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珠江三角洲网河水位变化成果

珠江三角洲网河水位变化成果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3年珠江三角洲的水泥消费量为约5000万t,占广东省总产量6439.2万t的77.65%。

珠江三角洲网河水位变化成果

3.2.5.1 图件对比计算三角洲总采砂量

珠江三角洲河道长期以来以缓慢淤积为主,年淤积量约为800万~1000万m3。据上面采砂船的采砂量调查分析,近20年来已在三角洲河道取走了10多亿m3的泥沙,它约相当于珠江三角洲河道100多年的自然淤积量,这个采砂总量是十分巨大的,也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参数,它首次量化了发生在珠江三角洲的这项人类活动,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建设水平的标志之一,并且已为一些管理部门参考引用。但由于三角洲水道河床采砂曾长期处于“三无”(无序、无度、无偿)状态,非法的采砂船远多于登记的采砂船数量,就是登记的采砂船也缺乏可靠的采砂量记录和统计资料。通过河道中采砂船数量估算的采砂量,是一种快速的相对实际的方法,但量值的确定主观性仍较大;故根据采砂船调查得出的采砂总量仅可作数量级定性参考。更科学的河床采砂量计算方法应该为采砂期前后不同时期河道地形图对比计算获得的冲刷量与计算时段内河床的淤积量之和。但由于相关图件不完整所限,仍然无法直接得出全三角洲网河的总采砂量,需要补充调整计算,才能获得由实测图件计算作基础的总采砂量,并与采砂船调查出的采砂量进行对比和相互验证。考虑到三角洲大规模采砂的开始时间和图件的出版时间(最新图件多为1999年版),故为了获得较系统性的可对比的采砂量结论,拟定以1984~1999年为三角洲采砂量的计算和调整年度。计算过程中,在不同时期河道地形图上,以每千米一个断面的间隔进行了量算,计算砂量主要是平滩水位以下的,因为采砂主要是在河槽中进行,建堤和围滩引起的平滩以上容积的变化可以不予考虑。

由于冲淤计算对比有一部分图件的年限与计算采砂年限不一致,调整的原则依据计算年限1984~1999年冲刷量变化规律来确定。据资料分析和实地采砂活动的调查:1984~1990年西江网河河床未见显著冲刷,为简化调整计算,只补充20世纪90年代缺失的冲刷量;北江网河区1991~1994年为冲刷高峰,年均冲刷量为计算期间年均值的1.7~2倍,1995~1999年的年均冲刷量等于或稍大于计算期间的年均冲刷量,为简化调整计算,1991~1992年以前缺图的不调整,只补充1994年以后缺图的冲刷量;而东江网河区1986~1992为冲刷高峰,后逐渐向上游河段转移,故网河区和干流河段分别补充1984年、1985年和1998年、1999年的冲刷量。

根据调整原则:

调整冲刷总量=原计算冲刷总量+原计算年均冲刷量×缺失年数

把珠江三角洲河道冲淤计算的调整结果列于表3.14。调整后,三角洲有图件对比的819.8km长的河道,1984~1999年冲刷扩大容积估算值约为8.54亿m3。加上在此期间计算河道的自然淤积量为

式中 51.2%——调查河道长度占网河河道总长约1600km的比例。

表3.14 珠江三角洲河道冲淤计算补充调整估算表(据罗宪林等[2]修改)

续表

则依图件计算在1984~1999年15年间河道河床采砂总量为9.31亿m3。(www.xing528.com)

因缺部分河道图件,未能通过图件对比计算河床冲淤容积,这部分河道长共366km,它们的采砂量是不少的,其量值不可能进行精确的计算,而只能作量级的评估。这些河道中属大强度采砂的河道合计长28km,次级强度河道长106 km,两项合计134km,强度不明的河道合计长度147km,由于它们大多河宽很窄,总采砂量不会很大,弱级强度的河道合计长85km。上述四类采砂情况的河道中,强度不明与弱级强度的河道总的采砂量较少,总量不大,统计时暂不考虑;大强度与次级强度河道共长134km的河床采砂量暂按依图计算的河道冲淤量的平均值计算,1984~1999年15年采砂总量约为1.72亿m3

综合以上计算结果,珠江三角洲网河中,有图件对比的河道,1984~1999年河床采砂总量约为9.31亿m3;无图件对比的河道,1984~1999年河床采砂总量约为1.72亿m3,总计1984~1999年三角洲河床采砂总量约为11.03亿m3,年均采砂量约为7356万m3

3.2.5.2 据经济建设用砂估算的三角洲总采砂量

此外,从砂的消费方面也可统计出可供参考的经济建设用沙量。2003年珠江三角洲的水泥消费量为约5000万t,占广东省总产量6439.2万t的77.65%。据统计,广东省1984~1999年的水泥总产量约为5.1亿t,1984~2003年的总产量为7.5亿t。据珠江三角洲水泥消费量在广东省所占的比例,可计算出珠江三角洲1984~1999年的总消费量约为3.96亿t,1999~2003年的总消费量约为0.68亿t。混凝土中水泥与沙的比例约为1∶2,泥沙的体积单位与重量单位换算约按1m3=1.4t。故根据珠江三角洲水泥的消费量和混凝土中泥沙的比例,估计三角洲1984~1999年建筑用砂量总数约为5.66亿m3,年均3770万m3,1999~2003年建筑用砂总量约为2.65亿m3,年均5300万m3

珠江三角洲滩涂围垦、城镇和工业开发区填地用沙量也非常之大,一般取之于当地河道。粗略估算,近10余年来,珠江三角洲填地面积在100km2以上,每平方公里用砂约100万~400万m3,最高超过3300万m3(澳门机场),若以每平方公里用砂250万m3估算,1984~1999年填地共用砂约4.0亿m3,1999~2003年填地共用砂约1.0亿m3,年均填地用砂量约为2500万m3

根据以上分析,1984~1999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建筑用砂加填地用砂总量约为9.66亿m3,年均用砂量约为6440万m3;1999~2003年用砂总量约为3.65亿m3,每年约在7800万m3

3.2.5.3 不同方法计算的三角洲采砂总量

表3.15是根据不同方法计算的1984~1999年珠江三角洲总采砂量和年均采砂量。从表中可以看出,根据河道图件冲淤对比计算的采砂总量约11.03亿m3,与现场采砂调查估算数11.5亿m3相比,前者比后者约少0.43亿m3相对误差约3.8%。这主要是由于采砂活动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受市场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同时采砂量的估算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可以看作基本吻合。通过河道图件冲淤对比计算出的采砂总量与据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用砂量估计的采砂总量相比,也可以看出两者同处一个量级,前者比后者多约1.4亿m3,相对误差10%。若考虑到珠江三角洲河砂的出口,如根据海关统计,2001年广东口岸出口天然砂1077万t,则1984~1999年近16年的出口量也近1亿m3,故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的结果也可以看作基本吻合的。

表3.15 不同方法计算的珠江三角洲采砂总量结果比较(1984~1999年)

因近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建设的速度一直平稳发展,相比1998年,现采砂规模也变化不大,故2003年河道采砂现场调查统计出的约7290万m3左右的年采砂量也应该是符合实际的,则2000~2003年的珠江三角洲的采砂总量约有2.92亿m3。据此统计,则1984~2003年整个珠江三角洲的采砂总量可能有13.95亿m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