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鲁昭公遭驱逐:春秋时期的政变与势力争斗

鲁昭公遭驱逐:春秋时期的政变与势力争斗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贵族之间的一场斗鸡纠纷,竟然引发了鲁国政变,最后鲁昭公也因介入其中而遭到驱逐。鲁昭公也有意打压季平子的嚣张气焰,于是就决定出兵攻打季平子。可是鲁昭公不答应,双方形成了僵持局面。鲁昭公因介入季平子与郈昭伯的斗鸡纠纷而遭驱逐,此事看似偶然,实则有必然原因。鲁昭公被驱逐出鲁国之后,“三桓”势力进一步壮大。后来,鲁哀公也想重振国君权威,结果亦被“三桓”驱逐。

鲁昭公遭驱逐:春秋时期的政变与势力争斗

偶然的小事可以成为历史大事件导火线,此种情形看似荒诞,实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贵族之间的一场斗鸡纠纷,竟然引发了鲁国政变,最后鲁昭公也因介入其中而遭到驱逐。

斗鸡,自古就是贵族们之间的一种赌博活动。两主人以鸡相斗,得胜之鸡的主人是赢家。在鲁国的这次斗鸡事件中,参与斗鸡的双方都违反了规则:季平子在他的鸡翅膀上涂了芥末,以便在斗鸡时造成对方鸡视力模糊,而郈昭伯竟在他的鸡爪上装了铁爪。

(宋)李嵩 明皇斗鸡图

斗鸡的结果是季平子失败了,但他不服气,斥责郈昭伯违规,而郈昭伯也不示弱,两人就此结怨。季平子当时是鲁国的执政官,他凭借权势搞“野蛮拆迁”,在郈氏的院子里强行扩建自己的宫殿。季平子平时做官也得罪了一些人,于是,这些“反季人士”就以此事为契机,撺掇鲁昭公惩罚季平子。鲁昭公也有意打压季平子的嚣张气焰,于是就决定出兵攻打季平子。

对于鲁昭公的这个决定,当时有一个叫子家懿伯的大臣认为不妥。他认为,当时鲁国的政权实际上已经掌握在“三桓”手中了,季氏就是“三桓”的代表。鲁昭公攻打季氏,没有必胜的把握。

这就涉及鲁国历史上的“三桓”专权了。所谓“三桓”,就是指鲁国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这三个政治家族,因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所以称之为“三桓”。自鲁文公之后,“三桓”就在政治上互相支持,慢慢的,他们架空了鲁国国君,成了鲁国政权的实际掌控者。

在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就对鲁国进行了一次“管理层收购”,“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即他们三个家族就把鲁国军队分成三军,各自拥有一军。鲁国本来只有两军,现在扩为三军,看似势力增强了,可实际上,这三军已成“三桓”的私人股份。到了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1年),这三个家族又进行了一次“股权调整”,“四分公室”,季氏独得二份,其他两家各得一份。由此,季氏的势力愈加强大。(www.xing528.com)

人一旦有了权势,就容易飞扬跋扈,季氏也不例外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批评的就是季平子用“八佾”之舞祭祀,“八佾”之舞是天子才有资格用的,而季氏只是卿,用此舞属于严重的僭越。但是,因季氏是鲁国执政官,掌握着实际权力,鲁昭公也拿他没办法。

现在,斗鸡事件发生了,鲁昭公觉得再也不能忍了,就带兵攻打季氏。季平子没有准备,突然遭到攻击之后,只好表面服软,愿意离职以接受调查。可是鲁昭公不答应,双方形成了僵持局面。

在鲁昭公和季平子对峙之际,叔孙氏加入到了支持季平子的行列,随后,持观望态度的孟孙氏也带兵去援救季平子,“三桓”联手攻击鲁昭公,鲁昭公大败,逃亡到了齐国。此后,鲁昭公再也没能回到鲁国。

鲁昭公因介入季平子与郈昭伯的斗鸡纠纷而遭驱逐,此事看似偶然,实则有必然原因。“三桓”势力坐大之后,他们与国君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种矛盾迟早要爆发,斗鸡事件不过是一个导火线而已。鲁昭公本想借斗鸡事件一举摧毁季氏势力,重振国君权威,可由于他实力不足,且没有考虑到“三桓”联合的情况,结果功亏一篑。

鲁昭公被驱逐出鲁国之后,“三桓”势力进一步壮大。后来,鲁哀公也想重振国君权威,结果亦被“三桓”驱逐。鲁哀公去世后,鲁悼公即位,“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也就是说,“三桓”成了鲁国的控股大股东,而国君反倒成了小“散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