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教学实践集锦:网络时代新要求

政治教学实践集锦:网络时代新要求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老师以平等、合作、相互学习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形成充满民主与科学气息的教育氛围,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者不重视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要求,僵硬刻板地说教,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得师生关系“格格不入”,这种状况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相悖的,必须得到彻底的改变。

政治教学实践集锦:网络时代新要求

身处信息急剧增加、知识快速更新、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信息网络时代,教师如何善为人师?我们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多年来虽然我们一直在呼吁师生关系平等化、民主化,但是收效甚微,这也正是传统教育最严重的弊端所在。网络世界的出现无疑是一个福音,必将对整个社会民主化进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将会对传统教育中“我讲你听”“我管你从”“我打你通”的带有专制色彩的学校管理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网络面前人人平等,这将使师生关系真正呈现出民主与平等。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因势利导,自觉更新观念,真正明确师生人格是平等的,师生都是学校的主人。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科研中心研究员肖川博士所指出的:一定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建设,使学生不仅有服从学校规则的意愿,更有建造学校规则的能力。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主张把本来就是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只有老师以平等、合作、相互学习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形成充满民主与科学气息的教育氛围,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创新型人才,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二,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柳斌同志说:“素质教育,就是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注意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我国传统德育非常重视学生的规范和统一,侧重共性教育,这本不是错误,但问题是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忽视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者不重视深入细致地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要求,僵硬刻板地说教,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得师生关系“格格不入”,这种状况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相悖的,必须得到彻底的改变。

网络世界是一个个性化的社会,每个网民都拥有自己的相对个人化的自由空间,一切行动都可以由个体独立选择。学生在网上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知识、自主安排学习的进程、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众所周知,素质教育就是要提倡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而网络正是为学生主动学习、独立研究、培养自我构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能力提供了条件,从而为学生人格发展的个性化奠定了基础,我们德育工作者只有适应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互动德育活动,在了解学生总体特征的前提下,耐心细致地分析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在现实世界中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珍惜人生,乐于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大写的人。

再次,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时代同步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

21世纪是学习化的世纪,学习将成为人的终身需求,这也是信息网络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中学生也不例外

据统计,截止到2000年9月,我国上网人数已达到1580万,青少年学生约占19.3%,而教师上网人数却只占总数的5%。针对此现状,报道该项调查结果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这篇文章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一位没有上网的教师在课堂上如何面对那些已经从网上接受了创新思维和大量新知识的学生”?面对现在这样的局势,今天的教师别无选择:必须上网学习、学习、再学习,才有资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德育。(www.xing528.com)

首先,要学习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广州市许多教师凭着勤奋敬业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信息网络技术,在这一新技术领域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信息时代教育改革、为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了挑战自我的榜样。

其次,能者为师,勇于向学生学习。

传统教师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渠道多样化,教师教材都不再是知识的惟一提供者,学生学习也不再是仅仅依赖于课堂、教师和教材,因此教师已难以完全胜任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了。教师要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勇气面对学生,向学生学习,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王鹤正主编:《中国中学生新议论文论点论据宝典》,陕西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2]陈孝彬:《和中小学教师谈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载《人民教育》2000(11)

[3]杨健:《网络道德教育热点中的冷思考》,载《中国教育报》2001年第4510号

[4]詹荔蓉:《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信息素质》,载《思想政治课教学》20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