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一段时间私营工商业生产经营活动很小,物资内外交流不畅,景德镇的著名特产——瓷器,价格低落。当时的大路货蓝边三大碗,跌到每筒仅5角钱,尚无人问津,市场相当清淡。面对这一情况,银行开展了多项业务活动,来搞活城乡经济。
一是开展私营业务,搞活市场经济。为了便于私营工商业往来,1949年11月选择了麻石上弄北首建立了第一个分理处。当时正值打击金银贩子的时候,部分资本家,将营业收入款留在家里,很少向银行开户往来,甚至到外埠购货也携带现款。怎样消除他们的顾虑,为新时期的银行开展业务,为发展景德镇经济服务呢?经过反复筹思,决定从百货、棉布、五金及几家大窑户着手,开展政策宣传,做到存款保密、存取自由、汇款迅速及时、收费低廉,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发放贷款。这样,来行开户往来的便陆续增多,存款汇总业务获得了可喜的进展。
部分工商业户因生产经营中资金紧缺,周转困难,要求贷款支持的,通过调查研究,对资力雄厚,信誉好,经营管理有方者,银行也按照其需要情况,发放信用款。对一般工商业户则采取定期和活期抵押放款以减少贷款风险,提供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所有瓷器押品,采取就地封存,并代理按原值一律保足火险,从而解决了进货及发放工资等资金需要,支持了生产,搞活了流通。
1950年下半年至1951年上半年,一度出现了市场银根奇紧,导致瓷器滞销、瓷价低落。对瓷业生产,虽已发放了贷款予以支持,但因瓷器滞销,瓷业生产依然陷于困境。外地驻镇瓷商虽欲乘机采购,但因无款汇入,只得袖手观望。正在这个时候,总行提出了对私营工商业采取大出大进的业务方针,这给解决瓷器滞销问题提供了机会。原有银行业务中的出口押汇,是促进物资内外交流的一种有效放款。但当时景德镇不通铁路,又缺乏轮船公司承运,取不到铁路或轮船单位的提货单,因而无法办理此项业务。为了组织瓷器外销,后来采取变通办法,组织民船运输队承运至鹰潭,将民航队的提货单换取铁路提货单并由承运的民航运输队各提供两家殷实铺保,一面向上级行申请调剂资金,一面联系瓷货办理出口押汇,组织瓷器外销。押汇金额不受限制,大小都可承办,一笔未清,可以续做第二笔。如此接连承办,发放累计数达300余万元,从而使大批积压存瓷,在价格回升后,得以源源运销各省各地。而每笔押汇都能按期取赎,直接支持了瓷商扩大购销业务,间接消除了瓷厂成品积压问题,有效地使一笔资金发挥了两种作用,既搞活了市场,又促进了生产。
二是围绕瓷业生产,支持创办化工工业。景德镇制瓷用的原材料,除部分瓷土、窑柴由四乡邻县供给外,其他材料如金水、花纸等都仰赖于外地。这不仅增加了流转费用,提高了生产成本,有时供应还会脱节,影响生产。1950年间,专区孙部长来行和旗城行长谈及瓷业生产情况和存在问题时,业务部门也应邀参加,并提出了金水生产问题。当时市里有一位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化工的戴亮侪,懂得熔制金水技术。我们建议建一个金水厂,聘请他熔制金水。这样,可以减少流转费用,增加细瓷产值,为地方创造财富。孙部长听了很高兴,旗行长决定试办。随即和有关部门联系,成立生产小组,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3万元。试制成功,质量符合制瓷加工要求,随即正式投产,不仅满足本市瓷业生产加工的需要,还支持了外地需求。后来上海花纸厂并入经营,命名为景德镇化工厂,产值利润曾位居地方工业首位。(www.xing528.com)
三是支持农业生产,复兴农村经济。1950年春,第一个农村营业所——经公桥营业所成立了。经公桥地区,原系产茶基地,由于茶农缺乏资金培育,以致收成不丰。其他如江村、西湖、蛟潭等地由于对农业生产投资很少,亩产很低,如遇虫、旱灾,更加歉收。经公桥营业所开业后,经过调查摸底,采取了如下措施:对于缺少资金垦复茶山的茶农,以及需要资金安排生产的农民,在贯彻阶级路线的原则下,在每产100元(为当时大钞1万元)的货款限额内,由农民提出借款金额,经银行农贷员审核同意后,由乡政府负责保证,即可发放。市郊及其他不属经公桥区管辖范围的农民,贷款手续比照上述办法办理,贷款由市支行发放。
在支持茶叶生产发展的同时,又支持了浮梁茶厂(现为景德镇茶厂)的茶叶收购。营业所及时供应了资金,使其收购计划得以完成和超额完成,并经加工厂精制运销出口。
在银行农业贷款的及时支持下,茶叶、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均获得了丰产丰收,有效地发展了农村经济,改善和提高了农民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