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的发明,始于虞舜,陶于河滨,概是瓦缶。延及宋,方改制瓷器,逐渐有柴、宋、官,哥、定各地方出瓷。惟柴窑最研究制造,光如镜,薄如纸,色如青天,响如磬,概是一套釉,并无彩花。继由浮梁之昌南镇陶玉者,制出粗笨用品,行销于世。至宋朝景德年间,在浮梁之昌南镇(即景德镇),设立御窑厂,研究制瓷,以供上用。至明朝始知画花,有青花、有斗彩、有窑彩,粗劣不堪。至清朝雍正年间,有陶务监督唐英,沈阳人,驻镇督造。于雍正年至乾隆年间,所制瓷器,精美细致(即粉彩),实得唐英提倡指导。唐英氏并著有《陶人心语》一书,现时世上无此书售卖,如有者,亦不过珍藏家所有。至道光、嘉庆、同治,出瓷亦好。迨至咸丰,洪杨起事,景德镇工人,非逃即亡,窑厂焚毁,故光绪年间,出瓷粗劣,不及雍乾时代之精致。那时社会俭朴,除御窑外,如民窑制出瓷器,多系粗劣(即普通货),如灰渣器、古器、四大器、四小器、七五寸、满尺、粗汤瓢、黄泥巴饭贝、汤碗、汪中滑石、淡描灯盏,琢器、龙泉瓶、相桶壶等类。由水陆客商,运遍国内外各埠出售,销路甚广。
迨至海禁大开,与各国通商,城市、社会趋用外瓷,景德镇瓷器销路锐减。至宣统年间,始有江西瓷业公司之设立,股东瑞征喜好古瓷,令仿制御窑各瓷式样。该公司又派员赴日本考察,参与南京第一次“劝业会”,比即在会场购买湖南瓷样与日本瓷样多种。亦有各埠瓷商购买洋瓷式样,带来仿制,逐渐改良成上等日用瓷品。现在窑户最多,销路最广;即称改良白釉脱胎(即碗,盘、盅、杯、碟)与粉定(即壶、雄瓶)能在长江一带与外瓷竞争。用手工制造,以及土法采取原料、燃料及匣钵烧窑都是古法,糟蹋损失,不可胜计。谚日:“窑户赚钱天子命”,今已到山穷水尽。成本增高数倍,制出瓷器,能比外国用科学方法采制原料,用机械制造,用煤炭与用电力,以及运输之便利与国家政府之提倡,用武力保护贸易与外瓷竞争,焉有不衰败之理耶!今后救济复兴景德镇瓷器办法有两层意见:
(一)用新法设立大规模之制瓷工厂。要与世界瓷器竞争,无论新法旧法,都要从根本改革。先从精制原料着手,所有出原料之矿山,由政府收归省有或国有,用科学方法采取,分析,配合适当,用机械制造,则原料精细,洁白,又无渣滓,出瓷当无瑕疵,能与外瓷比较。且旧法用水碓人工制造之原料,有人工之勤惰,有矿石之提选。而碓工与碓户常年不到景德镇,与窑户无痛痒相关,只顾获利,不知研究原料之粗细与好坏。且窑户购买原料,亦由行家牙户之介绍与原料之牌号老否,往往误买牌号,以伪混真。因此,窑户损失每年不可胜计。对于原料制造、售卖方法,亦乞钧局改善之。
(二)燃料即窑柴,系由景德镇附近及邻县森林采取运镇出没,年销量甚巨。近年窑柴森林日渐稀少,因农村困苦,无力栽种,只伐不兴,将恐窑柴来源断绝,景德镇瓷业,势必陷于停顿。为确保景德镇瓷业的延续与发展,务须于景德镇四周五百里以内,勒令各县乡村人民种植松树。由各县下以保护森林法令,尽力保护,不许烧山残害。再对于景德镇旧有窑形,用科学方法改良结构;烧窑火度合乎瓷质之高低。如有倒塌、损坏与不烧熟者,窑户应有责任。对于匣钵与各行工人之恶习,不良之行规,一律请求钧局改善。谨陈鄙见,以供采择。(www.xing528.com)
饶华阶谨上
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