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德镇乙种工业学校:陶瓷技艺学校改名第一所

景德镇乙种工业学校:陶瓷技艺学校改名第一所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6年春季,在景德镇模范小学创设了景德镇乙种工业学校。1918年秋季,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在鄱阳开办,为了适应部分民族资本家的要求和贫苦青年对学习的渴望,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就在景德镇设乙种工业学校。于是,景德镇最早的一所培养陶瓷技术人才的学校正式产生了。乙种工业学校的创办,引起了社会人士对创办陶瓷学校和从事研究陶瓷技术的兴趣。

景德镇乙种工业学校:陶瓷技艺学校改名第一所

佚 名

鸦片战争以后,景德镇的陶瓷工业,一方面受国内封建统治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受到日本瓷器的排挤,因而一落千丈,每况愈下。民族工商业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想把陶瓷工业加以改良,使其有所发展,借以挽回日益衰落的状况。他们也都看到,要想改良瓷业,首先必须解决技术问题,因此,培养技术人才的设想,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1916年(民国5年)春季,在景德镇模范小学创设了景德镇乙种工业学校。设窑业科一班,招收高小毕业生。所设课程主要是饰瓷、雕塑两种。上下午均为4节课,上午全部时间是实习,下午除讲授国画理论以外,还有国文、史地、理化(无音乐体育),晚上自修。当时的实习不能够联系实际,因此有些教师,如冯文杰,很想将自己的知识与技艺传给学生,但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及教学方法,未能达到目的。

这个学校的经费来源,是由窑帮人(都昌籍窑户)筹集了1000元作开办费,校长由江起鹏担任,并聘请了余兆麟(前清举人)教国文,张晓耕教国画、雕削,冯完白(即冯文杰)担任实习。这个学校是春季始业的,办了一年,由于经费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更主要是由于政府不予重视支持,在当年寒假就停办了。

1918年秋季,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在鄱阳开办(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设在南昌),为了适应部分民族资本家的要求和贫苦青年对学习渴望,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就在景德镇设乙种工业学校。于是,景德镇最早的一所培养陶瓷技术人才的学校正式产生了。学校设在西辕门(毕家上弄的御窑厂后门),校长由第二甲种工业学校的校长张浩兼任。该校设监学,由汤有光具体负责,基本课程除国文、数学外,还有陶瓷化学、绘画、成瓷、装饰等,另有工厂实习,规定三年毕业。学生的来源以鄱阳、浮梁人较多,大多数是贫苦子弟,他们无力升入普通中学,只好在此学些技术,以谋求将来的出路。学生还可以享受一定金额公费待遇,分三种情况,区别对待:(一)伙食全部补贴;(二)补助一半;(三)补助一部分。社会人士对于该校的开办也是支持的,他们认为学生能学习一些专业理论,又能学到实际技术,因此,陶瓷界部分人士也关心这个学校,如合兴瓷厂就与学校有了联系。

该校虽然开办期间不长,但也培养了一批陶瓷技术人才,特别是陶瓷美术人才,如汪太沧、方云峰、钱师哲、汪祖信,汪传贤、涂铎、万洪奎等。他们中间,除了钱师哲,绝大部分一直在陶瓷美术界服务。

这个学校能取得一些成绩,有下列几点原因:(www.xing528.com)

1.课堂教学与工厂实习尚能结合起来,主张学习与实习并重。如成瓷课,工厂就是课堂。饰瓷课,三天学习,三天到工厂绘画。

2.部分教员是工人出身,操作经验丰富,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思想不保守,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学生,教学上很耐心。

3.学生多半来自贫苦家庭,都想学好本领,为将来谋求职业打下基础,因此学习积极性较高。

4.客观形势需要改良瓷器,以满足社会上的需要。当时浙江龙泉就派人来,专要毕业生去替他们培养陶瓷技术人才,第一届毕业生就有一些被派到浙江及鄱阳等地工作,对外地瓷业改进,特别是对陶瓷的彩粉与雕塑方面,起了一定的介绍作用。

乙种工业学校的创办,引起了社会人士对创办陶瓷学校和从事研究陶瓷技术的兴趣。如程功源创办了私立陶校,聘请了汪家珍具体负责指导。个人开业的有涂铎画像室,以及汪家珍的人物,汪传贤的填瓷,方云峰的草虫,万洪奎的成型等,开始走向专业研究的道路。由于他们的努力及其影响,对以后陶瓷美术的改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