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富裕人家的殡葬礼仪及习俗

富裕人家的殡葬礼仪及习俗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收殓时,富裕人家请土伕或称丧伕八人,称为“八仙”。入殓前,孝子到河边“买水”,买来的水,用来给死者揩洗遗体。搞完收殓后,由道士念经安灵位,灵位是道士用绿色或蓝色纸做的灵牌,约一尺高、五寸宽,上写亡人的姓名。如果犯“重丧”,便把纸扎的小棺材放在大棺材盖上,一同抬去安葬。若是穷苦人家,仅由土伕看好山头,用锄头打山向,后才破土安葬。

富裕人家的殡葬礼仪及习俗

死者的遗体放在木板或地上,一般要三天左右。收殓时,富裕人家请土伕或称丧伕八人,称为“八仙”。比较穷苦人家,只请四人。入殓前,孝子到河边“买水”,买来的水,用来给死者揩洗遗体。买水仪式是:孝子(无儿由孙代,儿孙皆无由侄代)头戴用细篾扎箍,白纸糊卷,面吊着三个棉球“三灵冠”,冠下一块白麻布拖在背后,身披亡人准备穿下棺材的上衣,手拿一根上卷白纸的“哭丧棒”,脚穿草鞋,由两人左右扶持低头走着,前有两人引路,一人手提一把烧水冲壶,身上需要带好三个铜钱,一人手提香纸爆竹篮子,一人吹喇叭。来到河边,孝子跪在河沿,引路人点香,放鞭炮,把三个铜钱抛到河里,再用冲壶舀些水上岸。回来时,不走原路。到家门口又放鞭炮接水,买水仪式便算完成。买水的情况又按富贵贫贱分为三种,一种是富商,官吏和绅士家均是“大买水”,并且用仪仗、香亭和音乐队摆街,再下河买水。第二种是中等人家,请十番班吹喇叭,很多亲人子侄带白布拖头同孝子一同去买水。第三种是穷苦人家,只有三四人带孝子到河边装点水,冷冷清清地回家

孝子买来水后,由土伕用表心纸包好石灰若干包,又将石灰装在用三角白布做的枕头里。再用白布兜(即填棺底的垫被)铺在棺材内,摆好石灰枕头和石灰包。垫被当中安放七个钱,叫作“贴背钱”。土伕再用布蘸着买来的水揩抹一下亡人的遗体。如果是女亡人就由死者女儿帮亡人梳头。之后,用清油纸捻照棺里的四角,如果买了丝绵,土伕给死者卷绵子,全身四肢和头部都要卷好,用红头绳扎紧。但是卷裹好的面部,土伕要另外开容(即剪开面部的丝绵),此时丧家要给土伕开容包,按现在币值计算至少也要四块钱。接着土伕给死者穿好衣服,准备抬尸入棺,这时孝子、孝媳、孝女等人披麻戴孝跪在棺旁痛哭不止,但亡人所忌的人,这时一定要避开。尸体入棺后,土伕将尸体头放正,四肢摆直,再用寿被遮在尸上面,让亲人靠近棺边看一下,意思是最后见一面,然后拖开亲人将棺上盖,再让众人拳打手拍棺盖,大哭大叫一阵。这时候,道士的大锣嘭嘭响,大小爆竹声音响成一片。搞完收殓后,由道士念经安灵位,灵位是道士用绿色或蓝色纸做的灵牌,约一尺高、五寸宽,上写亡人的姓名。如果是父亲死了,上写“先考×公×大人之位”;是母亲则写“先妣×母×氏××孺人之位”。要是祖父,把先考改称为“先祖考”,祖母称为“先祖妣”。大人前加上一个“老”字。灵柩摆在厅堂上,前放香案桌、灵牌、灯烛、香炉、香茶和白酒各三杯均放桌上,再由道士念经安灵位,并把亲戚朋友送来挽联、祭幛挂在灵柩两边。祭幛多用丝绸软料子或绣花被面,一般不用红色,高龄人亡故则例外,上面题字落款,另用黄纸或白纸书写。题字因人而异,如送岳丈,祭幛中四个大字应题“泰山其颓”,其他男性长辈题“哲人其萎”,女性则用“驾返瑶池”,如果是有学问女性,还可写:“彤管扬芬”,另外“音容宛在”则男女皆可通用。挽联则是两块约五、六尺长的白竹布,联语和上下间均用墨笔直书其上。柩停家中两三天,按道士“课书”规定时间“出材”(出殡)。如果犯“重丧”,便把纸扎的小棺材放在大棺材盖上,一同抬去安葬。据说这样才能避免再死人,此俗流传本镇年多日久。出殡前,富裕人家必须请看风水的“地仙”到山上看地,先用罗盘看好山向,确认“龙、沙、水、穴”皆好,便确定安葬地点,土伕就按照地仙指定的山头和山向打井(打坑)下葬。若是穷苦人家,仅由土伕看好山头,用锄头打山向,后才破土安葬。

中下层人士出殡也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比较富裕的人家,他们办丧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出殡这一天,请来道士和十番班,同时亲人披麻戴孝随同孝子和孝孙一起跪在棺材头前的灵桌边,都要五体投地、表情悲哀。这时道士手拿一根白纸和绿纸做的“引魂幡”旗子和铙钹,念一会儿经打一会儿铙钹,帮工的则打大锣,响声是“锵锵嘭、锵锵嘭”。念完了经,由孝子等亲属在灵前各跪敬三杯酒,敬酒毕,孝子把亡人的灵牌双手端靠在脚前,土伕扎好了抬棺的木杠,将棺材遮块红布。抬棺动身时,十番班吹起长号,放鞭炮,道士和吹鼓手的大小喇叭齐吹响,土伕抬起棺材,由三人带路,一人手提香纸篮子,一人拿着一叠纸钱,一边走一边一张一张地将纸钱丢在路上,约走几十步丢一张,一直要丢到山上,这叫作丢“买路钱”。另外还有一个人,连路放鞭炮。吹喇叭的人走在前面,边走边吹。孝子头戴“三灵冠”,手执“哭丧棒”,身穿孝服,并捧着灵牌或亡人的遗像,低着头跟在棺材后面,其他亲人都要戴孝跟随后面送殡。道士打铙钹,帮工的打大锣。最后面走的是帮忙的亲友抬着用竹篙子穿着亲友送来的祭幛挽联。(www.xing528.com)

送殡的人,只送市区一半路或到渡口的十字路口。例如灵柩葬在十八渡,送殡的人只送到戴家弄口;如葬在中渡河西,送殡的人只送到前街樟树弄口;如安葬东郊以外山上,送殡的人只送到十八桥、赛宝坦等地就行。灵柩走后,送殡人回家称之为“回灵”。灵柩一到送别的地点,抬丧的土伕停歇一下,(但不能让柩落地,而是用打杵撑着),道士对棺材头念几句经后,孝子因为要同去山上开土,便将灵牌或遗像交兄弟或姐妹夫捧回家,后由帮忙的人和孝子一同随柩上山。回灵的人到家后,安放灵牌于桌上,先将女婿送的祭幛挂在安放灵位的墙壁上,作为“伴灵”。然后点香烛,烧纸钱,由道士念经安灵。之后,道士用黄表纸写一张“应七”的日期单,贴在灵位旁。所谓“七”是从死亡之日算起,算到第七天的晚上,就是“头七”,余以此推,每逢应七,道士一人自带铙钹和锣来到灵前念经,同时敲打乐器,点香烛,打爆竹并焚纸钱,共计要应七个“七”,到49天晚上便是“满七”,应七结束。

孝子送柩上了山,先拿锄头在指定地点挖三下土,叫“开土”。再由土伕来打井。打好了井,孝子烧香纸跪拜,放鞭炮,土伕抬棺下坑,俗称为“黄金落窖”。埋葬好了,下字牌(即竖碑石),坟堆完成后又烧纸钱,点香烛,并用一些纸钱一张一张地压在坟堆上面,再将祭品倒在坟前,就算安葬完毕。到埋葬后的第三天早晨,家里的儿媳等亲人,身穿重孝,带着香烛、鞭炮,纸钱和一根很粗大的长香,到坟前祭拜,这叫做“关三”,或称“关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