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时敏小学:景德镇文史资料合订本回顾与赞誉

时敏小学:景德镇文史资料合订本回顾与赞誉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时敏同时期的“洋学堂”,还有模范小学、女子公学、竟成小学和绍文小学。时敏虽是私立,规模不及模范,环境不如竟成,但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公认。时敏学生胡学瑷,在戚扬面前对答如流,颇受赞赏。时敏是私立学校,经费来源主要是向学生收学费,每人每年一度高达10块银圆。时敏原在会馆办学,教学受到很大影响。半年后,市立中学迁莲花塘,时敏复原址,并扩大到苏湖会馆(今六小),学校改名何家窪小学。

时敏小学:景德镇文史资料合订本回顾与赞誉

周兆鹏 徐镇寿

时敏小学是景德镇早期创办的新型学校之一,其创始人是周凤笙(1866—1932年),校址始于临江会馆,创办时间是1913年(民国2年)。

民国初年,景德镇出现一批“洋学堂”,有的是新创建的,有的是从书院改革而成的,时敏则是在私塾的基础上发展为小学的。周凤笙,原籍新余人,光绪末年始在临江会馆(程家巷下弄,今八小)办私塾。临江会馆由临江府的新余、清江、新干、峡江等县同乡合建。1913年,其儿周兆麟(1890—1959年),又名颐吉,初级师范毕业回到景德镇,将塾馆改为小学,校名取“时雨风化,敏而好学”而定“时敏”,周凤笙任校长。这期间,私塾改小学是时代的潮流,犹如雨后春笋,但成竹者不多,而沿革至今从未间断的唯有时敏一所。

时敏从初小一年级办起,逐步发展为完全小学,学生由一个年级二三十人,发展到七个年级一百多人,学制始行“四三制”即初小四年,高小三年。1925年之后改行新制,即“四二制”,课程照当时规定开设。开初,专职教师就是周氏父子二人,算术、音乐请兼职教师。二年后,聘李选青为算术老师,后逐步增聘专职教师。

与时敏同时期的“洋学堂”,还有模范小学、女子公学、竟成小学和绍文小学。这些学校之间,竞争性很强,都想把自己的学校办好,它们各有特点。时敏延聘教师条件高,对学生管教严,教学讲求扎实、刻苦,崇国文,重写作,白天按“洋学堂”课程表授课,晚上开晚班专门补习国文。这就是后人常说时敏在教学和管理方面带有浓厚的“私塾味”。在旧学新学交替之际,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高,时敏迎合了这一社会要求。时敏虽是私立,规模不及模范,环境不如竟成,但教学质量得到社会公认。绍文虽是当时唯一高等小学,财力雄厚,历史较长,但办学思想不及时敏开明。所以,当时一些名门望族的子弟,如陈安、陈仲西的儿子都选时敏就读。时敏毕业生中从商从教的多,早期毕业生中,周希敦留学美国,朱孔泽留学日本,皆为文科,这都证明时敏崇文的特点。

1917年,江西省省长(巡抚)戚扬,到景德镇视察了几所小学。他由县知事陈安陪同来到时敏,看了学生做体操,听了一节课,找了老师和学生谈话。时敏为了迎接戚扬检阅体操,领操老师周兆麟,专门从上海做来西服,学生一律新装,做起操来十分精神。时敏学生胡学瑷,在戚扬面前对答如流,颇受赞赏。戚扬先后二次给时敏题匾,其一题“苦心孤诣”,其二题“学慎其始”。知事陈安、韩兆鸿分别题“心精力果”“树人启宇”。金匾高悬,时敏名声大噪。(www.xing528.com)

时敏是私立学校,经费来源主要是向学生收学费,每人每年一度高达10块银圆。后来由于办学有成就,深获县署重视,知事陈安拨景德镇“水果捐”专项给时敏,还从景仰书院的校田校产收入中调拨一些,所以时敏经费一直比较宽裕。1918年,何家窪大火,次年由知事陈安倡导,在社会支持下,募集资金,于瓦砾废墟(今珠山区教育局)新建校舍,有教室四间,还有办公室和操场。时敏原在会馆办学,教学受到很大影响。当时各同乡会在会馆活动频繁,诸如婚丧喜事、民事纠纷,一搞活动就得停课。校舍落成,时敏从程家巷迁新址,进入了盛期。

职业教育兴起后,时敏于1924年,办有饰瓷职业班,招初小毕业生,学制二年。其职业班重技艺,不上文化课,把技艺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办起了彩绘厂,学生一边学技术,一边实习。学校聘汪野亭、詹福庆为饰瓷班教师,教画山水、翎毛、人物。周兆麟教书法,他们各有专攻。汪野亭、詹福庆是陶瓷美术家,为人们所熟知。周兆麟的书法,正草隶篆,遒媚挺秀,是当时书法佼佼者。时敏彩绘的十头文具,书画俱佳,独具特色,风靡一时。其十头文具为:笔筒、笔架、墨架、墨池、水罐、水浅、印盒、镇尺、香炉、花插。职业班办了一届,因社会原因,没有继续,但其办学效果很好,当年产品,今天保存者皆视为珍品。

1928年秋,时敏让出校舍办景德市立中学,迁蛤蟆桥(今二小)。半年后,市立中学迁莲花塘,时敏复原址,并扩大到苏湖会馆(今六小),学校改名何家窪小学。在这之前,时敏同许多学校一样,由于教室不够,七个年级共四个教室,部分实行复式教学;扩大到苏湖会馆后,取消了复式教学,30年代,改名为第三保联中心小学,后又改称浮梁县立景德第三镇中心小学。40年代改名为景德镇第三中心小学,直至新中国成立。30年代后期起,三小一直在景德镇享有盛誉,其规模为全镇之最。从时敏开办直至新中国成立,在这里任校长的计有周凤笙、刘湖、刘子炎、周兆麟、施文谟、周兆鹏、胡镇顺、李选青、曹建中、胡济清等。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名称改为:景德镇市立第三完全小学,1950年改为浮梁师范附小。1954年与六小(今竟成小学)易名,为景德镇市第六小学。

[作者简介]周兆鹏,1909年生,周凤笙次子,时敏小学毕业。曾任小学教员、政府科员科长,已退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