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将进酒》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脍炙人口的诗句出自诗人喷涌的感情及自然的宣泄,但是黄河的奔流却是九曲十八弯,百转千回。秦岭作为长江、黄河的分水岭,东西向一搁,水龙分两行,黄河就在广大的北方蜿蜒前行,由于巨大的弯曲,使得大河失去了奔腾之势,增加了婉约,白浪滔天的震撼场景只在特定的时空才可见到。
◎河水天上来
◎静静流淌的渭河
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在关中道依傍着秦岭,但是在关中道的尽头——宝鸡这里,渭河却从群山之中的宝鸡峡口钻出,完全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在这里,渭河不再依傍秦岭,而是穿峡越谷,劈山开路,秦岭与渭河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习惯上以渭河作为秦岭的南北划界线,在关中一带确实如此,在陇山一带却是渭河穿越秦岭。
从宝鸡县的林家村进入宝鸡峡,这里渭河沿关山(陇山)切入基岩100~200米,形成峡谷,宽约150米,水流湍急。两岸山峰林立,南北对峙,形势险要。
从宝鸡峡溯源而上穿越秦岭,这里发育着宝鸡—天水断裂,渭河大致保持着和关中平原一样的走向,近乎正东西,虽然我们依然看见不同走向的山脚,不断漂移的河床,但是基本的走向让我们看见了构造对渭河走向的影响。而许多著名的峡谷时时出现在河道里,遍布的断层带横陈在河道,见证着渭河断层带的水石关系。类似三峡那样的景观在渭河上游成为常态,宝鸡峡、鸡冠岩都是訇然中开,天门接云,山势嶙峋,峭壁陡绝,寸草不生。
渭河全长818千米,流域面积13.43万平方千米。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两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河源至宝鸡峡出口为上游,长430千米,河道狭窄,川峡相间,水流湍急,平均比降1/260。《山海经·海内东经》载:“渭水出鸟鼠同穴山,东注河,入华阴北。”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载:“渭水出首阳县首阳山渭首亭南谷山,在鸟鼠山西北,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渭水出焉。”唐代张籍的《登咸阳北寺楼》诗:“渭水西来直,秦山南去深。”
◎宝鸡峡大坝
渭河之于八百里秦川互为因果,关中断陷盆地成就了渭河,渭河成就了堆积平原,它与中华文明有莫大的关联。
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地方是黄河的三条支流——陕西的渭河、山西的汾河、河南的洛河所围成的“三河地区”。汾河谷地是尧、舜、禹的故乡,洛河是夏、商王朝的所在,如果说汾河与洛河流域诞生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童年,那么渭河所孕育的文明则是中华民族的“花样年华”——青年期。中华民族最重要最辉煌的四个朝代——周、秦、汉、唐皆建都于此。
在关山飞渡的年代,陈仓狭道也是文明进化的另一要冲。(www.xing528.com)
渭河自天水出陇山,由秦岭峡谷入陈仓境,自古就有沿渭水经此峡谷相通于陇上与关中的道路。由于道路狭隘,古籍中称此道为“陈仓狭道”,是古代天水至陈仓最便捷之路。
“陈仓狭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绵延150多千米的渭河峡谷南岸分布着大量的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足以证明古代先民在此择水而栖、逐水而行的开发历史。有史学家认为,伏羲氏、女娲氏乃至轩辕黄帝都是由此道进入中原的。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绘制于秦昭襄王八年(前299年)的木板地图已在此道的渭水峡谷东段标出“燔史关”,可见此道早已被秦人视为出入关中的交通要道。宋代、清代、民国都沿袭治理。“陈仓狭道”为陇上往来于关中之交通孔道,始终被历代官府所注重。
其实,据地质学家研究,渭河本是黄河主干道。
距今2000多万年前的新第三纪时,黄河是一条真正的滚滚东流的大河。那时,黄河从兰州向东,沿现在的渭河一直向东注入黄海。当时,渭河才是黄河货真价实的古河道,我们现在看到的渭河宽阔的河床和巨大的冲积平原足可证明这是古黄河的“功劳”。
黄河曾经沿着今日渭河的河道流淌,后来才从今日兰州处改道向北走了一个“几”字形的大拐弯。
据学者研究,从新生代起,新构造运动使西秦岭榆中至鸟鼠山一带发生的近南北向长垣状隆起使古黄河水在这里遇到了障碍,从而不得不改变流向,于是,黄河在刘家峡顺地势“侵占”其他河道,改道向北,在贺兰山、阴山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挟持中绕了一个大弯,然后在晋北顺着桑干河上游沿永定河直入渤海,在内蒙古集宁附近的斗镇和凉城之间,有一条东西延伸的宽阔凹地就是黄河古河道的遗迹。后来又由于集宁地区的隆起,迫使黄河又南下,在潼关一带与原黄河故道——渭河交汇。
不管黄河如何拐弯,秦岭都在控制着黄河,而渭河以及昔日的黄河对秦岭、陇山的塑造也是不争的事实,秦岭与渭河是不可分割的,更重要的是,它们交织在一起,让人产生错觉,发生了地理学上的误判。
山水相依,互相改变。河水涨落,日夜奔流;山也见高,日显俊秀;山也见少,日日消磨。水从天地相接的地方来,到水天相连的地方去,本是一般的规律,却因为诗歌、地名让我们分外关注。渭河、黄河、秦岭组成了最大的山水图画,道不尽的自然之理,绵延出历史的灿烂。
秦岭北麓渭河支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