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职工业余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开展职工业余教育。根据政务院的要求,我市提出争取在三五年内扫除文盲。具体标准是,没有文化的工人,能认识1000字以上,并具有写信和阅读通俗读物的能力;同时,要求具有小学文化的职工,得到正规化的教育补习,借以给工人群众学习政治、提高生产技术创造条件,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人才。根据这个要求,确定了教育重点:在政治教育、技术教育与文化教育中,以文化教育为重点;在文化教育上,以扫盲为重点;在工人队伍里,以基层工会干部为重点;在年龄上,以青壮年为重点;在工作上,以工会组织健全的单位为重点。并且区别不同情况,分设不同的班级:普通班,吸收文盲参加,主要是识字;初级班,吸收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工人,学三、四年级课程;中级班,吸收初级班毕业生,达到高小毕业。课时要求:全年学习时间为42周,每周学习5次,每次学习90~120分钟。
1950年,景德镇的职工总数为16703人。除了店员和瓷业选瓷工人以外,绝大多数为文盲与半文盲。新中国成立后,工人成了国家领导阶级。他们有着学习文化的强烈愿望。1950年下半年,为了做好准备,摸索经验,培养干部,是有重点地建校,有计划地设班。这一年根据工人要求,在建国瓷业公司、搬运工会等单位建了11所业余学校,开设了13个班,参加学习的有644人。为了总结试点经验,1951年2月,市总工会召开了职工业余教育工作会议,在总结与推广“职工业余教育要同抗美援朝、民主改革运动相配合”,“职工业余教育必须依靠基层、依靠群众”和“师生合同”“学习公约”“互助小组”等办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1951年要组织动员并经常保持1400人参加学习的任务。由于放手发动群众,依靠基层干部,到年底,大大超过了原定计划。这一年,共开设了98个班(普通班47个,初级班46个,中级班5个),参加学习的工人达到5931人。(www.xing528.com)
学习中,确实涌现了一批学习成绩优秀的先进典型。例如,北窑业校学员余顺能,原只认识几十个字,不会写,经过学习,能写日记,“七·一”前夕写信给毛主席;纸印业炊事员徐志和,目不识丁,学习后,能读《江西工人报》,并能记伙食账;窑砖工人洪真喜,原来一字不识,经过一年学习,能认800多字,后来,这个工人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成了全市有名的“找窍门、学窍门、传窍门”的先进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