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沟南村:广州第一家族的拓荒者

沟南村:广州第一家族的拓荒者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政权建立之初,郑成功高举反清义旗,潮州、泉州、漳州是郑成功的根据地。整个澄海县只剩苏湾一都,并入海阳县,澄海县的行政编制被撤销。沟南乡时属澄海县鳄浦都,在第一批内迁斥地之列。两广总督周有德等官员力挺王来任遗疏。广州许氏一支飞黄腾达始于许永名长子许拜庭。许拜庭,沟南十六世孙,广州高第街开基一世祖。他买下几落大屋,建成“宜和堂”,成为高第街“广州第一家族”的拓荒者。

沟南村:广州第一家族的拓荒者

沟南人发迹的另一印记不在沟南村,而在广州高第街。

乾隆二十七年(1762),那时正属“康乾盛世”,但沟南乡农民许永名一家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他的前几代本是殷实之家,中落于清政府的“斥地”之中。清政权建立之初,郑成功高举反清义旗,潮州泉州、漳州是郑成功的根据地。为消灭郑成功,巩固清皇朝政权,清朝康熙皇帝分别于康熙元年(1662)和康熙三年(1664)两次令潮州沿海居民各内迁50里,以断绝郑成功的粮草供应。整个澄海县只剩苏湾一都,并入海阳县,澄海县的行政编制被撤销。沟南乡时属澄海县鳄浦都,在第一批内迁斥地之列。官兵放火杀人迫迁,沟南散乡,村民流离失所。据《汕头市志·大事记》所载,康熙三年(1664),“是岁苦旱,潮属饥荒,米价昂贵,穷人采野苗树根充食,卖妻弃子,饿殍载道。无法挨饿,自寻死者很多,十之八是被迁徙的沿海居民”[1]。康熙六年(1667),广东巡抚王来任巡视潮州沿海一带,沿途见被斥地民众流离颠沛,甚为不忍。康熙七年(1668)正月十三日,王来任病危之际遗疏奏请皇帝让潮州沿海人民“展复迁界,急弛其禁,招徕迁民复业耕种与煎晒海盐[2]两广总督周有德等官员力挺王来任遗疏。康熙准奏。康熙八年(1669)三月,澄海县恢复建制。九死一生的沟南人才得以回到废墟上重建家园。不知什么原因,许永名的曾祖父比乡亲们晚一步回归故里,原来的田园大多被他人开发了,田契又丢了,无法讨回。地是农民的命根,失去大部分耕地的家庭,其日子可想而知。许永名不愿意这样穷下去,他只身跑到广州闯世界,从做小生意干起,一步一个脚印。经过10年的努力,除了养家糊口,他还有些积蓄,娶了澳门穷儒黄童贵之女为外室,成为广州许氏的奠基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许永名病亡于广州。黄夫人带着年仅10岁的许拜庭以及另外两个更小的孩子到沟南寻亲,才知许永名在故乡另有家室,便将孩子们带回广州含辛茹苦地培养他们成人。(www.xing528.com)

广州许氏一支飞黄腾达始于许永名长子许拜庭。许拜庭,沟南十六世孙,广州高第街开基一世祖。他早年丧父,比人早熟,13岁就到盐店当学徒学艺,38岁时已成为广州有名盐商。嘉庆十五年(1810),许拜庭应朝廷之急,自资组织剿匪队剿捕海盗张保仔,大败张保仔于香港水域,受到朝廷嘉奖,授“诰封中议大夫”。他买下几落大屋,建成“宜和堂”,成为高第街“广州第一家族”的拓荒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