瞻基管得了身前,却管不了身后,更何况他的后代二百五居多。

宣德十年(1435年),当了十年皇帝的明宣宗朱瞻基驾鹤西去,9岁的太子朱祁镇继承皇位,是为明英宗。朱瞻基为儿子早已经搭建好了辅佐班底,由五个人组成,分别是: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和胡濙。这个阵容堪称豪华,可谓是文有三杨,武有张辅,还有个专门干特务的胡濙。

然而,朱瞻基一定想不到,他为儿子选择的这个强力五人团,却敌不过一个叫王振的宦官。当然这也是朱瞻基自己埋下的祸根,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朝中后期的政治格局就是从朱瞻基打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