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的波浪,常见有风浪和涌浪,均受季风制约,冬半年受东北风影响,10月至翌年3月以NE向风浪为主,次为E向涌浪;夏季受西南风的影响,5~8月多S—SW向风浪或涌浪。荷包岛南岸波浪观测站,面向南海,1981年10月至1982年10月,实测1年,SE向浪占24%,居绝对优势;年平均波高为1.12m。
珠江三角州沿海的大浪一般发生于夏季(4~9月),由台风引起,大浪持续时间一般为1天至数天不等。根据国家海洋局统计,1974年6月13日、9月6日、10月12日与10月19日在珠江口外共出现4次波高为6m的大浪,均出现于台风期间,这些台风都在粤西或南海西部登陆,当时大万山风速不小于25m/s,风向偏东居多。根据位于珠江口外的大万山海洋站1986年波浪资料统计,强浪向为SE—SSW向,出现H1/10大于5.0m的大浪共计3次,波向分别为SSW向和SE向。其中实测最大波高出现于1986年7月12日,最大H1/10=9.1m,Hmax=11.9m,T=12.6s,波向为SSW向。大万山海洋站常浪向是ESE向和SE向,出现频率分别为38.14%和25.86%,强浪向为SE—SSW向。根据香港外海横澜岛测波站1971~1977年测波资料统计,横澜岛实测最大有效波高为7.1m,最大波高为10.7m,发生于1976年9月19日7619号台风期间,当时香港实测风速约8级,大万山风速30m/s。由上述资料可见,珠江口外海大浪主要是台风浪,台风大浪的波向主要为向岸的SE—SSW向,这些方向的波浪通过折射、绕射传播至网河水域。(www.xing528.com)
黄茅海受季风气候影响,冬季以N—ENE向风为主,夏季以E—SSW向风为主,年平均风速2.64~4.0m/s,平均最大风速24m/s左右,而且夏秋季常受台风侵袭,台风最大风速可达36m/s以上。黄茅海波能较高,以涌浪为主,占67.4%,以SSE向浪占优势,实测年平均波高1.12m。受台风入侵影响,潮水位可出现激烈的升高或降低,即增减水,吹南向风时,出现较大增水;吹北向风时,出现较大减水,增减水可使海湾内滩槽出现淤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