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华山秦岭地区的仙掌地貌,人们首先会想到东峰华岳仙掌。东峰又名朝阳峰,高出玉女峰顶200多米,峰头斜削,绝壁千丈,非常险峻。峰顶原有庙宇一座,名叫“八景宫”,依山势建立,雕梁画栋,极其雄伟。山体全由花岗石英砌成,和峰头同一色调,显得格外协调。周围巨松参天,涛声盈耳,极目远望,群山逶迤,黄渭如带。由于“文革”十年的动乱破坏,八景宫只剩残垣断壁,几堆瓦砾,唯有几座大石洞依然犹存。其中一座叫“三清洞”,供奉太上老君,在三清洞的石崖上,刻有“朝阳台”三个巨字。山门之外,有一个两米见方的椭圆水池,其旁巨石上刻有“天上液池”四字,应该是道士用水的“天池”吧。
朝阳峰上最著名的奇景,莫过于峰头东北处仙掌崖上的“仙人掌”。“华岳仙掌”为黄白相间的花岗岩石纹,形如巨掌,高数十米,为陕西关中八景中的第一景。据《华岳志》载,东峰曰仙人掌,峰侧石上有痕,自下望之,宛然一掌,五指具备,人呼为仙掌。的确,如果我们从山下华阴一带远望,东峰绝壁上的这一巨掌五指分明,愈看愈像。
◎连绵的华山
◎华山石刻
华岳仙掌久负盛名,远在西汉时代,汉武帝就曾来山下看过,他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宣扬的神迹,便在山下专门为留下掌痕的河神巨灵立了庙;到了唐代,为了更加地突出仙掌,还曾一度把华阴县改为仙掌县,这样一来,仙掌就更加闻名天下了。很多人把它当作神迹来瞻仰,许多著名诗人不畏艰险,身临其境,留墨赞之。崔颢在行经华阴时,远望华山,作《行经华阴》诗曰:“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生动勾画出华山雄伟的山势,特别突出了“仙人掌”。诗仙李白多次来过这里,在写出“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的名句后,又紧抓“仙人掌”奇景,写下“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的高句。清初朱集义写有《华岳仙掌》诗:“玉屑金茎承露盘,武皇曾到旧长安。何如此地求仙诀,眼底烟雾指上看。”“眼底烟雾指上看”语出双关,诗境禅意,机警而深远。
仙人掌是怎样形成的?据说,在远古的时候,现在的华山和山西的首阳山本为一山,黄河从北面奔流而下,到了这里再也无法前进。河神巨灵一怒之下,以手劈其上,以脚踩其下,猛一用力,把这座大山一劈为二,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这样,黄河才能再向东前进,直入东海。结果,河神巨灵的手印就留在华山上成为仙掌;其足迹,一个留在首阳山下,一个留在华山的西峰上。《水经注》云:“华岳本一山挡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踏,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此外,李白诗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讲得更为清楚。诗人王维在《华岳》中把此事描绘得更为细致:“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右足踏方山,左手推削成。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从岩石学角度寻找华岳仙掌的成因,应该是较年轻的燕山期花岗岩露出地表以后,经风吹、日晒、雨淋及地震活动的影响,促使岩块首先沿着垂直节理坠落,形成一个光脊的峭壁,其后沿另一组垂直节理坠落,又形成了长短不一五指状岩块,这便是“华岳仙掌”的来历。整座华山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燕山期花岗岩体,花岗岩在地下深处冷凝时,产生了几组节理,当它露出地面以后,经过风化作用,有些岩块就沿着垂直节理而脱落下坠,特别是华山脚下又是一个地震活动带,历史上多次较大的地震的震中就在它的附近,地震促使岩块沿着垂直节理面崩塌坠落。在不同的方向上,有时岩块沿着一个比较发育的节理面坠落,往往易于形成一个比较光滑的悬崖峭壁;有时岩块沿着另外一组节理面坠落,则可能形成一些参差不齐、凹凸不平的遗痕。仙人掌可能就是由五条长短不一样的条状岩块坠落所形成的遗痕,状如五指,和其下大块片状岩块坠落所形成的遗痕相合而成,状如手掌。因此,它远望如掌,近看则不过是一片岩壁上凹凸不平的岩石断裂面罢了,根本看不出是一个手掌。这也正如《水经注》上所讲的,到东峰附近,“东南望巨灵手迹,唯见洪崖赤壁而已,却无山下上观之分均也”。是所谓“远观其势,近观其质”。
◎东峰(www.xing528.com)
◎北峰
其实,华山整体上就是一个仙掌地貌。整块的花岗岩是它的手掌,著名的五峰是它的硕指。华山呈一个柱状体,高耸天空,它共有五个山峰,很像一个面南而立的人伸出左掌收拢起来的五指。北峰最低,状若大拇指,食指为东峰,中指为最高的南峰,无名指为西峰,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环拱中间的中峰类似小拇指,后四指连在一起组成了华山的主体。大拇指和其他四指还有一段距离,中间有苍龙岭相连接,苍龙岭把华山五峰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华山的五大主峰,既可以看作一个巨大的五瓣莲花,也可以视作一只伟岸的华岳仙掌。
◎西峰
◎苍龙岭
◎西岳群峰
陕西商洛地处东秦岭南麓,与华山隔岭相望,是一种典型的掌状地貌。山势结构形似手掌,掌结位于柞水西北部,呈手指状向东北、东和东南方向延伸的山地,由北向南有秦岭主脊、蟒岭、流岭、鹘岭和郧西大梁、新开岭等,秦岭主脊位于柞水、商州区和洛南的北部,海拔平均在2000米左右,主要的山峰由西向东有牛背梁(2802.1米)、文公岭(1686米)、凤凰山(2128米)、龙凤山(2028米)、草链岭(2646米)、八道垴(2132米)和老鸦岔(2414米)等,构成渭河和洛河的分水岭。秦岭主脊北陡南缓,在构造上属断块掀升的山地。商洛蟒岭山地西起洛南、蓝田交界处的龙凤山,向东南延伸,形成洛南与商州区、丹凤、商南之间的分界岭,它是洛河和丹江的分水岭。蟒岭北陡南缓,主峰云架山海拔1709米,雄居高耀乡之南。流岭山脉西接秦王山、九华山、文公岭,东延至丹江峡谷,构成商州区与山阳间的主岭山地。流岭主峰有秦王山(2087米)、西芦山(1928米)、马梁寨(1842米)、牛夕山(1736米)和天桥山(1770米),亦具有北陡南缓的特点,是丹江上源与银花河的分水岭。鹘岭西接柞水县东北部山地,东延至商南丹江南岸,是金钱河与丹江的分水岭。鹘岭主脊位于山阳县东南部,主峰大天竺山海拔2074米,小天竺山海拔1659米。其西北延展的山地,如柞水县的太平头山(1830米)、帽子山(1987米)、四方山(2341米),因与秦岭主脊相连,山势更高。郧西大梁展布于商洛地区南缘,是鄂、陕两省的分界岭,东与新开岭相接,山峰连绵,主峰海拔1708米,与镇安东南部的北羊山(1903米)、羊山(1921米)遥相呼应。
商洛的掌状地貌,其成因主要受东西向和西北—东南向的构造断裂所控制。自中生代末期,除形成一些局部构造盆地外,地质结构已基本定型。自第三纪、第四纪以来,它又承继了老构造格局,具有间歇性断块分异运动特点,同时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并受洛河、丹江、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的长期切割,形成了结构复杂、山岭交错的仙掌地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