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霸春秋:楚庄王的崛起与统治

独霸春秋:楚庄王的崛起与统治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依然故我,既不“鸣”,也不“飞”,照旧沉溺于醇酒美女之中。楚庄王借机向王孙满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充分暴露了他称霸天下的野心。这便是“问鼎中原”一词的由来。楚庄王“问鼎”,充分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不拿周天子当盘菜的现实。可是,短短四十多年之后,楚庄王称霸之际就敢于向周天子的使者“问鼎”了,可见当年“礼崩乐坏”速度之快。

独霸春秋:楚庄王的崛起与统治

楚庄王在历史上是个很有故事的人物。他是楚穆王的儿子,史书载,他“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也就是说,他在即位的最初三年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就知道饮酒作乐,还说谁敢进谏就“杀无赦”。

别说,还真有不怕死的人。一日,楚国大夫伍举进谏楚庄王。史书记载当时的情形是:“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这哪里是在上朝呀,分明是在“天上人间”淫乐嘛。他端着酒杯问伍举:“伍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

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飞’。这到底是只什么鸟呢?”

楚庄王听了,自然明白了伍举的讽谏之意,就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鸟,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可过了几个月,楚庄王依然故我,既不“鸣”,也不“飞”,照旧沉溺于醇酒美女之中。大夫苏从忍受不住了,便来见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楚庄王说:“先生,你为什么事这么伤心啊?”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还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很吃惊,便问:“你怎么能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听不进去,肯定要杀死我。您整天观赏歌舞,饮酒作乐,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就在眼前了吗?”

楚庄王听完大怒,斥责苏从:“你是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愚蠢!”苏从十分痛切地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必亡。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言已至此,您要杀就杀吧!”

楚庄王忽然站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他令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开始听政。听政之后,楚庄王“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悦”。这一年就灭掉了庸国,三年之后又讨伐宋国,缴获了五百辆战车。(www.xing528.com)

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一看来者不善,周天子赶紧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借机向王孙满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充分暴露了他称霸天下的野心。

王孙满的回答很巧妙,他说:“称霸天下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以前,夏代刚刚拥立有德之君的时候,描绘远方各种奇异事物的图像,以九州进贡的金属铸成九鼎,将所画的事物铸在鼎上反映出来。鼎上各种事物都已具备,使百姓懂得哪些是神,哪些是邪恶的事物。所以百姓进入江河湖泊和深山老林,就可知道逃避凶猛的野兽,于是上下和谐,能享受上天赐给的美好生活。夏桀昏聩无德,九鼎迁到商朝,时间长达六百年。商纣残暴,九鼎又迁到周朝。德行如果美好光明,九鼎虽小,也重得无法迁走。如果奸邪昏乱,九鼎再大,也轻得可以迁走。上天赐福有光明德行的人,福德是有期限的。周成王将九鼎固定安放在王城时,曾预卜周朝传国三十代,享年七百载,这个期限是上天所决定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退,天命还未更改。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王孙满的回答不卑不亢,以“在德不在鼎”打消了楚庄王的野心。王孙满的话让楚庄王意识到取代周王室条件还不成熟,便退兵了。这便是“问鼎中原”一词的由来。

楚庄王“问鼎”,充分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不拿周天子当盘菜的现实。楚庄王之前,齐桓公也当过霸主,齐桓公“首霸”时打出的旗号是“尊王攘夷”。那个时候,齐桓公虽然是号令诸侯的霸主,但是,他对周天子在表面上还是很尊重的,他礼节上并不敢僭越。在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中,周襄王赐给齐桓公祭肉,齐桓公坚持下阶拜谢、然后再登堂接受祭肉的臣子之礼,在礼节上对周天子可谓谦恭。可是,短短四十多年之后,楚庄王称霸之际就敢于向周天子的使者“问鼎”了,可见当年“礼崩乐坏”速度之快。但即便如此,我们从王孙满的回答中仍可以看出一些臣子对周礼的维护。更关键的是,王孙满的回答充分说明了中国人重视道德、“万事德为先”的思想。

顺便说一句,春秋时期最明显的政治走向就是大权的层层下移:早期是各国诸侯不拿周天子当盘菜,发展到最后,诸侯国的士大夫也有样学样,开始抢班夺权。正是在大家都争权夺势的乱世里,孔子横空出世。他以自己思想文化王国来对抗礼崩乐坏的乱世,以倡导仁德来批判乱臣贼子,以“礼乐”来提升人生境界。他“知其不可而为之”,带着一帮弟子四处奔走,试图说服各国诸侯实行“仁政”,以拯救天下苍生。因为各国国君都崇尚实力、武力,实行的都是霸道,而非“王道”,所以,他们都不愿意听从孔子的规劝。在政治诉求的层面上,孔子失败了,但是,在思想文化的层面上,孔子成功了。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此后成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价值观;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体系,是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