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昙华林街区,传教士建筑师的壮丽梦想成果

昙华林街区,传教士建筑师的壮丽梦想成果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期间在公教公署内设图书馆,收藏珍贵图书万余册,同时委托方济会会士田瑞玉扩建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医院等。这里以昙华林街区江成德主教亲自设计并且亲自主持施工的建筑为例。世界上取名圣家堂的教堂很多,最著名的是西班牙高迪建筑巴塞罗那圣家堂。江成德在昙华林留下来的另一处建筑是嘉诺撒修女小教堂,武昌花园山4号,湖北中医学院教职员工宿舍背后,教内称嘉诺撒仁爱修女会武昌会堂。

昙华林街区,传教士建筑师的壮丽梦想成果

成德(Vincenzo Epiphane Carlassare O.F.M),出生于意大利维琴察省大蒙特基奥镇,一个美丽富饶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城,距离时尚之都米兰很近——不知道是否故乡环境的熏染?其天生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国武汉得到充分施展,综观他一生的成就,给人的感觉似乎是热爱建筑艺术胜过一切。

江成德以他的建筑艺术的擅长,在明位笃主教在世时主持花园山主教公署的设计和建造监督,同期协助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筹建汉口圣若瑟天主堂医院,也就是1949年后的武汉市第二医院(今武汉中心医院)。

武汉二医院大院内保存数幢天主堂医院时期欧式小楼,21世纪初全部被拆除。

1883年,江成德就任鄂东牧区主教,接连斡旋北京意大利驻华公使、武昌湖广总督和湖北巡抚,为天主教教区即将进行的大规模建设铺垫声势。

嘉诺撒小教堂台基下的老树树根

江成德主教亲自设计主持施工的建筑如下:

1885年昙华林崇正书院,即天主教神学院(位于今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宿舍);1887年昙华林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小教堂;1889年花园山主教座堂圣家堂;1890年武昌沙湖咀真福董文学纪念堂;1892年重建柏泉天主堂,建男孤儿院和天主教公学;1893年大规模改建大堤口天主堂(圣多默堂);在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分院开办孤女院,在花园山圣家堂旁边开设婴孩院收养男婴;1896年在花园山圣家堂西侧建立文学书院;在汉口接管原芦汉铁路局附属学校;1897年改柏泉天主教公学为鄂东代牧区预备修院,然后改为方济会初学修院及鄂东代牧区小修院并且设立小学校和医疗所。

此期间在公教公署内设图书馆收藏珍贵图书万余册,同时委托方济会会士田瑞玉扩建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医院等。

建教堂,建医院,建神学院,建普通学校,建孤儿院和婴儿院……上面一段文字叙述起来简单,细细体会是那么宏大壮观的建设图,不是图纸是已经建设成功的现实,不能不感叹江德成主教的创造力,不仅实现了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的梦想,而且实现了自己成为一个城市建造者的梦想。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江成德主教在不到15年的时间内主持完成以上一系列工程以及领导部署建设后的工作,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即使他是一个拥有职权的教会人士,如此恢弘的业绩也令人叹为观止。

意大利建筑,在欧洲建筑史称罗马建筑——1870年,位于亚平宁半岛上曾经是古罗马帝国的各城市各地区各自为政的公国好不容易统一成意大利王国——欧洲人有一句话:“意大利可以没有,但罗马永远存在”,就是这意思。

翻开欧洲建筑史,第一大篇章是希腊时期,第二大篇章是罗马时期,罗马建筑主导欧洲建筑两千年发展,意大利人对于建筑学的热爱几乎是从胎里带来的。达·芬奇在绘画之余做建筑设计为业余消遣,这能给他立体三维的几何空间的感觉,和架上绘画给人的刺激绝对不同。从古到今,欧洲、美洲、西亚、北非,建筑风格、建筑模式一变再变,罗马建筑的根基永远留在那里。18世纪流行于欧洲美洲的复古主义,即新古典建筑,就是重现希腊和罗马古建筑风格,伟大的美的艺术时隔千年还是会被人翻出,怀旧、复古,因为看腻了眼前。

花园山天主教教区建筑模式顺应欧洲复古主义潮流,江成德主教对于故乡古罗马建筑艺术的喜爱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完美地表现出来,抛弃繁复选择简略,追求岁月沉积的古典厚重的美,在武汉和汉口,呈现欧洲古城风景,凝结时间和空间,从远古到今天,从故乡到中国。

这里以昙华林街区江成德主教亲自设计并且亲自主持施工的建筑为例。

本篇章开头提到的花园山圣家堂,花园山天主教教区中心建筑,1889年动工,耗银一万两,1892年12月17日正式开放,命名圣家堂,礼拜堂大厅可容纳1000人。(www.xing528.com)

坐北朝南,坐落于花园山高地,由上而下数十级台阶往上攀,石阶下的行人取仰望视角,于是更显教堂如山耸立的雄伟,正面墙四根贴墙柱,柱高二层,柱头支撑宽阔的檐部,顶上巨大山花。厚墙小窗,正面大门双重拱券,外圈外墙装饰,内圈拱门,两扇木质厚门,正门顶上开一个圆形花窗,六片花瓣六个透空圆,花心处装日晷仪(可以观察北半球日影的变化),合成一朵玫瑰花的标志。

玫瑰花与基督教会的关系紧密而复杂,美国作家丹·布朗小说《达·芬奇密码》有详叙。

大厅内高拱天花顶上装饰精美的贴着纯金金箔的雕花图案;正门两侧的橄榄枝石雕凹槽内当年镶嵌的纯金片早已经被人挖走。

长厅单层,长36米、宽18米、高20米,外形崔巍内部高旷,罗马巴西利卡古教堂风格,古罗马会议厅建筑样式,基督教创立之初时一种古老的简朴的教堂建筑模式,后来被繁复华丽的拜占庭式和哥特式所取代,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之后,世界上很多著名教堂在拥有先进技术能力的情况下还原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尤其为基督教新教所重视,例如美国,也许是一种古典文明“回归热”。

花园山圣家堂玫瑰花窗,门两边的雕刻的橄榄枝当年曾饰以金箔

武昌圣家堂,取名来源于《圣经》,即圣母玛丽亚、圣约瑟、圣子耶稣一家子。世界上取名圣家堂的教堂很多,最著名的是西班牙高迪建筑巴塞罗那圣家堂。

江成德在昙华林留下来的另一处建筑是嘉诺撒修女小教堂,武昌花园山4号,湖北中医学院教职员工宿舍背后,教内称嘉诺撒仁爱修女会武昌会堂。

耸起山墙为教堂正面入口,墙面雕花,长厅单层,占地面积150平方米,1888年复活节建成,当年以复活耶稣为本堂主保(指供奉像),圣坛两侧为圣约瑟与圣母玛利亚像,20世纪中期后内部装饰设施全部被摧毁。

1868年(清同治七年),湖北代牧区主教明位笃邀请嘉诺撒仁爱修女会修女从罗马来武昌参加花园山教区工作,后来江成德主教为她们建造这座小教堂作为专设礼拜堂,不许外人进入。

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在花园山创建中国训蒙修女会。

1926年国民革命军攻进武昌城,吴佩孚部下陈嘉谟和刘玉春逃到华中大学校园寻求庇护,全副武装的南方军人包围美国圣公会教区宣布捉拿“逆贼”,昙华林街头巷尾鸡飞狗跳,兵荒马乱的时节,没有道理可讲。

这一年,嘉诺撒仁爱修女会迁往汉口,再也不敢留在花园山,小教堂后来转给艾原道主教创办的圣约瑟善功修女会(包括美籍和华籍)使用。1948年底,圣约瑟修女会中的美国修女回国后,交给中国训蒙修女会代管。1951年政府接管花园山天主教教区,嘉诺撒小教堂先被占用后来空置,一天天,腐朽、颓废,连同它身下的一块土荒草乱藤一同保留。2005年列入武汉市第二批颁布优秀历史建筑名录。2011年修复一新,再也看不到曾经有过的荒凉的美感。

1909年7月24日,江成德主教病逝于武昌,不知道安葬在哪里?关于他一生的经历,生活和工作,能够编成故事的细节,根本查不到资料,历史不是小说,由不得作者乱编,于是他和本书中写到的那些很了不起但是找不到历史记录的人一样,漂浮在过去的时空中,模模糊糊看不清楚,除了他的建筑。

花园山天主堂小花园圣母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