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德镇陶业管理局及其抗日救亡运动

景德镇陶业管理局及其抗日救亡运动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向具有民主思想的陶业管理局的绝大部分同事,同景德镇的广大市民、工人群众一起,积极投入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此以后,以陶业管理局的青年同事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得到了党的支持和领导,局内也有了党的地下组织。管理局虽被裁撤了,但其影响,特别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影响,却深深地铭记在景德镇人民的心中。

景德镇陶业管理局及其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向具有民主思想的陶业管理局的绝大部分同事,同景德镇的广大市民、工人群众一起,积极投入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此以前,管理局内部也曾有过一些不公开的群众性组织,如读书会、时事座谈一类。随着抗日救亡的浪潮到来,这些组织也公开并发展壮大起来。读书会发展成为笔联社,并吸收景德镇社会上爱好文艺的人参加,利用当时的地方报纸,如《赣北日报》《陶业日报》作为阵地,开辟了“涛声”和“前哨”两个副刊,定期发表有关鼓动抗日救亡文章。时事座谈,则不再是少数人的谈论,而是利用工人文娱晚会,大规模地进行宣传,并利用各种形式,如派人分别到戏院、影剧院去,在开演前十分钟,向观众报告时事消息,宣传抗战的道理等。这些宣传鼓动工作,在抗日初期显得特别活跃。

一九三七年下半年,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除陶业管理局的青年同事外,还吸收了社会上大批积极分子,组织了抗日救亡歌咏队,每天分批到市里的各个街道,到窑厂、坯房去教市民、工人唱救亡歌曲。这时,景德镇的街头巷尾、城乡的山巅水涯,到处都可以听到高昂激越的抗战歌声,歌声所至,越发激励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战情绪。(www.xing528.com)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陈毅同志来到了景德镇。陈毅在景德镇的短暂时间内(大概不到一星期),在管理局内做过两次半公开的讲演,极为精辟地阐述了抗日救亡的形势和前途。他的讲演,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抗战信心,并明确地为人们指出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从此以后,以陶业管理局的青年同事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得到了党的支持和领导,局内也有了党的地下组织。当时集结在浮梁东乡瑶里一带地方的人民革命武装,奔向抗日战场,管理局的青年同事中就有胡绵芳(胡明)、潘炯乐(潘田)、李汉雄、潘琪、熊振作、李清泉、袁煦、戴修选,以及社会青年潘启琳、徐烈(上庸)、凌敏庄(女)等二十多人,也先后参加到这支革命的行列中去了。

抗战的第二年,杜重远远去新疆,管理局由工务科长张浩代理局长,实际大权掌握在秘书孙秀林手中。由于新领导对新兴力量进行限制,将仅留局工作的少数青年同事,排挤局外了。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变本加厉地对革命人民进行残酷的迫害和镇压,不久,管理局也被江西省当局裁撤。于是,党所领导的抗日救亡和革命运动转入地下。管理局虽被裁撤了,但其影响,特别是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影响,却深深地铭记在景德镇人民的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