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果展示:景德镇建国瓷业示范瓷厂的筹建经过和背景

成果展示:景德镇建国瓷业示范瓷厂的筹建经过和背景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经磋商,决定改造“建国”,给全市瓷业起示范作用,并委派工程师黎浩亭提出方案和编造计划。1951年8月15日,正式向省呈送建国瓷业公司示范瓷厂计划书。原“建国”范围不动,新厂址另行勘察,并拨专款定购机器和其他材料。1952年6月决定,示范瓷厂从建国瓷业公司划出,成立“江西景德镇示范瓷厂”,直接由省领导,地方代管。原有九江优于景德镇之说,应步光大瓷厂后尘。

成果展示:景德镇建国瓷业示范瓷厂的筹建经过和背景

李承汇

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实业家杜重远在景德镇,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对瓷业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封建把持犹如一张密网,瓷业机械化的计划一直无法实施,不得已改在九江进行。后来在九江创建了光大瓷厂,又由于抗日形势日益紧张,大批机器拆迁而星散,杜的陶瓷机械化的愿望也还是化作了一缕烟云。解放不久,景德镇成立了第一个公营的建国瓷业公司,陶瓷机械化的计划又在这里酝酿产生。

中共浮梁地委书记黄永辉,是本地瓷业工人出身。专员张云樵,是杜重远的学生。他们非常了解景德镇的历史和现状,早就意识到要发展景德镇,必须实现陶瓷机械化,要实现机械化,又非公营的建国瓷业公司莫属。于是他们经常与正副经理吴兆繁、傅德鑫谈论这件事。再说公司厂房绝大部分系明清时期的御窑厂遗留下来的,都已陈旧不堪。几经磋商,决定改造“建国”,给全市瓷业起示范作用,并委派工程师黎浩亭提出方案和编造计划。经过预算,所需经费约大米2000石。黎浩亭带着初步方案,来回省城五六趟。1951年8月15日,正式向省呈送建国瓷业公司示范瓷厂计划书。省工业厅很重视,也曾派人下来察看过,认为公司现有占地面积不大,如果拆掉重建,不仅发展前景不大,而且还得停止生产,不如另建新厂。8月25日,在省工业厅召开的工矿会议上决定,投资150亿元(旧币,下同),省和市各出一半。将来机械化瓷厂的首要任务,日产陶瓷2万件,其精制原料车间生产的标准泥料,除自用以外,还提供给各民营瓷厂为第二任务。这一计划初拟5年完成,总投资600亿元。原“建国”范围不动,新厂址另行勘察,并拨专款定购机器和其他材料。工业厅将此方案呈报轻工业部,部里召开专家会议进行研究,认为国家财政力量尚且薄弱,日产2万件的大型机制瓷厂的时机尚未成熟。根据资料表明,全市又都是民营瓷厂,所用原料都系水碓粉碎,碓头包裹铁块,致使含铁量过高,瓷器呈青色,加上粉碎不均匀,影响质量。于是提出扩大原料精制,压缩机器制瓷规模的意见。中南行政区工业部和省工业厅进行了会商,对原计划书提出了修正。1952年6月决定,示范瓷厂从建国瓷业公司划出,成立“江西景德镇示范瓷厂”,直接由省领导,地方代管。由省投资158亿元,另增拨1952年度基建投资费40亿元。新的机制瓷厂的首要任务是机制标准化泥料,供全市各民营瓷厂使用;机制瓷重在起示范作用,日产量压缩为1万件。

根据上述精神,成立了筹备处。筹备处主任由浮梁专区副专员吕亮屏兼任,省工业厅的梁志永为副主任,主持全面工作,旋即调集行政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行管干部有的来自省有关单位,有的来自九江。技术人员全从景德镇各单位抽调,计有戴亮侪、邹如圭、吴法曾、潘文伟、易琦和我等人。还邀请了陶专的舒信伟、戴粹新二位老师协助工作。办公地点设在龙缸弄。办公室很简陋,是一幢很旧的房子,几张临时借来的办公桌,绘图仪器都不齐全,全体人员就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开始工作。新厂址确定在八卦山,我们立即投入了测绘和勘察。

说起厂址的选择,也曾经过一番曲折。原有九江优于景德镇之说,应步光大瓷厂后尘。理由是,长江四通八达,瓷器销售条件优越,而且离原料产地的星子、余干不远,且水路运输便宜。还有原来的光大瓷厂,尚有部分机器在继续生产。但考虑到景德镇历史悠久,驰名世界,是块金字招牌,而且瓷业工人队伍庞大,有75000余人,还有优良的传统技术,人为条件优胜。但确定在景德镇建厂的具体地址,却是东不成、西不就,走了许多弯路。

开始我们选定了八卦山(今建筑材料厂一带)。这里离市区仅3里路,运输便利,加之当时的市政规划,也准备将工业区移至原京赣铁路(今皖赣铁路)一带。决定后,即开始勘察。时值夏天,我们顶着炎热的太阳,踏着发烫的砂砾,不时挥汗如雨,加上有高低不平的石山,爬上爬下,实是辛苦。历时一月余,才测绘完毕。之后,请省建筑公司工程师潘文伟察看,他认为此地石山多,尽是石灰石层,平土方不易,山脚下又是沙砾堆积层,不能打基础,且有好几口池塘错布其间,不符合建筑条件。于是,重择厂址。

7月,我们又扛着测绘架,前往新选定的里村童街后山(今宇宙瓷厂一带)。那里有一片平坦地域,据说是明朝时期的匣钵厂厂址。我们工作不久,地形图就测绘完毕,平土方工程也紧跟计算出来了,购买的基建材料也陆续运到这里。后来有人提出这里距市区太远,民营小瓷厂肩挑车推,需要大批劳动力,成本太高。

为解决路途太远的问题,又讨论厂址建在哪矺庙(今化肥厂一带)。那里有一片小丘,平土方工程不算太大,离市区仅一河之隔。但又考虑到昌江河多山洪暴发,遇此情况,咫尺天涯。于是,又提出降低运输成本,充分利用昌江河的设想。我们又到旧城察看,县城前面有一开阔地带,但从长远观点来看,必须架一座大桥。梁志永说,光我们一个厂建在河北岸,架一座桥就要50亿元,不合算。(www.xing528.com)

我们又沿着昌江河来到四图里,这里既地势平坦,又面临大河,还有中山路、中华路两条马路,是建厂的理想所在地。但是,黄永辉不同意,认为在这里建厂,大片菜地要废掉,大批菜农的生活受影响。于是,又讨论在官庄建厂,那里地势平坦,土方工程少,沿昌江而上,运输也方便。我们技术人员,又到官庄勘察地形。梁志永还是要在四图里建厂,他认为,大型工业上马,自然会有所牺牲。再说,地处偏僻,将给工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于是,他将更改情况向省工业厅汇报,省厅马上派副厅长王实先,来景德镇与有关方面磋商。不久,省计委主任兼工业厅厅长黄先来景,正值昌江涨水,浮桥也拆了,交通运输立即出现了“不方便”。经过做工作,最后还是定在四图里。新的机械化瓷厂需要电,决定在示范瓷厂毗邻北侧兴建新电厂,调吴兆繁任电厂筹备委员会主任。

瓷厂占地面积13920平方米,北邻电厂,南到四小(今三中),东到纯阳观、白云寺,西临中山路。整个厂房坐山朝河,大门开在西向中山路口。一进门就是宏伟的办公大楼,后面是大礼堂、俱乐部,南侧为精制车间,分别有粗碎厂、精制厂,还有辅助车间的金工、石膏场以及锅炉房。精制车间日产精制原料28吨,自用3至4吨,其余供民营瓷厂。锅炉房后面为机器制瓷厂房,安装60部单刀压坯车,日产量1万件。北侧为匣钵厂、检收厂和瓷器仓库,以及彩绘加工厂。初拟建倒焰方形煤窑6座,并准备在北侧建电气隧道窑1座。初步推算,全厂需要熟练技术工人230名左右。人员来源,计划在建国瓷业公司选拔优秀工人170名,从九江瓷厂调进60名。整个厂房为正方形,东侧山坡上为生活区,有学校、职工宿舍。经过核算,所有费用要比里村童街少投资64亿元,投产后,每年可节约1.3亿元。

建厂计划书修订后,开始向菜农征收土地,由本厂、电厂、民政局、劳动局4家联合做工作。有的菜农世居本地,有的系万年、余干迁来的,他们很不愿意离开这里,但最后还是服从大局,领取了安家费、拆迁费(瓷厂停建后,这笔钱没有收回)。另一方面,梁志永、易琦和我到唐山订购机器和学习机制技术。梁是唐山人,订购机器之事很快就完成了。之后,我与易琦留下在启新瓷厂学习技术系列。我俩都毕业于陶专,有一定理论基础,学习任务很容易完成,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回来培训技工,所以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熟练掌握。

正当我们满怀信心建设新厂的时候,美帝国主义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我国被迫参加抗美援朝。于是,国家财政紧张,对基本建设不得不加以压缩。就江西而言,南昌的江西纺织厂已经上马,而且见效快。为了保证重点项目早日投产,省里决定裁减示范瓷厂的建设。1953年春,一个即将从平地升起的现代化瓷厂就这样停建了。省工业厅为了保存这支技术队伍,除个别人,如黎浩亭、潘文伟以外,将包括行政干部在内的全体人员,由梁志永带队,乘船经鄱阳返南昌,由省统一安排。戴亮侪、段心裁和我调萍乡瓷厂,行政干部安排在轻工系统。基建材料和唐山陆续运来的机械设备,由景德镇保存,寄放在童街后山。

1954年,国家形势好转,市里决定并报省同意,启用原示范瓷厂的设计、设备及基建材料,在里村童街建立建国瓷厂分厂,为全市制瓷机械化再起“示范”作用。由于上级加强了领导,全体干部、工人一条心,这个厂不到几年时间,就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而且在全市开花结果,不过这是以后的话了。还附带说一句,由于示范瓷厂的停建,新电厂的厂址也由四图里改在里村了。

(陈海澄整理)

[作者简介]李承汇,男,1925年生,原建国瓷业公司技术员,现石膏模具厂工程师,已退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