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策略是“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很明显,外语专业教材编写中的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翻译成外语放入教材中,或者以外语的形式来讲授思想政治课。那么,外语教材编写该如何体现课程思政的要求呢?语言可以构建现实,任何话语都具有价值取向(黄国文,2020)。这就要求外语专业教材编写者在看似普通的语篇中挖掘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融入教材。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达到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获得盐溶于水的效果。
下面以《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二版为例,从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对教材中所体现的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探讨。
4.2.1 显性层面
从显性角度来看,《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二版的课程思政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全书的主题选择和内容布局。
编写者在确定全书的单元主题后,通过语篇选择、内容布局和活动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个单元的内容中。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的角度,将国家认同感、民族自信和自豪、全球视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良好品格、时代精神、实践创新等思政元素,安排于各个单元之中,每个单元各有侧重,让思政元素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润物细无声”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二版各单元的主题和思政元素如下表。
《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二版各单元的主题和思政元素表
续表
(2)单元的整体框架设计。
单元的整体框架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由Navigation→Exploration→Consolidation→Application→Extension 五个环环相扣、逐步递进的部分构成。在该单元体系的引导下进行学习,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探究的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作为人类三种主要思维模式[2]之一(武宏志、周建武,2010),其核心在于批判,而批判首先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态度表达,然后才是一种能力(鲁子问,2020)。因此,编写外语专业教材,编写者首先应该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态度与价值取向,进而使学生获得并发展理解、分析、判断、解释等基本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语言美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对上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以下各环节中,具体体现如下图所示:
(3)针对性的板块设计。
为了在学习过程中能对学生进行直接有效的思政教育,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价值取向、国际视野、文化自信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教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让课程思政能更好地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例如:
①Exploration 部分的Thinking creatively 板块,设计的侧重点是围绕单元主题,凸显课程思政要素。创造性思维可以定义为发现问题、进行猜测、提出新想法并传达结果的能力(Torrance,1965)。正如Duffy(1998)所建议的那样,创造性思维包括以下能力:以新颖的方式看待事物,从经验中学习并将其与新情况联系起来的能力;以非常规和独特的方式进行思考的能力;使用非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出独特而原始的东西的能力。早已有研究证明,思维能力与语言发展,尤其是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Piaget,2002)。学生在阅读理解了语篇的基本事实和细节后,需进行深度推理、综合归纳、大胆质疑并进行合理推断和客观评价。学生还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因此,该板块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勇于提问的精神,积极思考、合理分析、有效辨别的思维能力,以及说服解释的语言表达能力。(www.xing528.com)
②Consolidation 部分的Text and rhetoric 板块,重点聚焦语言中的常用修辞格。语言不是一般的交际工具,而是兼具人文性的交际工具。“语言的人文性不仅仅表现在是文化的载体,还表现在运送——传播方面。”(于根元,2003)而修辞是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亦是语言人文性的重要表现。在活动设计的引领下,在语篇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识别、理解和运用不同修辞手段的过程,感悟、发现和鉴赏英语语言的美和力量,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同时通过英汉不同修辞表现手段的对比,帮助学生领悟不同语言所传承的文化的差异,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
③Extension 部分的Learning strategies 板块,在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基础上,还特别聚焦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所需的自主学习策略。美国Zimmerman 教授(1990)对自主学习的有关定义做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三个特征:第一,强调元认识、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第二,强调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认为自主学习者能够紧盯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第三,强调自主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作出合适的反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全人教育发展的需要。《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二版各单元都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培养进行了专门的活动设计。例如:如何正确使用字典(Unit 2),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Unit 5),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Unit 7),如何运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graphic organizer,Unit 9),如何做笔记(Unit 10),如何进行合作学习(Unit 1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式、方法、进程等进行选择、评估与调控,从而学会学习并乐于学习,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④Extension 部分的Learning to appreciate 板块,基于单元主题,精选了中外名言名句或经典名篇的片段,把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在里面。作为人类独有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在用语言交际的同时,语言也存储了人类的劳动和生活经验,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思维方式,透露出民族的文化心态。学习、理解并欣赏这些闪耀着中外名人人生智慧的名言和片段,能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得到启迪和教育,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通过对不同文化中名言警句的学习和理解,学生不仅能增强社会责任感、拓展国际视野,加深人文底蕴、提高审美情趣,还能培养对中西文化关系的理性把握能力,并加深对中国文化优良传统的理解和认同。
⑤Extension 部分的Learning to create 板块,力图通过多样的创新类活动的设计,例如,访谈(Unit 1),调查研究(Unit 2,7,12),游戏设计(Unit 3),写感谢信(Unit 4),绘制人际关系图(Unit 5),做文献研究(Unit 6),基于诗歌编写童话故事(Unit 8),举行班会(Unit 9),参加演讲比赛(Unit 10),制作幸福日历(Unit 11)等,引导学生关注单元主题背后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基于已建构的语言知识和人文知识,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批判与评价、推理与论证、想象与创造,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2.2 隐性层面
作为外语教学的输入内容,教学材料绝大多数应该没有明显的思政元素,这是外语课程与思政课程的主要差别之一(黄国文,2020)。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要求每一个专业、每一门课程都必须发挥思政功能,共同承担育人任务,这就要求外语专业教材编写人员进一步深入发掘隐性课程思政元素,细化专业教材的育人资源。《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二版除了以上显性的思政理念体现,还有很多隐性的课程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2013)明确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在教材编写时,编写者精心选择包含丰富文化信息的各种语篇,并基于语篇内容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充分肯定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明,从而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并愿意积极参与到新时代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创新发展中。以第9单元的课文语篇为例,该文章选自Maritime Asia(Volume 19,Number 2,Fall 2014,作者为研究东亚历史的专家)。教材编写者对原文进行了节选和改编,主要选取了原文中民族英雄郑和,也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七下西洋的史实性故事。改编后的语篇重点关注郑和七下西洋过程中的经济互通、思想交流,以及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建立有序和谐的世界共同体的思想。活动设计在关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强调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整合中国历史和地理的学科知识;同时有机地把思政元素和思政理念嵌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从时间、目的和船队等方面与西方航海家哥伦布的航行进行对比,使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中国15世纪初叶在世界航海史上的这一空前壮举。学生在学习中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坚定民族和文化自信。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学生在同步提高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文化自信与跨文化能力的同时,也能学会客观地看待历史,理性地评价历史,并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思考当前和未来;还能在了解中国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第9单元的编写,为学生结合当代时事,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梦、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奠定了基础。
(2)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
该教材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和灵魂的陶冶。通过问题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的道德情操,向往并自觉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实践严谨和务实的科学精神,崇尚真、善、美,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以教材中Application 部分中的Retelling and talking和Writing板块为例。表面看,这只是两个训练:学生基于输入,进行口头和笔头的输出。但教材的活动设计,在关注学生能整合输入并运用策略进行输出的同时,把思政理念巧妙地融入了其中。例如,第4单元中,talking 部分要求学生Tell your group members what your personality is like. Then ask them for some advices to improve your personality in order to become more successful.Writing 环节要求学生write a self-analysis on your own character,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关注自身的心灵改造和人格建塑,培养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勇于挑战的创新意识、灵活的适应能力、坚忍乐观的抗挫折精神、善于与人相处的宽容个性,使自己成为不仅有知识、有能力,而且有较高人格素养的人,为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做好充分的准备。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价值观是人基于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普遍而显著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材编写时,编写者力求在每个单元中,通过选材和活动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基本概念,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其中,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第1 单元的阅读课文(The Dog Ate My Disk,and Other Tales of Woe)中,作者(一位美国的大学教授)罗列了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种种借口,语篇诙谐幽默,发人深省。学生在阅读之后活动的引领下,在反讽中思考诚信的可贵,规则的重要性,并尝试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例如:首先,该单元Application 部分的Retelling and talking 板块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比较和辩证思考,明白公平、诚信、平等和法治的真正含义(Read the rigid homework policy adopted by many American schools and colleges and find out what American values may underlie such policy.Then work in groups to share your findings);其次,Extension 部分的Group work 板块设计,让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积极协作和有效互动,把这些正确的价值取向践行到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Write down your problems of coping with college life and then ask for tips from your group members on solving these problems);最后,在Extension 部分的Learning to create 板块中,安排了学生采访学长,使其能进一步拓展积极度过大学生活的有效方法,完善自己的价值取向(Interview two or more senior students in your college to find out the secret of getting through college. Present your findings in class,namely the most helpful or important tips on coping with college life during the freshman year.)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立德树人的核心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我们的学生在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人格品质的同时,要想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富民强国”的历史使命,还需要具备理性分析、独立判断、合理推理、辩证评判的思辨能力,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科学求证、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创造性产出的能力。思辨能力是指有建设性地使用怀疑的观点去分析当前事物是否真实、准确、有效,以作出更好决定的能力。文秋芳提出,思辨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一事件或观点作出有目的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包括情感倾向和认知技能两个维度。思辨能力要求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的基础上,作出合理判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思辨能力与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紧密结合。《综合英语(第一册)》第二版的教学设计也重点关注了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除在每个单元设定固定的板块Thinking Creatively、Learning to explore、Learning to create 等进行显性的能力培养外,还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例如:Exploration部分,阅读前学生需通过自主或与同伴合作,探索与单元主题相关的信息,进行预测预判;阅读后,每个单元的Extracting and organizing information 板块,都需要学生在Graphic organizer的引导下,对语篇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梳理,并对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风格和写作目的进行推断和归纳。Consolidation部分也不再是单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巩固。例如:其中的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板块不仅要求学生观察、发现、提取和运用常用的句型结构,而且针对常见的语法现象,要求学生通过感知、分析、理解、归纳、运用的学习过程,对相关语法规则进行巩固学习。在Text and rhetoric板块中,学生也需在所给示例的引导下,通过分析和理解,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运用。Extension 部分的板块搭建:Learning to explore→Learning to appreciate→Learning to create,为学生通过积极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