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认为,这至少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师的话语。教师的话语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样制约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语言学功底,而且其课堂话语必须要优美,要充满正能量,要体现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历史思维。教师自身必须政治站位高,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去发蒙、去启智、去激励、去引领、去赞美、去督促,将个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追求、广博的仁爱之心蕴于课堂话语中,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结合起来,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在语言学的教学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课堂教学应以语言学内容为载体,将价值塑造有机融入语言学的教学内容当中。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予以说明。例如,当讲解语言的“寒暄功能”(phatic function)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寒暄,学会与他人打招呼,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在讲解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时,可以教育学生要懂礼貌、讲文明;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尊老爱幼、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等,都是个人素质的表现,这些对于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尚,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句义学的时候,教师要讲解句子的意义,但句义并不是词义的简单相加,还涉及组构性(compositionality)问题。例如,同样三个英文单词Tom、John、hit,我们就可以组成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句子:Tom hit Johx或John hit Tom。吕叔湘先生(2019)也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任何语言里的任何一句话,它的意义决不等于一个一个字的意义的总和,而是还多点儿什么。按数学上的道理,二加二只能等于四,不能等于五。语言里可不是这样。”吕先生还举了一些例子予以说明,如“小说创作”与“创作小说”,“一会儿再谈”与“再谈一会儿”。基于这样的语言现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刻地意识到集体力量与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非常有限的,但集体的力量就无比巨大,正如“木桶效应”所表达的:一只木桶能装下多少水,完全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板。因此,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提升自己的能力,不当团队的短板,从而让团队发挥出最佳水平,获得最佳效果。(www.xing528.com)
在学习范畴化的典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时,教师要讲解典型和典型效应等概念。典型就是最佳实例,是认知参照点,即范畴的其他成员都是根据典型成员来判断的。例如,“鸟”范畴中有各种鸟类,但典型的鸟是“知更鸟”和“麻雀”,我们判断其他成员是否是鸟,就可以参照“知更鸟”或“麻雀”来判定。以此类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争做典型,争做好学生,正如党和国家号召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一样,“四有”好教师就是典型,是大家要共同学习的好榜样。
在讲授“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 theory)时,教师不但要阐述图形和背景的特征,而且还要细致解释它们的功能。图形是这一认知结构中的突显部分,最引人关注。此外,英文的figure不但有“图形”的意思,还有“人物、名人”的意思。据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努力成为一个figure,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成就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