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原则及教育创新研究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原则及教育创新研究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民办高校而言,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属于稀缺资源,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化配置,无疑是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构建的最为重要的问题。民办高等学校资源作为中国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供给、弥补公共教育财政不足、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构建必须遵循市场机制原则。民办高校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属性。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原则及教育创新研究

(一)民办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就是要对民办高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资源是指人从事生产和经济活动必须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教育资源是指要达到教育目的,必须拥有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教育资源是达到教育目的的保障。教育资源配置通常是指,如何在教育资源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在教育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在不同教育系统之间,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尽可能满足社会各个方面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以使所投入的有限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教育经济学认为,教育资源就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社会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取最佳效益。倘若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经济效益就会显著提高,否则,经济效益会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对民办高校而言,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属于稀缺资源,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化配置,无疑是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构建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民办高等教育资源就是实施民办高等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生源数量、质量和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价值体系等诸多因素的总和。民办高等学校资源作为中国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供给、弥补公共教育财政不足、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民办高等学校在依靠社会力量的同时,积累了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中国民办高校资源具有多种特征:(1)非财政性:民办高校资源的重要特征是资金来源的非财政性,资源的筹集和建立基本都来源于民间力量的推动;(2)公益性:民办高校资源是体现公益性为核心价值的高等教育资源,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都应充分体现公益性;(3)可经营性:民办高等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民间社会资本,若将社会资本更好地用于促进民办高校发展,就要提高民办高校资源的利用率;(4)流动性: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强烈,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民办高校资源因为政策和教育经营的不确定性,导致师资和资金流动。从狭义上说,民办高校资源是满足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从广义上说,民办高校资源是实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所必需的劳动力培养与培训的基础性来源与保障,也是对高等教育财政供给不足的补充。民办高校资源是关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重要资源。

(二)民办高校管理的制度环境

民办高校资源配置过程就是管理体制的构建过程。政策资源对社会资源转化为民办教育资源起到导向作用,为民办高校发展创造了制度环境。根据民办高校教育资源的发展环境和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与管理体制的构建包括市场机制、政策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民办高校管理体制构建必须遵循市场机制原则。民办高校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可实现其社会功能。民办高校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属性。教育的非排他性是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运用市场法则和机制管理学校。由于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和资源构成的非财政性,使民办高校不可避免地打上市场经济的烙印,需要通过市场机制、价值规律的作用来配置民办高校教育资源,并通过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调节民办高校教育的供给与需求。市场机制的优势在于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灵敏的价格信号和自由竞争来协调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民办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目的。但在目前教育服务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社会和政府的激励和规范逐步完善民办高校教育服务的市场机制。(www.xing528.com)

(三)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的价值取向

民办高校资源配置原则,就是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民办高等教育资源具有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资源效率就是要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民办高校资源配置主要遵循公平与效率原则和教育性原则,以达到对资源实现合理与有效配置的目的。

效率原则是在民办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以及其他子系统之间分配教育资源,使其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大,民办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原则是提高教育生产效率,即民办高校要以尽可能低的投入,培养出更多的学生或产出更多的教育产品和服务,效率原则还要求对于优先重点发展的民办高校给予资源的优先配置与重点支持,诸如民办高校发展的重点院校和重点项目的国家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等。

公平原则是民办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时遵循的原则:一是资源分配均等原则,也是机会均等原则。由于民办高校资金来源的非财政性特征,使得民办高校在资源配置方面所体现的程度不一样,就机会均等原则而言,对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对待,诸如对弱势群体学生、残障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等,在某种程度上取得大致相同的教育结果。二是调整特殊需要的原则。教育性原则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特殊服务过程,其资源配置就必须满足广大群众的教育需求。如对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发展有障碍的学生、贫困学生、偏远落后地区和居住地分散的学生、非母语学生、女性学生,给予更优惠的关注。三是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的原则。必须遵循为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传承社会价值和文化传统的人的服务而提供充足的、有效率的、公平的资源保障的要求。同时,遵循成本应该由所有获益者平等分担的规则,对非义务教育的学生收取规定的教育费用。但是,对部分有困难的学生应该采取“推迟付费”的办法,实现纵向公平。四是教育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的原则。在资源应用效率性原则的驱使下,资源必须能够支持和强化教育功能,对于现阶段很多国家的学者判断教育资源分配是否公平而言,这是最终标准,也是公共财政支撑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最高目标,还是公共财政保障教育机会均等的最根本要求。民办高校也是如此,要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培养人的过程,以培养合格的劳动者为宗旨,最大限度发挥教育资源的效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