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洪水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分布与暴雨一致。西江洪水一般出现在6~8月,往往由几次连续暴雨所形成,历时3~7天的一次连续降雨所形成的洪水历时约15~20天,较大的洪水过程则历时30~40天;洪水特征可以梧州站和高要站为代表,其峰高、量大、历时长,洪水过程线呈多峰或肥胖的单峰形。据统计,高要站一次洪水平均历时36天、最长68天、最短10天。高要站1968年实测最大30天的洪水径流量为927亿m3,占西江当年总径流量的29%;多年平均30天的洪水径流量为593亿m3。由表2.4可知,梧州站洪峰最大流量为54500 m3/s(1915年7月),高要站洪峰最大流量为55000 m3/s(2005年6月)。思贤滘以下网河受西江、北江共同调节,如果两江的洪峰遭遇,极易发生特大洪水。马口站多年平均最大洪峰流量为27400 m3/s,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200m3/s(2005年6月),造床流量约为25000 m3/s。
表2.4 西江、北江主要洪水特征流量、水位统计[9,10]
北江流域的洪水出现较西江流域早,一般在4~7月,以5~6月居多,每年汛期发生洪水3~4次,每次洪水历时7~15天,洪水暴涨暴落,水位变幅大。北江洪水的特点是峰高而量相对不大,涨落历时相对较短,峰形尖瘦。由于经常出现连续多次降雨过程,洪水过程线呈连续性多峰形式。“94.6”特大洪水是西江、北江同时发生的一场流域性大洪水,北江石角站实测洪峰流量为16700 m3/s,洪峰水位为14.68m,比历史最高水位高出0.66m;两江的洪峰在思贤滘相遇,加上大潮顶托,造成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水位超200年一遇,其中位于思贤滘两侧的北江三水站和西江马口站分别出现10.39m和10.06m的洪峰水位,前者比历史最高水位高出0.48m(表2.4)。图2.11给出近10年来西江、北江“94.6”、“98.6”、“05.6”三次特大洪水期间,马口站和三水站洪水水位过程。
(www.xing528.com)
图2.11 马口站、三水站洪水水位过程线
(a)马口站;(b)三水站
东江与西江、北江存在地理条件的差异,发洪时间不一致,洪水遭遇机会极少;同时东江三角洲与西江、北江三角洲隔狮子洋相望,因此东江洪水对西江、北江三角洲影响不大。东江洪水一般出现在5~10月,以6~8月最为集中,洪水涨落较快,一次洪水过程历时约10~20天,多为单峰型。东江洪水主要来自河源以上,由于面积较小,干、支流洪水发生遭遇的机会较多。新丰江、枫树坝和白盆珠三大水库总库容170.6亿m3,总控制面积11740km2,占下游防洪控制断面博罗站以上流域面积的46.4%。三库建成后,东江流域的洪水基本得到了控制。经三库联合调洪,可将博罗站10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由14400m3/s降低为11670~12070m3/s,接近20年一遇洪峰流量11200m3/s。博罗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2800m3/s(1959年6月),2005年6月特大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7840m3/s,洪峰水位为9.81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