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语教育中课程思政的特性和探索

外语教育中课程思政的特性和探索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进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推行和实践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其鲜明的特性。

外语教育中课程思政的特性和探索

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有机融入各门课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进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推行和实践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其鲜明的特性。

2.1.1 协同性和渗透性

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为实现这个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加强各学科、各课程间的协同与合作,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协同效能,实现协同育人。实际上,各类学科中均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比如自然科学专业中关于科学原理、科学发现的相关教学,必然涉及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奉献精神等。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以相对隐性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专业知识讲解中,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实现理念与价值的培育与输送,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成效。

2.2.2 促进性和全面性(www.xing528.com)

“课程思政”理念要求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既要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也要注重价值观引领,要发挥两者的共通功效,双向促进,而非一味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占比。如果专业课程过度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则专业课程本身将失去其核心价值与独有魅力,生动性和说服力也会大大降低,从而失去专业课程的特点;相反,如果专业课程只强调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则其知识的传授定会失去育人功效,“有才无德”式的培养结果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相去甚远。可见,“课程思政”理念是一种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传播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正确的价值观念等,让大学生产生思想共情和精神共鸣。同时,“课程思政”理念既需以教师队伍为主体,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实现,更需深入所有教育环节,以大学生自身为主体,发挥第二、三课堂的功效,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等过程中得以全面实现。

2.2.3 开拓性和辅助性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课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但受到教学特点、考核方式、课程数量、传统印象、学生个性等多项因素影响,大学生往往认为其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刻板,课程的认同感偏低,吸引力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弱化趋势。专业课程蕴藏着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课程思政就是要全面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形式,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处的尴尬局面,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领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专业课程能够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依靠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