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古时又称为“夏节”“夏至节”,是一个备受重视的节日,古人对其重视程度不亚于今天我们对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重视。
不过,相较于冬至的隆重来说,夏至的礼俗比较简单。或许因为夏天正是农忙的时节吧,不像冬天里人们无事可做,可以全神贯注地贺节。但在古代,在夏至日有一个国家祭祀大典——祭地。
所谓祭地,就是祭祀土地神。现在,土地神通常被唤作“土地爷”“土地公公”等,是一位职位较低的神祇。而在早先时候,他却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大神,又称“社神”。人们对土地神非常崇敬,君王将社神奉为“后土皇地祇”。这位神灵,只有国家才能祭祀。
土地爷神像
新面蒸制的花馍
夏至祭祀土地神的习俗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西汉末期,当政者按阴阳方位在长安城北郊建起了祭地之坛。此后虽历代礼制不同,有时天地分祀,有时天地合祀,但均在都城建有祭地之坛。(www.xing528.com)
《扫天婆》剪纸
民间祭祀土地神,多在土地庙、田间等地进行。祭祀供品以面食为主,因为夏至时节正值小麦收获,用新小麦做成面食供奉,亦有让土地神尝新之意,一来表达对今年丰收的感谢,二来祈求来年再获丰收。
除了祭祀土地神之外,旧时在夏至这天,我国民间大部分地区还有祭祖的习俗。每逢夏至,不论贵族还是平民,都要在家中或在祠堂祭祀,主要祭品也是用刚收获的麦子做成的各种食品,具有让祖先尝新,兼报农务平安的寓意。
在旱灾频发的北方,在夏至时节还流行求雨。人们通过各种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但是,如果雨水过多,为了让晴天到来,人们又利用巫术止雨,如民间剪纸中的“扫天婆”就是用来祈求止雨的。在挂“扫天婆”的时候,口中还要不断地唱道:“扫天婆,快快扫,扫尽乌云出太阳,收下黄豆打豆腐,收下稻谷吃白饭,你我都享福!”据说由独女剪制,并由其携挂的“扫天婆”更为灵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习俗早已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了,只有夏至食面的习俗沿袭了下来,夏至节也变成了一个追求面食文化的节日。不过,在一些农村地区,夏至这天,人们在煮好新面之后,仍不忘捞一碗,双手端着对着庭院祭奠一番,以此表达对天地以及祖先的感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