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是千里秦岭的中心,再以长安古都研判,当属离火正南。传统文化中离火属于文明,属于中空,属于女子,属于红色灿烂。通过对终南山上无数山峦峰头的登攀,无数沟谷草木的细数,无数聚落庙观的探访,我们对于这里的自然人文历史只有一个判断——灿烂!我们发现,这里焕然常新的文明源源不断,不断谱写着云霞般的精神画卷。
站在悠悠终南山面前,我们知道这里坚强崔嵬,我们知道这里踏实厚重,即使天崩地裂,也是不倒的伟岸。
可是,出于一种曼妙的意象,我们也许会忽略它,忽略它的符号,忽略它所展示的甚深意味,由此我们会失去许多思考的空间以及思考的能力。
我们知道翠华山有风洞冰洞,这巨大的洞穴正是离火的符号。文明生发必得水火既济,终南山云雾正是活的写照,翠华天池正是南方火头上的源源动力。终南山让我们领悟着水火济太乙的道理。毕竟,终南山就叫太乙山。终南山下有著名的太乙宫,也并非偶然吧。
翠华山的得名全是因为一个女子,一个翠华姑娘,连伟大的太乙都让位给这个女子。这不能不说是文化的神奇、意趣的绝妙。
◎太乙近天都
我们继续南去,见证终南山秦楚古道。
终南山秦楚古道南起柞水境内的花门楼,北至长安辖地天都池,属历史上贯通秦楚咽喉要道——“义谷道”中的一段。由于此段处于横断南北的秦岭脊背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锻造了十分明显的南北自然风景边际。走在古道上南北眺望,万亩草甸、十里杜鹃、千亩腰竹、冰川遗迹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加之古道历史悠久,留下了以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仙李太白等为代表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足迹与传奇,这些丰富的文化积淀,使古道成为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翻越终南山主峰,来到山之阳,依然是山连着山,峰接着峰,这里人烟不多,境有柞水,故名柞水县。
柞水地处西安以南,商州以西,莽莽秦岭之南坡。秦岭横贯北境,林海的原始森林是国家生物基因库。地形西北高,主峰牛背梁海拔2802.1米;东南低,社川河谷最低海拔541米;中部是海拔800~1500米的中低山川,以乾佑河、社川河两大水系为主,有川道平地及青秀山峦,有地壳运动、海底抬升的喀斯特地貌及海底海螺化石沉积。有金山粮仓著称的鱼米之乡,亦有商贾云集的古镇,还有筹备未开采的铁山、银矿。从西北主峰的苍松林海到中南的经济林带及茂密的农桑,柞水是绿色的植物库,瑶草山青,琪花药香。从柞水自然地貌特色看,“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当地自然土石山区地貌的写照,中草药的生成优势优于太白山,更优于关中平原,最主要的一条是柞水处秦岭南坡带,有数次地壳运动变化,年代不同,褶皱形态各异,方向不一形成的小区域地形,构成动植物不同的生态环境,因而药物种类繁多。
柞水县境内有溪流大小7320条,水域面积占18.66平方千米,河流总长5693.4千米,其中10千米以上河流50条,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9条。按平水年计算,全县地表水总流量6.54亿立方米,人均占水量4100立方米,为全地区人均3.2倍,是陕西河网密度大、水资源丰沛县之一。水生药物有浮萍、水松、藕、鱼类、鳝、鳖、青蛙、蟾蜍、娃娃鱼;阴湿地有木贼、九头鸟;溪流沟涧有卷柏、石泽兰、石针、石茶、老君丹;沼泽地普遍生长莆黄、鱼腥草、灯芯草、夏枯草等等,不胜枚举。
透过有关资料,我们明白了终南之南的勃勃生机和水火既济。《郭店楚简》有云:“太一生水,太一藏于水。”终南山也叫太乙山,太乙即太一,这是国学常识。终南山北麓,长安有著名的太乙宫,南坡商洛的柞水县有著名的柞水溶洞。柞水溶洞其实是大自然的太乙宫!柞水溶洞与太乙宫隔山相望,造化玄机,幽深隧道。柞水溶洞和太乙宫,终南山隧道将之凿通,连成整体,魂血长出生命,脉气育出文明。终南山隧道是现代人类的洞天,是太乙信仰的福地。“太一藏于水”,藏了整整两千多年啊!
太一生水,水以柞名,柞水含酸,岩溶洞天。柞水溶洞是自然的杰作、造化的神奇、文化的绝妙,终南山山之阴有风洞太乙宫,山之阳有柞水溶洞群。柞水溶洞位于柞水县城南13千米的石瓮乡一带,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溶洞群落。
溶洞形成于亿年前的海浸时期,随海水南退逐渐出现喀斯特景观。溶洞发现的记载最早的大概是在隋末唐初,此后的1000多年里,入洞探险者络绎不绝,并演义出许多佛界的故事和道家的传说。
目前已发现的溶洞有115个,在已探明的17个溶洞中最为吸引游人、自然景观绚丽多姿、可以开发利用的溶洞有9个,其中佛爷洞、天洞、风洞、百神洞等已对外开放。
因为该区岩石多为石灰岩,裂缝较多,透水性好,加之该区又系亚热带气候,温度较高,岩溶发育较快。已明显外露的有佛爷洞、天洞、风洞、百神洞,西干沟的玉霞洞、金铃洞、探奇洞,东干沟的云雾洞等共100多个溶洞,洞内钟乳石和石笋千姿百态,各具风采。
佛爷洞位于呼应山山腰,洞口面向西北,海拔797米。该洞是具有上、中、下、底4层的溶洞,共有7个大庭堂、23个小庭堂,大的平坦开阔,如同大雄宝殿;小的典雅秀丽,宛若苏州园林。
◎步步青云
◎秋意盎然
天洞毗邻佛爷洞,位于海拔805米的呼应山山腰。由于入洞后步步而上,大有登天之势,故名。据分析,此洞与佛爷洞相通,是分属不同时期的地下水位线溶蚀形成的,但目前尚未发现通道。与佛爷洞相比,天洞有惊险、段落清晰、形象单纯的特点。
百神洞位于天书山麓,古称玉皇宫。此洞底层有地下暗河,相传民国初年,有人将一背篓麦糠倒入暗河,七八天后,麦糠在乾佑河入汉江口的山洞中随水流出。该洞有幽深莫测的特点,诗曰:“浪涛拍岸,天摇地倾。激流飞驰,万马腾空。天上地下,风吼雷动。”
风洞在石瓮子北1千米处的山腰上,相传洞内有一小洞劲风不止,故名。此洞深约15千米,洞道迂回曲折,有可容纳千人以上的大厅5个,有规模大、离奇壮观的特点。
玉霞洞位于西干沟银洞凹的半山中,海拔1800米。
金铃洞位于西干沟腰凹,海拔1800米,与玉霞洞相距百余米。
我们知道,溶洞的形成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可溶的岩石、含有弱酸的水、流动的水和具有裂隙的岩石,终南山一带不乏变质的大理岩,柞水一带石灰岩分布广泛,一直到蓝田一带,再到商洛,几亿年前的浅海相地带,在沧海桑田地质作用下,沉积的石灰岩裸露到地表。在构造作用下,岩石节理发育,裂隙连绵,成层的石灰岩在秦岭酸性地表环境下,在雨水丰沛气候湿润的秦岭南坡就开始了亿万年的岩溶化作用。
发育深广的溶洞一般在地下水面变动地带,地下河流成为与溶洞互相依存的不二法门。随着地表与河流关系的变化,地下终于形成了多层次的立体的地下溶洞群。
因为溶洞,自古柞水就和文人墨客、帝王朝臣结下不解之缘,白居易、贾岛曾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唐太宗、寇准曾涉足此地,韩湘子、孙思邈、徐霞客也曾在这里留有墨迹。不但洞内奇幻,洞外的天书山也是一派风光,登临其上,眼界开阔,尤以清晨望云台山日出或雾中眺石瓮烟云最具特色。若遇河潦水涨,于山上听涛,则水涌石激,声若雷轰,更能领略到石瓮名字的缘由。内里中空,风鼓激荡,天地和鸣,大音响震。
陕西柞水溶洞内各种形态的钟乳石、石笋、石瀑布、石蘑菇、石幔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石禽、石兽、石猴、石佛形态各异,酷肖逼真;晶莹透亮的石花、石果、石葡萄令人垂涎欲滴。洞群姿态各异,绚丽多彩,既有南方的柔媚,又有北国的豪放。(www.xing528.com)
柞水溶洞在全国目前已发现的144处溶洞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北国奇观”。
◎石幔垂吊
对峰台是柞水久负盛名、岿然俊秀的山峰之一,来溶洞观光的人行至山下都会眺望赞赏,它“赛似峨眉,胜似华山”,被当地群众称为“奇峰”。
对峰台也在县城南的石瓮乡,奇峰突兀,险峻难攀,峰顶建有娘娘庙。两旁双峰耸峙,西北侧山下有洞。百神洞有碑载,相传明代中叶,“洞吼三日,忽然划开,有神水,祈雨多应”。
相传在宋朝的真宗天禧(1017—1021年)年间,当地名士和群众在对峰台修建祖师庙三年。到元朝末年的一天,一个樵夫去笔架山砍柴,休息的时候背靠山,面向对峰台,忽然瞧见对峰台的山峁上有一位妇人面向东在那里梳头。他甚感奇怪,梳头不在家里,却到山顶梳什么头。心里这么想,但并未在意。第二天,他吃过早饭拿起砍刀仍到此山砍柴,不停地砍,砍了捆,捆了砍,当他就地休息时,忽然又瞧见那位妇人在梳头,他又惊奇又畏惧,便一口气跑回村庄对众人说:“对峰台有一位妇人在梳头……”大家听了甚感奇怪,认为是菩萨显圣,故于明代在此山修建了观音娘娘庙。门枋刻有对联,上联为:此山就是普陀山,何必远来求神仙;下联为:祗要凡民心向善,回心转意就是仙。
对峰台山腰有一条通向山峰和西干沟的小道。相传,宋末时期,朝廷腐败,庶民百姓负担过重,农民起义四起,大举义旗反抗朝廷。有一位徐氏,丈夫被官军掠去充军,儿女被杀害,她只身逃出虎口,被迫无奈,聚众造反。朝廷派兵清剿她时,徐夫人领众刚过,官兵即至此道,遇一位年轻妇人坐在山腰,一只脚从这山踩着那山,不让官兵经过,官兵只好返转,顺乾佑河而下。徐夫人得脱,此后小道被叫作长腿弯。
可谓无独有偶,在山之南,依然传扬着这样的故事,依然是以女子的故事成就了这里的神奇,与翠华山一南一北,相得益彰,为离之女寻找印证。不管她是神也罢,菩萨也罢,平凡女子也罢,总是柔性的阴柔的女性之美。
从终南山南坡往东眺望,离火文明丝毫不变,而离中虚也绰绰约约,真是道不离左右,真实不虚。
◎蓝田猿人遗址
◎锡水洞
◎古树参天
辋川烟雨,王维的隐逸神迹至今宛然若在。
古人梁宝赏赋云:“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辋川沿途山岩相映,群峰竞秀;奇花野藤布幽谷,瀑布溪流伴鸟鸣。自王维选辋川作为别墅之地以来,辋川成为历代骚人韵士寻幽觅古之地。辋川山谷湿气较重,常形成雾气如炊烟。细雨之时薄雾缭绕山顶,飘荡幽谷,轻湿如梦,迷情渺渺。明李进思诗云:“柳烟桃雨辋川天,书诗千年宛自然。莫道右丞遗迹远,看来只在小亭前。”因辋川烟雨景色奇妙,成为蓝田八景之一。
有一位正史可查的世间奇女子永远驻足在这里,这个奇女子也为这里添彩。在三里镇乡蔡王村有一土冢,系东汉时期著名的才女、诗人蔡文姬之墓,斯人已去,芳草戚戚,孤坟寂寂,但焕然的远影栩栩如生。千古才女葬此中,离离红裘挂长风。阅尽终南无数事,点缀苍凉柔情生。
文明传薪火,女祖烁古今。“蓝田猿人”留给我们的原是一位女祖。驰名中外的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是20世纪60年代考古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物群,除一具女性头骨化石外,还有各种动、植物化石和石器等55件。自发现“蓝田猿人”遗址以来,公王岭就吸引着中外学者和游人。而最为应和这里的是一位女祖,斯义熠熠。
蓝田辋川乡的“辋川溶洞”是终南之响应,接空灵之余风,洞洞传达着同一个主题。
蓝田境内多天然溶洞,最为著名的是辋川锡水洞,该洞位于蓝田县城西约20千米的辋川锡水村北,溶洞周围山岭奇丽,景色优美,素有“天下名山此独秀,望中风景画中诗”之称。
锡水洞口位于半山腰,曲径可达,相传为古代僧人用锡杖所通,故名锡水洞。洞内流水潺潺,蝙蝠成群,深不可测。洞口开阔豁然,锡水洞入洞后为一孔高6米、宽12米、长100余米的洞穴,可容千人,自然形成3个洞殿。
凌云洞位于锡水洞对面照壁山的半山腰间,与锡水洞一谷相隔,因发现较晚,又叫“锡水新洞”。洞口比河床高400余米,洞长500余米,且洞内有洞,洞上叠洞,洞壁有窟,窟中有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事情未必全是如此。涓涓清流搬运走无数的钙离子,本以为到此不回头了,没有想到沧海桑田又成为高地,再次接受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而且袒露出暗河奔流,溶洞浩大。
都是点点滴滴,都是永远不息,都是在空间给我们展示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滴水成真已是神奇,蚂蚁搬山缘何成真,巍巍终南山竟被凿成中空通达的通衢大道。
本来,终南山是自然的坚刚,人文的神话,作为“云横秦岭家何在”的阻遏到此打住。蜀道难,它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巴蜀水乡和关中平原严格地分割并区别开来。而2007年1月顺利通车的秦岭终南山隧道使得西安至柞水段130千米路程缩短到65千米,短短15分钟左右就可以轻松穿越秦岭。
◎终南山隧道
历数跨越秦岭的几条道路,尽管它们修筑的年代不同,通往的方向不同,甚至道路的属性不同,但只要跨越秦岭就都无一例外的是曲折盘旋。而终南山隧道全长18.02千米,直穿秦岭山脉的终南山,为上、下行线双洞双车道,北起西安市长安区青岔,止于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隧道横断面高5米、宽10.5米,双车道各宽3.75米。
被誉为“中国第一长隧”的秦岭隧道横穿秦岭终南山山脉,断层、涌水、岩爆等灾害频发,难于上青天成为难于挖终南,但是终于还是被人们挖通了,其中列入铁道部科研攻关项目的就有6大类24个。
不管今天这里如何便捷,创造了多少奇迹,溢美的赞叹终将走远。它留给人们的是在终南山巅那一对洞口指向南方,于铜墙铁壁般山岩上开了天窗,人们有意无意之间又在某一个时代为这里增添了新的中空洞天,为文化符号延续了新的注解。
佛谓四大皆空。空给了我们空灵,给了我们自由,给了我们文明,光明、灿烂从这里生发,在应该中空的地方,中空就成为美好。作为一种方便法门,我们可以有为,哪怕时间待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