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裕民股份找窍门活动成果

裕民股份找窍门活动成果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聚淦1951年,几户圆器做窑户和几家瓷商,筹建起日用瓷生产联营企业,时称“裕民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市委号召各瓷厂开展“找窍门、学窍门、传窍门”活动。率先找窍门的是刘德意老师傅。经过厂部领导审查批准后,继续请了那位木工张师傅来制作。开车的第一天,厂领导和市总工会干部闻讯赶到现场祝贺。[作者简介]梁聚淦,男,1929年生,原裕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干部,现为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高级工程师、市政协委员。

裕民股份找窍门活动成果

梁聚淦

1951年,几户圆器做窑户和几家瓷商,筹建起日用瓷生产联营企业,时称“裕民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年开展生产运动,市里派来的工作队,天天下到生产班组,查看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促使各工序建立生产责任制。不久,市委号召各瓷厂开展“找窍门、学窍门、传窍门”活动。记得当时在坯房、窑场以及工会会场墙壁上,贴着很多明朗而饶有风趣的标语,如“工人阶级要积极投入找窍门、学窍门、传窍门的生产运动中来”,“窍门对你笑,看你要不要”……

率先找窍门的是刘德意老师傅。他是脱胎组的利坯工人,在利坯刀上找到了一项“窍门”,就是把坯刀的形状扭成与正德汤碗外形一样的弧线。用这种形状的刀子利坯,这与原来平直的刀利坯相比,不仅规格质量好,而且工效提高10%,是当时轰动全厂的“改刀法”。

接着琢器组夏道荣等老师傅,改变历来用土模型印制茶壶嘴柄的操作,代之以石膏模型烧铸的“窍门”出现,提高工效25%。消息传到注浆组,该组青工李尿尿受到启发,也开动脑筋,向牛奶盅连柄注浆方法进攻。因为牛奶盅一向的成型方法是奶盅与盅柄分开进行的,而且盅柄需要经过雕削工序镶接到奶盅上面,不仅工序烦琐,同时镶接过程中,容易产生接头“开裂”缺陷。李尿尿在全组同志的帮助下,克服了制母模、铸石膏模型、调浆操作等过程的种种困难,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改进,终于使“牛奶盅连柄注浆法”成功了。使用的结果,不仅节约印、削、接柄的工时,而且由于杜绝了接头开裂的缺陷,使产品质量提高2%。

坐在厂部大门口擂料兼看门的杨师傅,眼睛高度近视,被人绰号“二毫五”。他受到许多生动事例的启发,决心改进擂料工具,实行以脚踏代手推动擂料锤,提高碾磨色料的工作效率。当时,靠近厂部的一家木匠店中的张师傅,是老杨要好的朋友,听到老杨要搞一项新的擂料工具,主动帮助研究设计。经过二人反复多次的琢磨,确定了用脚踩一个直径约为70公分的木质皮带盘,带动八根擂料锤前后磨动的构件草图。经过张木匠的精心制作,一部“脚踏八动擂料器”终于试制成功。使用的结果证明,1个人顶上了8个人的擂料操作,工效为原来的8倍。(www.xing528.com)

这年冬季,琢器利坯工人邱文学、梁道根、程秋鸿等人,看到杨师傅擂料工具的改进,工效猛增,联想到自己的利坯车,要用绞车棍拨动车盘,每天耗费20%的时间,于是也在积极钻研如何丢掉“绞车棍”,提高利坯工作效率。他们参照了“一踏八动擂料器”联动的原理,在工厂没有电动设备的情况下,设想配备一个劳动力,用手推动木质皮带轮,带动八部利坯车,这样,利坯工人各自绞动车盘的时间和劳力,就可用来利坯操作,使工效提高20%。

邱文学等人经过周密研究,确定了这种设计构件,提出了一份书面建议,并附上结构草图,一并送交了厂部。经过厂部领导审查批准后,继续请了那位木工张师傅来制作。由于这项“窍门”的构件,涉及力学上的一些计算问题,诸如发动八部利坯车同时旋转的木质皮带轮,其直径应该是多大?利坯车盘改小到什么程度?车轴旋转的阻力如何减小?八部利坯车如何排列才最为适合?可在当时,工厂缺乏这方面的技术人员,只有依靠木工张师傅的实际经验来琢磨探索,并在试验中反复修改。因此,这部“一联八动琢器利坯车”,一直到第二年上半年才制成功和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开车的第一天,厂领导和市总工会干部闻讯赶到现场祝贺。看到八位利坯工人一字形地坐在八个小转盘车位上,中间一个木质皮带轮通过一人用手推动,带动八个小车盘旋转,利坯工集中精力用刀修坯,切削下来的坯粉飞溅,一只只平整轻巧的半成品坯胎展现在人们面前,大家异口同声地称道:“工人阶级的确有无限的创造力!”这部一联八动利坯车的试制成功,便成为景市瓷业生产逐步走向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的新的起点。

[作者简介]梁聚淦,男,1929年生,原裕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干部,现为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技术质量管理高级工程师、市政协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