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德镇女子公学: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

景德镇女子公学: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抵制旧礼教的长期毒害,把妇女从社会底层提拔出来,余新国在景德镇开创了女子教育。他的父亲是景德镇半边街余会新树行的老板,颇富有,很爱儿子,慷慨拿出一笔不少的钱财,让儿子筹办女子公学。女子公学成立后,余新国担任校长约10年,由于身患肺病,又操劳过度,不幸早故,享年仅42岁。它是景德镇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学校。景德镇女子公学的校长是男的,叫余新国。我离开景德镇之后,她办过一所私立女子学校。

景德镇女子公学: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

冯天畏 高显桢

冯天畏:

20世纪20年代,景德镇的交通、信息不灵,文化教育长期得不到发展,女子教育更是一张白纸。窑户老板识字的也很少,他们尊奉旧礼教,固守封建阵地,要妇女折服于三从四德,不让她们读书,怕她读了书,有了才,会起来造旧礼教的反,认为妇女无才便是德,这种德比才更重要。为抵制旧礼教的长期毒害,把妇女从社会底层提拔出来,余新国在景德镇开创了女子教育。

余新国,字仲襄,都昌芗溪人,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与江起鹏同窗挚友。1923年间,他曾当选为江西省省议员,颇有名声。他在自己家庭里,首先做到男女平等,他教妻子和女儿识字看书。爱女儿胜过爱儿子,女儿取名,不用旧习惯,儿子取名昌明,女儿取名昌汉,送昌汉入江西省立女子师范读书。他还让妻胡氏主管家务,随便外出,自由交际,培养成了能够内外兼顾、办事独当一面、又才能出众的一位旧女性。他的父亲是景德镇半边街余会新树行的老板,颇富有,很爱儿子,慷慨拿出一笔不少的钱财,让儿子筹办女子公学。在景德镇办女学,虽然困难重重,他却始终不懈,奔波筹划,费尽精力,终于在1914年(民国3年)秋,办起了景德镇第一所女子公学,为景德镇青少年女子获得受教育的权利。这在当时的江西是一创举,贡献很大。

女子公学成立后,余新国担任校长约10年,由于身患肺病,又操劳过度,不幸早故,享年仅42岁。余新国逝世后,女子公学校长由方贞接替。方贞是江西省立女子师范毕业,是余新国的儿媳,余昌明的伴侣。她一直担任校长到该校解散。

女子公学的办学,改变了景德镇的风气,冲击了旧礼教阵地。当然一所女子学校,还不可能攻破封建堡垒

高显桢:

我在女子公学10年,现就记忆所及谈以下几件事。

一、我是怎样去景德镇的

民国4年(1915年)暑假,在景德镇女子学校任教的刘芳等3位老师到我家说她们学校加了班级,需增聘教师,问我去不去,我当即欣然答应同往,刘芳是我在南昌义务女师的同学。

8月,我们一行6人从南昌乘船往景德镇。我和曾瑾瑜是这次应聘的。在路上好几天,终于到达目的地,船在戴家弄靠岸我们下船之前,整理了一下装束。她们告诉我,码头离学校有一段路,一路招摇过市,要端庄行事。我们穿着裙子,盘着发髻,加上一律的南昌口音,沿路都惹人注目,似乎是女性解放的代表人物。就这样,开始了我景德镇10年的教学生活

二、女子公学是公立学校

女子公学是公立,与我们学校隔壁的男校也是公立的,地点是厂前。我们学校全称是“景德镇立女子公学”,隔壁的叫“景德镇立模范小学”。虽然校名没有“浮梁县”三个字,但还是归浮梁县管辖。我去的时候,县公署在景德镇,知事叫陈安。这个人很重视教育,也很懂教育,关心教师,平易近人。

似乎公立学校有个章程,学生读书不收学费,课本是要交钱的。学校为师生办有膳宿。办学经费,我只知道是县里拨,具体情况不清楚。

三、女子公学的创办年代和创办人

女校何时创办?它是景德镇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学校。在这之前,只有省里才有女子学校。开始女子公学的老师都是从南昌去的,没有本地人。(www.xing528.com)

景德镇女子公学的校长是男的,叫余新国。还有一个男校工是老人家。那个时候男女界限很清楚,女子学校不用男老师,男校也没有女老师。那个男校工的主要任务是守大门,不准男人到学校来,尤其是不准男青年进来,一有男的在门口出现,他就干涉,甚至打人。

余新国是个历史人物,他对景德镇女性解放是有功劳的。几千年来,女子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不要说女子学校。他首创女子公学,阻力之大、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他同模范小学的校长江起鹏,同样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

我与曾瑾瑜是第二批来女子公学的。比我早去的3位老师是刘芳、杨绮霞和余老师(名字忘记)。我记得刘芳等人比我早两年,当是民国2年(1913年)去的。你们(指本文笔者)说看到刘芳的履历表填1912年,她是解放初填的表,可能记得更清楚。这样推算,女子公学的创办年代,不是1911年,最迟是1913年。

四、女子公学的教师

这里介绍最早的几位老师。第一批去的3个老师中,余老师年纪最大,当时有50来岁,国文修养很高,我们把她看成老人家,都很尊重她。杨绮霞比我大几岁,后与景德镇的冯天问要好。我离开景德镇之后,她办过一所私立女子学校。跟我同去的曾瑾瑜,比我小几岁。她曾二次在景德镇教书。第一次是与我同去,不久又去湖南读女师,毕业后回来继续教书,前后有六七年。她后来在南昌匡秀女校当校长。我于1924年离开景德镇,我的妹妹高显元接替了我的教学。

刘芳是我的同学,比我小几岁。她在景德镇的时间最长,名声很大,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头面人物。她原是南昌义务女子师范的学生,1911年辛亥革命,她在武昌红十字会做看护。革命失败后,到景德镇教书。她是个先进分子,北伐军到镇之前,积极参加地下活动,跟向义他们有联系。北伐军到镇,国民党从地下转为公开,她当上市党部的妇女部长,积极从事景德镇的妇女解放运动。她是孙中山追随者。新中国成立后,她是最早的省文史馆馆员之一,1982年在南昌去世。

五、学制和规模

女子公学开初是初级小学,四年制。什么时候办高小?胡德兰是“五·四”时期在该校初小毕业到南昌去读女职的,在记忆中,她走之后,始办高小。高小实行三年制,我仍在景德镇,而且见到了高小毕业生。我是1924年离开,以此推算,女校始办高小时间当是1919或1920年。

女子公学有4个教室,办初小时,一个年级一个教室。从办高小起,实行复式教学,一般初小一年级人多些,单开一个教室,其他则视人数多少搞两个年级甚至三个年级的复式教学。不仅女校搞复式教学,男校也是这样,一是教室不够,二是学校教育新旧交替,对复式教学习以为常。一个教室一般是40来个学生,我在任教期伺,总人数150人上下。

六、课程和教学

我在女子公学教算术,也教过自然和四年级的国文。我每天上四、五节课,一周20多节。大家的教学任务都重,批改作业的负担也重。我们吃住在学校,吃饭不要钱,住房不收房租,每月工薪20块银圆,工作的劲头都十足。女子公学的课程有社会、国文、算术、自然、体操音乐、手工、历史、地理等。社会也叫修身,就是现在的政治课

(徐镇寿 宋国华整理)

[作者简介]冯天畏,1908年生,余新国之婿,冯天问之弟,民盟盟员,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毕业,退休前为市陶机厂工程师。

高显桢(1883—1986年),女,新建人,民国初期曾在女子公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

宋国华,1950年生,市教育志编辑,现在市电教馆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