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同叔子是齐顷公的母亲,她是春秋时期萧国的公主,嫁给齐惠公,生子姜无野,即齐顷公。她的笑声之所以被记载下来,是因为她这一笑的代价太大了。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592年,晋国派上卿郤克出访齐国,出访的议题是商讨如何遏制楚国在中原的扩张。鲁国的季孙行父、卫国的孙良夫和曹国的公子首也来拜见齐顷公。不巧的是,这几个外国使臣都有残疾,郤克是跛子,季孙行父是秃子,孙良夫是独眼龙,公子首是罗锅。春秋时期,朝会之礼很繁琐,要有很多肢体动作,四个残疾人做起来,会让人有搞怪的感觉。于是,萧同叔子强烈要求观看齐顷公接待郤克等人的朝会。
按照春秋礼法,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朝会,是不允许女人观看的。但因为萧同叔子是国君之母,齐顷公就给老妈走了一次后门,“帷妇人,使观之”,给她搭了一个帷幕,让她躲在后面偷偷地观看。朝会正式举行的时候,萧同叔子看见郤克一瘸一拐地登上高台,她憋不住了,发出咯咯的笑声。
郤克听到了女人的笑声,感觉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于是,整个外交活动还没结束,他就返回了晋国。西渡黄河的时候,他发誓:我要不报了这次受到的羞辱,就再也不过这条黄河。
回到晋国,郤克就去找晋景公说:给我一支部队,我要攻打齐国,报仇雪恨。晋景公没答应他。他又说:既然您不给我国家的军队,我就带我的私人部队去攻打齐国,就是“自费”,我也要报仇雪恨。晋景公说,那也不行,你不能因为这点私事就破坏了晋国和齐国的外交关系。
郤克的一口恶气就先窝在了心里。
三年之后,齐国攻打鲁、卫两国,鲁、卫请求晋国出兵“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此时郤克已经升为晋国的执政官、中军主帅。他报仇雪恨的时机终于到了。他力主伐齐,并亲自带兵攻打齐国。这次大战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鞍之战”。
在“鞍之战”中,齐军大败,连齐顷公本人都差点被俘。齐军败退,晋军紧追不舍。无奈之下,齐顷公只得派使者宾媚人向晋国求和。郤克对宾媚人说,齐国求和可以,但必须让萧同叔子到我们晋国来做人质,还要把齐国境内的田垄都改为东西方向(这样更便于晋国以后进攻齐国)。
面对如此苛刻的条件,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子为寡君之母。按照我们列国之间的关系,晋、齐两国是兄弟,齐君之母也是晋君之母。以国君之母作人质是大不孝。晋怎能以不孝号令诸侯?”宾媚人还说:“我们齐国人治理自己的田垄,或南北向,或东西向,这都是根据土地具体情况而定的,怎么能为了晋国战车好走就强迫我们改变田垄的方向呢?如果晋国再逼迫,齐国只有‘收合余烬,背城借一’,与你们晋军决战到底了。”(www.xing528.com)
一看宾媚人如此强硬,鲁、卫两国赶紧出来调停,只要齐国能认错,能把侵占我们两个小国的土地归还,也愿意承认晋国的霸主地位就可以了。郤克一看齐国态度强硬,又有鲁、卫两国说情,也就接受齐国的和解条件:齐国归还了此前侵占鲁、卫两国的土地,齐顷公第二年亲自去朝晋,拜见晋景公,再次承认晋国的霸主国地位。
无独有偶,到了战国时期,又有一个女人也因笑声而引发悲剧。平原君赵胜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家的别墅与士人的住处相邻。士人中有一个“躄者”(瘸子),走起来路很不方便。结果,“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很明显,这位美女犯的错误跟当年的萧同叔子一样,都是嘲笑瘸子。
第二天,“躄者”就来找平原君抗议,说:我不幸是个瘸子,您后宫的美人非但不同情我,反而笑话我,为了让这个美人长点记性,“臣愿得笑臣者头”——如果您把她杀了,把她的头当礼物送给我,我不拒绝。平原君以为这个人是开玩笑,就笑着答应:“诺。”
“躄者”走后,平原君跟身边人说,这小子“欲以一笑者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因为女人不合时宜的一笑就要杀了她,也太过分了。于是,就没有杀这个美人。不过,一年过后,平原君的门客就走了一半多。平原君感到很奇怪,就问:“我平时对待大家也不错呀,为什么大家都纷纷离我而去呢?”其中一个门客说:“因为您不杀笑话躄者的那个美人。大家因为这事便认为您爱色而贱士,所以就离开了。”平原君一听,知道事情严重了,就杀了笑话躄者的那个美人,并亲自到躄者的家中谢罪。
平原君的一个美人就这样而丧命了。平原君“爱士”的名声也就此传开,原来离开平原君的那些人又纷纷回来了。
萧同叔子和平原君的美人都因为笑话瘸子而引发了悲剧。在今人看来,美女笑话残疾人,肯定不对,但罪不至于死。我们读这两则极端案例,不可只当笑话读。它们其实正好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社会风气的变迁。在春秋时期,卿大夫位高权重,尤其是大国上卿,若他们受到了侮辱,一发怒,后果很严重。萧同叔子一笑郤克,就为齐国种下了战争的祸因,自己也险些成了晋国的人质。
等到了战国时期,士人成了香饽饽。各国国君及王室贵族,谁能争取到士人的支持和帮助,谁就能在乱世中纵横捭阖,建功立业。正因如此,战国时期普遍重视人才,“尊贤养士”之风盛行。在这种风气之下,士人意气风发,孟子、庄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横空出世,中国文化史上的“百家争鸣”就此促成。我觉得,在谈“百家争鸣”的时候,我们不可忽略这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士人“躄者”,以及平原君那个因嘲笑“躄者”而掉脑袋的美人。这两人之间的故事虽然有点血腥,但恰好可为那个士人很有尊严、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作注解:一个不知名且身有残疾的士人都敢与平原君的美人叫板并最终胜出,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孟子、庄子、墨子等人为什么经常不买诸侯国国君的账了。这些思想大师生活在最坏的时代:战争不断、黎民百姓民不聊生;但同时他们也算生活在最好的时代:那是一个士人阶层充分崛起、士气空前高涨、思想充分自由的时代。乱世刺激了他们的慈悲情怀,激发了他们的救世理想,而“尊贤养士”的社会风气,又让他们有充分的人生自信和思想底气。他们的精神不缺钙,他们的眼界不狭隘,他们的思想足以洞穿两千多年的历史风尘,他们依然是今人需要仰望的文化雕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