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语教育中课程思政的探索

外语教育中课程思政的探索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念工程的这些基本问题正好与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相契合,因此,我们可以说概念工程会在课程思政中展现出来,即课程思政势必涉及概念工程建设。如此一来,我们在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就离不开概念工程建设。既然概念工程旨在批判和建设我们应该使用的概念,那么在认识论层面,我们的课程思政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概念工程建设性质呢?这就是说,课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设性质在根本上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形态问题。

外语教育中课程思政的探索

置于概念工程(conceptual engineering)视域下,课程思政具有自身的概念工程建设性质。那么,课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设性质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就“概念工程”这一术语做点简要说明。

概念工程这一术语出现于20世纪末,散见于西方语言哲学文献里。直到21世纪初,这一术语才逐步获得哲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的关注。2018年,赫尔曼·卡佩伦(Herman Cappelen)在其专著《修理语言:论概念工程》(Fixing Language:An Essay on Conceptual Engineering)中明确指出,概念工程是批判性和建设性的工程,是对我们的概念使用进行检修的工程。2020年,赫尔曼·卡佩伦、亚历克西斯·伯吉斯(Alexis Burgess)和戴维·普朗克特(David Plunkett)合作编辑出版了《概念工程和概念伦理》(Conceptual Engineering and Conceptual Ethics)一书,旨在讨论如何评估与改进我们的表征工具(如概念和语词),讨论的基本问题是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概念,我们为什么使用“应该使用的概念”以及如何改进我们应该使用的概念。概念工程的这些基本问题正好与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相契合,因此,我们可以说概念工程会在课程思政中展现出来,即课程思政势必涉及概念工程建设。

诚然,概念工程主要是一个语言哲学概念,而语言哲学作为指导性学科,当然对各门具体学科及其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如此一来,我们在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就离不开概念工程建设。概念工程建设一方面要在专业领域展开,另一方面要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实施。毕竟,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各门具体课程教学的重要实践内容。高等教育已经离不开课程思政。反观课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设性质,我们可以说,课程思政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建设性质。

既然概念工程旨在批判和建设我们应该使用的概念,那么在认识论层面,我们的课程思政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概念工程建设性质呢?这个问题牵涉的根本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思维形态。这就是说,课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设性质在根本上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形态问题。毕竟,人是具有高级而复杂思维的动物

从思维的原初形态和演化状态看,我们可以说,人类的思维形态包含五种元素:神话元素、迷信元素、宗教元素、科学元素和哲学元素。课程思政的基本工作就是要处理好学生的思维形态中各种元素的扬弃问题,这是由课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设性质决定的。什么样的思维元素应该得到凸显和运用,什么样的思维元素应该加以批判和剔除,这是课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设极为根本的任务。

在学理上,人类群体思维形态和个体思维形态似乎都遵从一个定律——思维形态守恒定律。纵然人类思维形态的维度具有动态的绵延性、广阔性和深远性,但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问题上,人类的思维形态却是可以框定的乃至是恒定的。假定人类的思维形态在某时对某事是恒定的,且表现为常量(即不变量)1,那么我们就可以建立这样一个公式:

神话元素0.2+迷信元素0.2+宗教元素0.2+科学元素0.2+哲学元素0.2=常量1。

这个公式可以定名为“人类思维形态守恒定律”。从理论上讲,在不考虑具体实践活动的情况下,假定神话元素、迷信元素、宗教元素、科学元素和哲学元素各自占比相等,都为五分之一,即假定某人或者某个群体在某个时候表现出的思维形态是神话元素、迷信元素、宗教元素、科学元素和哲学元素各占五分之一,那么这种情况下的思维形态极为复杂。当然,五种思维元素均等的情况肯定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等量齐观、整齐划一的思维元素占比,这不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我们倒是可以把这个公式作为一个衡量尺度,从学理上去衡量群体思维形态或个体思维形态的性质特征。

理论上,从各种思维元素占比情况来看,只有某一种元素的思维活动,就表现为纯粹的、单一的思维形态。譬如只有神话元素的思维活动,就是纯粹的神话思维形态。如果以神话元素作为思维活动的唯一组成元素,那么人的思维形态就全是神话。在这样的思维状态下,人看什么都是神话,比如,刮风了,就被说成是风神在狂跑;突生一股风,就是有某个大神在打呵欠;起了一点微风,可能就是神在放屁;当风不再吹,就是神已入睡;如此等等。这是只有神话元素的思维特征,可用公式表达为:神话元素1+迷信元素0+宗教元素0+科学元素0+哲学元素0=常量1。

人类的演化过程,不只是像杰克·伦敦(Jack London)所说的那样,人类一手握剑一手寻找食物而四处游荡的过程,人类还要理解其所处的世界,解释其所遇到的自然现象。神话其实就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朴素理解。当神话关涉到超自然力量的时候,人类就会产生敬畏之心,这时迷信就会产生。在一定层面上,迷信元素是神话元素的迭代更新,人类在想象中感到有各种各样的大神小神,而且千方百计想与神建立联系,甚至想搞好关系。这样一来,山也成神了,水也成神了,就连飞在天空的鸟也成神了。于是,拜山神拜水神拜鸟神,老虎狮子都要敬。人类就这么搞起了迷信活动。一分神话,九分迷信。这样,迷信元素凸显的思维活动就可用公式表达为:神话元素0.1+迷信元素0.9+宗教元素0+科学元素0+哲学元素0=常量1。不过,在迷信元素凸显的思维活动中,神话元素仍然存在。(www.xing528.com)

神话也好,迷信也罢,人类总是在不停地与自然交往,甚而至于往往是一厢情愿地交往,而在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人类不断累积认识。在认识的累积过程中,人类不会只停留在解释和敬畏中,而会从解释和敬畏中逐渐获得升华,会借神秘之力来理解人类自身,来理解人类的来源、发展过程和目的,于是,慢慢地就出现了具有宗教元素的思维形态。大部分迷信元素就会转化为宗教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元素凸显的思维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解释并指引人类的个体命运乃至群体命运。当然,在不同人群的思维形态中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宗教元素。宗教元素凸显的思维形态可用公式表达为:神话元素0.1+迷信元素0.3+宗教元素0.6+科学元素0+哲学元素0=常量1。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宗教元素的思维形态仍然带有神话元素和迷信元素,不过二者多半会统摄在宗教元素中。

在思维形态中具有相同或者相似宗教元素的人群,他们偶然或必然地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某种特定形态的宗教。宗教当然具有约束作用,可是人类生来的目的却不是要心安理得地接受约束的。这样就会有人质疑宗教中的某些元素,质疑神话元素,质疑迷信元素。第一个敢于这样质疑的人,就具备了哲学意味,他的思维活动萌生了哲学元素。柏拉图说,哲学产生于好奇。我们却认为,在哲学产生这个问题上,人类光有好奇还远远不够,因为凡是称得上具有体系性的哲学思想都应该是始于好奇与质疑,很多时候质疑比好奇更加重要。也许,柏拉图所说的好奇本身就带有质疑的元素。

质疑精神的表现形式就是发问。人类问天问地也问人,问它(他)们从哪里来,为何而来,要到何处去。这些无疑都是大问题,可是这些大问题及与其相关的若干问题至今都未得到圆满解决。具有哲学元素的思维当然包含科学元素。广义上,科学和哲学并非水火不相容,科学可以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但是哲学并不等于科学。维特根斯坦(2020)说,哲学要么在科学之上,要么在科学之下,反正哲学和科学不会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思维活动中具有哲学元素的人,他们都具有新奇的追问精神,他们追求活个明白。他们求真务实到了较真的地步。他们不相信神话,不轻从迷信,而且宗教元素也越来越少。于是,哲学元素含量高的思维形态就可以用公式表达为:神话元素0+迷信元素0+宗教元素0.1+科学元素0.4+哲学元素0.5=常量1。当然,这里的比例只是假设,目的在于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量化说明。

人类思维形态的发展史,大致是一个从神话到迷信,到宗教,到科学,到哲学的演化过程。这种演化过程,并不是一味地新旧更替,而总是新的出现了,旧的可能还依然存在。在人类思维活动中,什么样的元素占优势,就有什么样的思维形态特征。一个时代,一个地方,如果具有同种思维元素的人占绝对优势,那么,那个时代,那个地方会就表现出相应的思维形态特征。

在跳神的部落中,大家都跳神。神话、迷信,甚至宗教最容易在这样的跳神部落的思维活动中凸显出来。在电影《上帝也疯狂》中,一个非洲部落甚至把文明世界的可乐瓶都当成是神赐之物。在大家都务实求真的群体中,哲学元素在思维形态中占主导地位。哲学孕育科学,科学追求的是客观性、一致性、省力性、确定性、彻底性和可复制性。这些都会在哲学思维形态中表现出来。

神话元素、迷信元素、宗教元素、科学元素和哲学元素在人类思维形态中出现的多少和顺序,有所变化。古希腊人的思维形态中很早就有了明显的哲学元素。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天灾人祸影响太大太广,那时欧洲人的思维形态中的宗教元素就很明显。文艺复兴之后,特别是随着启蒙时代的到来,西方思维形态中,科学元素和哲学元素越来越占优势。

当代大学教育的对象是未来的主人,即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形态势必影响其个人的未来甚至人类群体的未来。我们的大学生面对具体问题,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情况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形态会是什么样的呢?在他们的思维形态中有没有神话元素或迷信元素呢?他们的思维形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课程思政需要面对并妥善解决的根本问题。在大学教育中,帮助学生打造正确的思维形态,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课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设的基本目标。换言之,课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设性质主要体现在思维形态上。记得《党建文汇》2009年第3期有篇文章说,南方某地有个别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找工作的困难时,居然到庙里去烧香拜佛(苗枫、芝露,2009:31)。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呢?至少说明,在这些烧香拜佛的大学生的思维形态中还保留有迷信思维元素。同时这也说明,课程思政在概念工程建设性质上,具有进行优化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简而言之,课程思政的概念工程建设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改善学生思维形态的品质,也就是要优化概念工程建设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