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珠江三角洲网河低水位变化与潮流潮汐

珠江三角洲网河低水位变化与潮流潮汐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潮汐一样,珠江口的潮流属于不正规半日混合潮流类型。伶仃洋平均潮差为0.86~1.69m,最大潮差为2.29~3.36m;潮差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由湾口向湾顶逐渐递增。根据伶仃洋1991~2003年多次实测潮流资料的分析,伶仃洋水域总体为落潮流大于涨潮流,东槽、西槽涨潮平均流速大致相近,落潮流速则一般是西槽大于东槽。表2.16伶仃洋海域实测涨潮、落潮平均流速分布单位:m/s黄茅海崖门口平均潮差为1.2m,最大潮差为2.70~3.08m。

珠江三角洲网河低水位变化与潮流潮汐

珠江口的潮振动,是由巴士海峡传入的太平洋潮波,经过南海东北部,到达珠江口后引起的。珠江口潮差较小,属于弱潮型河口。根据资料分析[20],反映潮汐性质的(HK1+HO1)/HM2比值在0.94~1.77之间,属于不正规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中,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且潮高均不相等,潮差大小和涨落潮历时也不相同。受汛期洪水和风暴潮的影响,最高潮位一般出现在6~9月,最低潮位一般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潮差变化受地形和径流影响比较显著,外海和河口区的潮差变化有明显差别,沿程潮差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与潮汐一样,珠江口的潮流属于不正规半日混合潮流类型。虽然潮差不大,受喇叭状辐聚地形和上游巨大纳潮容积的影响,潮流动力仍较强劲。在口外的三灶、赤湾等站,涨潮、落潮历时几乎相等,潮水过程对称。往口内,由于浅海分潮高阶调和项的作用,涨潮历时和落潮历时不等,落潮平均历时向外海逐渐递减,涨潮历时则刚好相反,由近岸向外海方向递增;无论洪季、枯季,落潮历时均大于涨潮历时;枯季涨潮历时长于洪季,落潮历时则相反。

伶仃洋平均潮差为0.86~1.69m,最大潮差为2.29~3.36m;潮差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由湾口向湾顶逐渐递增。最高潮位一般出现在洪季,最低潮位出现在枯季或汛后。汛期高潮位东部高于西部,低潮位则相反;涨潮时海平面向西南倾斜,落潮时向东南倾斜;枯水期无论高低潮位,东部均略低于西部,海平面向东南倾斜。

根据伶仃洋1991~2003年多次实测潮流资料的分析(表2.16),伶仃洋水域总体为落潮流大于涨潮流,东槽、西槽涨潮平均流速大致相近,落潮流速则一般是西槽大于东槽。伶仃洋的潮流基本上为较稳定的南北向往复流。东槽、西槽的潮流流向与深槽走向基本一致;东部浅滩涨潮流经大铲岛附近后沿岸线平行上溯,略有偏向东槽的趋势;西滩因受海区地形和口门来水的影响,涨落潮流与主槽有一定交角,涨潮流介于330°~350°之间,落潮流介于120°~160°之间。湾内涨潮平均流速一般为0.4~0.5m/s,落潮平均流速一般为0.5~0.6m/s。总体而言,东槽涨潮势力较强,枯季尤为明显;西槽落潮动力占优,洪季更为突出。(www.xing528.com)

表2.16 伶仃洋海域实测涨潮、落潮平均流速分布 单位:m/s

黄茅海崖门口平均潮差为1.2m,最大潮差为2.70~3.08m。该海区潮流具有不同程度旋转流性质,但深槽区为往复流,一般为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据1980~1981年水文测验资料,涨潮流速为0.5~1.0m/s,流向为160°~185°。但大杧岛西侧深槽,洪、枯季涨潮流速均大于落潮流速,且涨潮历时比落潮历时略长,反映潮流作用显著。深槽区(赤鼻南北)最大流速枯季大于洪季,而拦门浅滩区最大流速洪季大于枯季。黄茅海东南的南水岛—三角岛—大杧岛之间的海峡是涨潮流的重要通道,为涨潮冲刷槽,洪季表层余流主要向南和东南,反映径流作用较强;底层优势流滞流点出现在拦门浅滩海域,促成了泥沙的淤积。枯季表层余流仍向南,但底层余流偏西或偏北,反映潮流作用较显著;枯季滞流点出现在赤鼻岛附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