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凤城画像
80多年过去了,在荷山横历村,马凤城的名字依然留在人们的心中。时至今日,村民们还常津津乐道分享他的故事。在村民们的心中,马凤城很厉害,既可以做老板挣钱,又能教他们读书识字,给他们讲故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夏日的夜晚,竹林下,小溪边,他教的唐诗,让村里的孩子增长知识。
马凤城,1904年出生,长汀四堡乡人,是沙县早期较有影响的共产党员。早在1929年初,他就来到沙县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当时,他住在横历村,在村口开了间客栈作为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来到沙县之前,马凤城是长汀一带颇有影响的人物。在长汀马屋小学就读时,他曾组织宣传队,在当地农民中宣传革命;进入长汀中学读书后,他与进步师生组织话剧组,通过演出剧目,针砭时弊。他还打击封建迷信,宣传妇女解放,提出妇女剪发、放脚。马凤城在长汀的进步活动,引起地方当局怀疑。因此,他出走来到沙县。
马凤城落脚横历后,到夏茂集镇赶墟,结识了严道尊。严道尊是夏茂洋邦村人,他的胞弟严格在福州读书,也是一名思想进步的青年。马凤城去福州,通过严格的介绍,认识了沙县籍共产党人姜敢、黄可英等人。他们经常相聚在一起,畅谈革命理想。
1929年夏天,马凤城只身来到上海,进入上海艺术大学读书,并以学生身份为掩护,在学校从事党的工作。当时,他还担任中共上海市法南区善钟街道支部书记。在上海的这段时间,他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丰富了革命斗争经验。
1931年秋,马凤城再次来到沙县。他立刻联系了官锦铨、姜敢、洪基等沙县特支的成员,共同开展地下活动。此时,为了方便工作,他干脆将家人接到横历自然村定居,自己则四处奔波,投身革命。(www.xing528.com)
在马凤城的家和客栈,夜晚经常灯火通明。这里是村民们的课堂,更是他宣讲革命思想、传递信息、接待地下党员的阵地和联络点。渐渐地,马凤城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在当地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他还到夏茂的黄坑、荷山一带的造纸厂里当工人,又结识很多工友,宣传活动群体不断扩大。
以借用挑毛边纸进城为契机,马凤城联络各方,收集情报,完成革命使命。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将一支支短枪藏在一捆捆的毛边纸里,与纸厂工人一起挑运到沙县西门兜裕源纸行,为红军解放沙县县城做准备。
1934年1月10日,红军东方军主力到荷山后,马凤城亲力亲为,后勤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荷山区苏维埃委员会建立后,马凤城担任主席。
1934年1月25日,东方军攻占沙县城后,成立县苏维埃委员会,调马凤城出任主席。县苏维埃委员会在红军的支持下,迅速建立了城关地区几个基层苏维埃政权,组建了县赤卫队、县工会、县农会;动员青年参加红军、筹款和土改分田,惩办了一批土豪劣绅、恶棍地痞,恢复社会秩序,巩固新生革命政权。
1934年2月下旬,马凤城随同红军经明溪、宁化、石城撤返瑞金。10月中旬,随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此,马凤城杳无音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