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珑
1952年,正是我国三年经济恢复的最后一年。在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正确政策指引下,景德镇市所有的私营瓷厂、红店,都全部开工。有的正在组织联营企业,有的筹备成立合作社。继建国瓷厂第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诞生以后,由民政局筹建的另一个地方国营“烈军属电瓷厂”,也在6月1日正式成立。当时我是军属,又懂陶瓷生产,故由民政局陈森义同志介绍在厂内搞生产管理。电瓷厂在开办时,其资金大部分是民政局烈军属优抚基金,另一部分是劳动局的工人失业救济基金。建厂初期,厂房全部是租赁私人房屋,厂址设在中华南路399号(车鸡弄口)。1953年因工厂扩大,行政搬迁到对面中华南路414号邹宗禹医师家中办公,工厂紧邻的一些房屋,先后都被电瓷厂租借,并被打通联成一个大厂房。
电瓷厂建厂的宗旨,就是要解决烈军属和失业工人就业,故而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地吸收这两种人员进厂工作,并且是边建厂、边培训、边试产。开工不到一个月,就出了产品,速度之快是惊人的。工人新参加工作,劲头很高,都自觉遵守劳动纪律。除了认真学习技术操作,并积极参加建厂义务劳动。有时工作到深夜,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上下班时由值日员敲打钢轨,很少有人迟到早退。
筹建初期,劳动局派来周山东负责建厂工作,以后担任厂的领导,大家都亲昵地叫他周经理。他在厂内工作两年多,为人态度诚恳,深受群众爱戴。以后赵敢森、周日晖都相继在厂担任过厂长。厂内没有脱产党团干部,工会主席是伍模旺。管理人员大多是烈军属担任,生产管理是我。
厂里的生产规模,分高压电瓷、低压电瓷、纺织瓷和建筑瓷四部分。其中高压电瓷和建筑瓷是用手工成型,要较高技术。这两处工人,都是由劳动局介绍来的有专门技术的工人担任。而低压电瓷和纺织瓷是钢模压制成型,操作简便,容易上岗,此一工作,全部都是军烈属担任,占总人数70%以上。高压电瓷生产的规模为“四双草鞋[这是景德镇旧时计算工人数的俗称,指五六个工人,其中有一个穿免费草鞋的打杂工,其规模即所谓“一双草鞋”]”,品种有针匙、绝缘子、拉线、变压器及蝴蝶瓷瓶等,耐电压为330伏以上。本厂没有电压检测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送往上海检验。因景德镇原料性能好,精密度高,故而大部分符合标准。低压电瓷则是一般家用电器配件,如安装照明材料。纺织瓷生产和低压电瓷制造方式一样,用上海购买的铁模,用300磅和500磅手摇螺旋压力机压制成型,产品有长、短瓷板,兔子头,羊角等,间或也生产导线瓷圈和四齿木勾。这种产品,技术难度较大,要用手工拉坯及注浆接头。此外还有20余人生产建筑瓷,全部是制造仿古建筑所需要的各式琉璃瓦、鳌鱼、龙头、屋脊及瓷面砖等。该瓷色泽古雅,规格严谨,完全由手工印坯成型,经高温素烧后,还要加彩红、黄、紫、橙等颜色。制成的产品,光洁明亮,可照人影,用以建筑楼台屋宇,雄伟庄严,气势磅礴。
在劳动组合上,没有设车间一级,只有行政和班组管理。生产出来的半成品,先要经过各脚交班检查,最后由组长复查,认为符合标准,才运往车鸡弄柴窑烧炼。因坯厂紧靠柴窑,装运便利,管理集中,形成电瓷厂最理想的工艺流程摆布。
产品出窑经过选瓷检选以后,除建筑瓷直接由订货单位运走以外,其余都运往上海。为了便利接洽电瓷、纺织瓷业务,在建厂时,就租赁了上海望亭路40号房屋为“驻沪办事处”,由军属范达人负责。以后因范达人在经济上犯了错误被撤换,改由何璀驹负责。因为这些人都是老上海,又懂货售业务,工作完成得很出色。如夏梦生是担任会计结算工作,还要兼坐店接洽生意,工作忙时,能左手打算盘,右手记账本,嘴巴要和人谈业务,可以不停顿地工作,真是一个多面手,实属罕见的人才。这个办事处,成立不到半年,接受的订货,就超过新中国成立前开办的老电瓷业务。这主要是烈军属电瓷厂是国有企业,牌子响亮,加上质量合格,重守信誉,所以上海一些客商,都愿意和烈军属电瓷厂订货,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现象。(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电瓷厂很注意关心职工生活。建厂初期,只有40余人用膳,由军属赵南高当事务长兼炊事员。当时蔬菜非常便宜,而赵又善于管理,食堂还养了两只猪。伙食8人一桌,四菜一汤,每星期加餐两次,膳食费每人不到8元,深受群众称赞。
电瓷厂在建厂两年多的时间内,行政事务都是民政局的陈森民、梁水生来厂内处理。遇有重大事项,民政局局长梁玉亭、劳动局局长方政也会来厂参加研究,有时还亲自给职工作报告。由于主管领导的重视,电瓷厂的生产发展很快,不到一年时间,人员发展到200余人,而且管理也逐渐走上正规化。
电瓷厂行政管理人员也非常紧凑,最多时也只有14人,占全厂编制不到7%。当时工作、学习已够紧张,加上肃反运动又是刚刚开展,所以每天都要工作10小时以上,上班搞本身业务,下班参加肃反会议。虽然相当辛苦,但是在学习时,就忘记了疲劳,并且讨论激烈,发言踊跃,有空就摘笔记、写心得。
1953年,我国社会主义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全国实施,私营企业正在进行公私合营。经市委研究决定,烈士军属电瓷厂与贫民瓷厂(也是由民政局社会福利基金拨款开办的地方国营瓷厂)合并到建国瓷厂。1953年冬季,改名为建国瓷厂分厂。1954年春季,剩下不到一半的工人,又全都调到建国瓷厂。但是电瓷厂原来所生产的品种,都全部改成日用瓷、纺织瓷。烈士军属电瓷厂建厂的经历,也至此宣告结束,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