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可英画像
自小就活泼、聪明——这是夏茂东街村老一辈人对黄可英的个性描述。
黄可英,原名黄考英,化名黄英,1909年出生于沙县夏茂镇一个乡村医生家庭。1926年,他自沙县县立茂溪小学毕业后,升入县立初级中学。1927年县立初级中学停办,同年秋季,他考入福州第二初级中学。不久,黄可英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夏,他与官锦铨、姜敢、洪基、张炳生、罗起佑等在夏茂成立中共沙县特别支部,为闽西北第一个地方党组织。1929年1月,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黄可英转学至建瓯乡村师范学校,以学生身份为掩护,重建当地党、团组织,7月恢复中共建瓯县委,任书记。
在黄可英的领导下,建瓯乡师革命活动十分活跃。黄可英以乡师为革命阵地,秘密宣传革命,印发革命传单,在学生会中组织读书会、演讲会,开展标语战、文艺演出、出墙报等活动,抨击时局,传播马列主义,吸引了一大批热血青年。在开展学生运动的同时,黄可英还十分重视团结各界进步人士,以各界进步人士为主体,组织“互济会”,通过“互济会”争取更多进步人士的同情与支持。为了宣传革命思想,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素质,黄可英还在建瓯梨山小学兴办“民众夜校”。(www.xing528.com)
建瓯革命斗争的重新活跃,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1929年10月,黄可英被反动军警逮捕,福建省高等法院以“扰乱学校秩序,危害社会,危害民国”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期满释放后,黄可英在福州从事工人运动,负责人力车工会、木工工会和电力工会的工作。1931年7月,他担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委员、共青团福州市委常委。
1932年7月,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黄可英到建瓯恢复党的组织,再次成立中共建瓯中心县委,并任委员,领导建阳、政和、松溪三个特别支部。黄可英以更大的革命热情投入到斗争中,他带着党的宣传发动任务,不分昼夜地工作,认为仅发动城镇工作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到农村,发动最广大的民众起来斗争,建立革命武装,才能抵御反动派的镇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他奔走乡里,积极筹备建立革命武装,在建瓯、松溪、政和等地组织农会,置办武器。同年12月,黄可英创建闽北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任政治委员。1933年8月28日,彭德怀率东方军攻克洋口镇,通知建瓯县委去洋口收领武器,黄可英、江文烈等借机重新组织游击队。1933年9月,游击队因叛徒出卖遭重创而解体,黄可英转赴政和凤池一带,与中共政和县支部书记杨则仕共创政和武装,同年10月成立赤色农会游击队。翌年初,游击队在政和、建瓯交界处的茶筒岭遭瓯南反动民团伏击,黄可英为掩护战友安全撤离而陷入重围,英勇牺牲,年仅25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