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性学对大学跨学科组织实践的启示:解读高等教育性别符码

女性学对大学跨学科组织实践的启示:解读高等教育性别符码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女性学的案例来看,跨学科组织运作的复杂性超出人们的想象,但女性学的跨学科组织实践确实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国内许多重点大学也在尝试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平台等。他设想建立永久性的教学与研究跨学科单位专门来解决社会关注的问题,如食品、能源、健康、住房、环境等,并且,大学章程承认跨学科的工作,纳入教师奖励、分配制度。

女性学对大学跨学科组织实践的启示:解读高等教育性别符码

朱丽·汤普森·克莱恩曾分析了大学中“跨学科”组织的几种策略:在跨学科领域设立特殊的职位;将人员集中在一个代表特定学科互涉专门技能的院系;设立有组织的,对地点、资金、职位等做出制度性承诺的研究单位。事实上,在实际的组织形态中,大学里的各种跨学科运作比这个划分要复杂得多,其组织模式也是各有千秋。

从女性学的案例来看,跨学科组织运作的复杂性超出人们的想象,但女性学的跨学科组织实践确实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跨学科”与“学科”在大学中并存

大学组织长期以来倾向于专业化、系科化、碎片化,学术组织的“显结构”基本上是被学科主宰,“跨学科”用查尔斯·赖莫特的话说,只是处于一种“隐结构”状态。20世纪后半叶,随着异质性、杂糅性、复合性、跨学科等成为知识的显著特征,显结构与隐结构之间的平衡也会发生变化。例如,英国大学最初建立的几个女性研究中心都是20世纪60年代后建立的新大学,如约克大学、兰开斯特大学、肯特大学等。这些新大学的特点就是:不设立单一的系科,而设立一些跨学科的学院。另外,由于外部资助机构非常重视学术研究的应用性与跨学科性,大学为了吸引各方的资助,在实践层面也在积极地推进跨学科尝试。例如,美国杜克大学1998年就设置了专门负责跨学科学术的副教务长岗位和相应的办公室,负责管理种子基金分配,监管跨学科中心和研究所的组建与评价,宣传有关跨学科学术活动的安排。国内许多重点大学也在尝试建立跨学科的研究平台等。事实上,拉斯藤·罗伊早在1979年就曾预言:到21世纪所有的主要大学将有既适应学科又适应“以使命为中心的实体”的组织结构。他设想建立永久性的教学与研究跨学科单位专门来解决社会关注的问题,如食品、能源健康、住房、环境等,并且,大学章程承认跨学科的工作,纳入教师奖励、分配制度。罗伊相信,这个结构会更便于许多跨学科领域的研究[70]。如果罗伊的设想能真正变成可以操作的实践,跨学科面临的组织障碍也将会迎刃而解。

(二)“跨学科”研究走向“系科化”

从目前来看,对于大学中一些相对成熟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来说,为了适应“学科化”时代的命名需要和制度安排,跨学科研究走向系科化的组织形态仍不失为一项有效策略。对于系科化持乐观态度的跨学科研究者就认为,“系科化的组织形态并不一定等于孤立或狭隘的学科性;系的组织只是大学用来传播知识、组织教师、分配资源的组织结构”[71]。事实上,成为一个系是“跨学科”研究获得充分体制地位的最直接的方式。

根据企业管理领域中的组织蜕变理论,学科组织成熟到一定的时期,也会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而寻求突破,从而采取一种根本性的组织变革策略。结合中西方女性学学科化的个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虽然它遭遇了组织策略与研究使命错位的困境,面临着被学科组织学科化的尴尬,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新型的跨学科组织也在影响和改造传统的学科组织,美国学者在分析大学中的许多跨学科领域时,就乐观地认为,如非洲裔美国人研究、宗教研究和刑法等跨学科研究领域尽管已经“系科组织化”了,但并没有因此失掉自己跨学科的身份或传统以及各种伦理政治原则[72]

(三)跨学科以矩阵结构组织或虚拟组织进行策略性运作

为了适应跨学科的研究环境,突破单学科组织模式的壁垒,有研究者提出了矩阵结构组织的设想[73],这是一种既有纵向职能部门联系,又有横向跨各个职能部门联系的组织结构,它可以把组织管理中的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集权化和分权化较好地结合起来。从女性学的组织实践来看,许多研究中心就采取了这种策略:女性学的教职人员基本保留所在系科的职位,只在研究与出版方面保持与中心的联系;但在课程设置和研究生学位项目上,中心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组织,一个看得见的实体,这是一种风险较小且易操作的组织模式。对于许多并不具备“系科化”的跨学科组织来说,只要政策和资金允许,它就可以进行有效运作。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发展势头较好的一些女性学的跨学科中心,基本上都是靠大量的、实实在在的捐赠来维持日常运作,如福特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拉塞尔·塞奇基金会,以及美国国家文科捐助基金等都曾给予女性学不菲的资助。因此,对于这样的跨学科中心来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可回避,特别是资金链断裂后组织如何运作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大学中跨学科研究的组织策略、组织形态与治理模式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议题,在理论和实际层面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大学中跨学科研究的组织也绝不会按照同一种模式进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的研究议题都会依据自己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谋取合适的生长空间,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态势可能是大学中跨学科研究长期的现实。

【注释】

[1]FOUCAULT M.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M].New York:Pantheon,1972:224.

[2]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徐辉,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3-35.

[3]KYRO P.The management consulting industry described by using the concept of“Profession”[M]//Finland H.Department of education.Helsinki:University of Helsinki,1995:123.转引自朴雪涛.论知识制度与大学发展[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86.

[4]孔寒冰.高等学校学术结构重建的动因[M]//胡建雄.学科组织创新.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2001:243-244.

[5]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刘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9.

[6]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6.

[7]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刘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8.

[8]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M].刘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35.

[9]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8.

[10]SCHIEBINGER L.The mind has no sex?Women in the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9:20.

[11]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7.

[12]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5.

[13]刘霓.西方女性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02.

[14]SPENDER D.Men's studies modified:the impact of feminism on the academic disciplines[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15]鲍克塞.不守规矩的知识:妇女学与学科问题[M]//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6.

[16]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

[17]鲍克塞.不守规矩的知识:妇女学与学科问题[M]//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5.

[18]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

[19]鲍克塞.不守规矩的知识:妇女学与学科问题[M]//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3-14.

[20]史静寰.妇女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313.

[21]强海燕.性别差异与教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8.

[22]MOCCOBY E,JACKLIN N.The psychology of sex difference[M].San Francisco: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74:374.

[2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53-54.

[24]怀特.教育我们的女儿[M]//弗里丹.女性的奥秘.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212.

[25]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程锡鳞,朱徽,王晓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212.

[26]吴小英.科学·文化与性别——女性主义的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1.

[27]“延异”是德里达自己创立的一个概念。德里达给它的解释是,“如果‘延异’有一个定义,它正是对无论在何处活动的黑格尔辩证法的限制、中断、毁灭”。这里实际上就是指应该关注“差异性”(参阅豪威尔斯.德里达[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11.)。

[28]“阴性写作”是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作家西苏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女性应该突破现有的男权统治秩序,即挣脱男性为女性所构建、所规定的世界,到这个世界之外去写那些传统上不被考虑、不可思议的东西。现在,这个词汇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了勇于尝试、离经叛道的代名词。近年来,国内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29]鲍克塞.不守规矩的知识:妇女学与学科问题[M]//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4.

[30]ANDERSON M L.Changing the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J].Sign,1987,12(2):239.

[31]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1.

[32]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许洁英,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3.(www.xing528.com)

[33]哈特曼.资本主义、家长制与性别分工[M]//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47.

[34]哈特曼.资本主义、家长制与性别分工[M]//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74.

[35]哈特曼.资本主义、家长制与性别分工[M]//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47.

[36]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224.

[37]施密茨,罗森费尔特.妇女学与课程改革[M]//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53.

[38]STACEY J,THORNE B.The missing feminist revolution in sociology[M]//KAUFFMAN L S.American feminist thought at century's end:a reader.New Jersey:Blackwell,1993:167-188.

[39]郑新蓉,杜芳琴,张李玺.妇女与社会性别学导论[Z].2001:48.

[40]阿伦,基思,等.被学科学科化?在妇女学中跨学科研究使命的需要[M]//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225.

[41]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M].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2.

[42]Ludwig H.Toward a new studium generale:some conclusions[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92,27(3):285-301.

[43]KLEIN J T.Interdisciplinary:histories,theories,and methods[M].Detroit: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0.

[44]Mitchell W J T.Inter disciplinarity and visual culture[J].Art Bulletin,1995,77(4):540-544.

[45]克莱恩.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M].姜智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3.

[46]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51.

[47]KAMARCH M E.Transforming knowledge[M].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0:12.

[48]STACEY J,THORNE B.The missing feminist revolution in sociology[M]//KAUFFMAN L S.American feminist thought at century's end:a reader.New Jersey:Blackwell,1993:167-188.

[49]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1.

[50]BIED E.Women's studies in european higher education[J].The European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1996,3(5):159.

[51]ROE J.From sydney to boston and back in twenty-five years,with an account of many strange and unexpected happening along the way,or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J].Australian Historical Studies,1996,27(106):37-48.

[52]闵冬潮.欧共体各国妇女研究学科化的几个问题[M]//李小江.批判与重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259.

[53]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40.

[54]闵冬潮.欧共体各国妇女研究学科化的几个问题[M]//李小江.批判与重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251.

[55]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40.

[56]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05.

[57]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4.

[58]鲍克塞.当妇女提问时——美国妇女学的创建之路[M].余宁平,占胜利,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321.

[59]张必和.在亚洲国家创建妇女学的苦与乐——妇女学的制度化[M]//杜芳琴,崔鲜香.全球地方化语境下的东亚妇女与社会性别学研究.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6:5.

[60]杜芳琴.妇女学和妇女史的本土探索——社会性别视角和跨学科视野[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313.

[61]杜芳琴.跨界妇女学的建构:一个校区的经验[Z]//“近二十年华人社会之性别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5,中国香港.

[62]10余年来,全国妇联对女性学制度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不断对中宣部、教育部、社科院和党校系统施加影响,成效显著。如:在中宣部主持的2006年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中有12个学科加入妇女与性别议题,批准立项17项;全国妇联还牵头召开教育系统的8所高校校长参加的女性学科建设座谈会(2005年12月8日),还授予13家高校为首批妇女与性别研究培训基地(2006年6月)。

[63]杜芳琴.将社会性别纳入高等教育和学术主流——“发展中国的妇女与社会性别学”课题介绍[J].妇女研究论丛,2003(4):57.

[64]STACEY J,THORNE B.The missing feminist revolution in sociology[M]//KAUFFMAN L S.American feminist thought at century's end:a reader.New Jersey:Blackwell,1993:167-188.

[65]2006年8月,在云南昆明举行了“妇女与社会性别学网络成立大会”,时任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张李玺教授在会上发言,此观点在发言中首次陈述。

[66]李小江.教育与性别——本土经验与学科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27-300.

[67]李小江.教育与性别——本土经验与学科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27-300.

[68]参阅天津师范大学办公室印发的有关文件,特别是对女性学组织机构建设起重要作用的几份批件。如:1993年《关于成立天津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的决定》,2004年《关于成立跨界妇女与社会性别学研究培训基地》,2006年《关于天津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更名的决定》等,以及天津师范大学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章程(2006年10月16日)。

[69]杜芳琴.跨界妇女学的建构:一个校区的经验[Z]//“近二十年华人社会之性别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5,中国香港.

[70]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3.

[71]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7.

[72]余宁平,杜芳琴.不守规矩的知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37-39.

[73]吴志功.现代大学组织结构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