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每到立冬时节,全国各地,尤其在北方,人们要糊窗户、砌暖炕、缝棉被、添寒衣,这些都是迎冬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寒衣,已成为我国准备过冬的一种象征物。《诗经》里面就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说法。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发出了“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的感慨。
立冬时节,我国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与寒衣有关的特殊习俗,即“送寒衣”。立冬之后,天气日趋转冷,人们都忙着准备寒衣保暖。这个繁华消逝的时节总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莫名的伤感与愁思。外面呼啸的西风,总会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怀念起那些逝去的亲人。于是,人们想到也要给逝去的亲人准备冬衣,使他们在漫长的冬季中不必受严寒的折磨。送寒衣的时间,被定在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入冬的第一天。因此,农历十月初一也被称为“寒衣节”。
关于送寒衣这一习俗的起源,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下令全国的青年男子去修筑长城。孟姜女的丈夫范杞良也被抓去。孟姜女日夜思夫,寝食不安,想到丈夫旧衣破烂,无法御寒,便亲自替范杞良做寒衣。寒衣做好后,孟姜女亲自背着寒衣,冒着风雪,千里迢迢,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长城脚下。可她万万没料到,她的夫君已在一年前累死了。孟姜女禁不住放声大哭。那哭声感天动地,只见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长城竟被震塌了一大段。塌下来的城墙中,赫然有成堆的白骨。孟姜女找出丈夫的尸骨,用崭新的寒衣包裹起来,痛斥秦始皇的罪行,然后抱着丈夫的尸骨跳进了大海。
《孟姜女哭长城》面塑
千百年来,人们传诵着孟姜女不畏艰险、万里寻夫送寒衣的悲惨故事,并形成了十月一日送寒衣的习俗。(www.xing528.com)
所谓“寒衣”,就是用纸制作的冥衣。不同地区的寒衣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地方用彩纸剪成衣服、鞋帽等形状;有的地方用彩色蜡花纸糊制衣服;还有的地方,则是在做寒衣的纸里加上棉花;也有些地方在送寒衣时,只烧纸钱,意为让亡亲自己在阴间随喜好购买寒衣。
另外,各地送寒衣的时间、地点不一。有些在鸡鸣时,于堂前或门外焚送;有些是在黄昏时祭拜祖墓送寒衣;还有些地方是入夜时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焚化包袱,或到坟前烧送。
送寒衣的习俗虽然属于迷信,但却寄托了人们怀念亲人的深厚、淳朴的感情。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丧葬习俗的改革,如今在立冬烧寒衣的习俗已不像过去那样普遍了,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