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承担者:教学实践成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承担者:教学实践成果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咨询员”,这是基于特定的心理咨询工作承担者的称谓,此称谓无疑缩小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承担者的内涵,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心理辅导员”因兼具教育、辅导和咨询的职责与色彩,较能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承担者的内涵,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对学生而言也有某种亲切感,因此有学者认为这种称谓较为合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承担者:教学实践成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要通过教师来开展的,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那么,社会公众(包括学生)究竟应该如何称谓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呢?对此,时下常见的有“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员”和“心理辅导员”等称谓。

“心理教师”,这实际上是相对于学科教师而言的,就如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一样。我认为,这种基于学科划分角度的称谓是不确切的。理由很简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并非一门学科,也不是一门学科所能承担的。无论是它的全员性、全面性、渗透性策略,还是它的体验性、活动性、辅导性特点,都与学科教学相距甚远。因此,“心理教师”的称谓似乎还不能完整反映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承担者的角色。

“心理咨询员”,这是基于特定的心理咨询工作承担者的称谓,此称谓无疑缩小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承担者的内涵,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同时,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学过临床心理学的人极少,大都是由学科教师或班主任通过短期培训后走马上任,如果用“心理咨询员”的称谓,不仅可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理解造成误导,而且强化了精神医学的色彩,给教师本身造成压力,也给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造成了畏惧心理,从而人为拉大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故也不合适。(www.xing528.com)

“心理辅导员”因兼具教育、辅导和咨询的职责与色彩,较能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承担者的内涵,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对学生而言也有某种亲切感,因此有学者认为这种称谓较为合适。但就如前所述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以为“心理辅导员”的称谓也不十分理想。

事实上,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是对学校此项工作承担者的最合乎实际的称谓。这一称谓既能涵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承担者的所有角色,又与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提法基本一致。当然,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们的中小学中也将出现“学校心理学家”的称谓,或者随着此项工作分工的具体化,这一称谓也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