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南村的古民居建筑,有典型的潮汕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多以“四点金”“下山虎”等形象生动的名字来命名。建筑模式主要以传统的三合院(下山虎)、四合院(四点金)为基本布局。很多建筑物,饰以木雕、石雕、嵌瓷、壁画、灰雕、泥塑,工艺精湛,使整座建筑物显得富丽堂皇。现虽经岁月的剥蚀,但沧桑中犹见当年的风韵。一些民居的门上,还悬挂着“大夫第”“儒林第”“文林第”等字样的牌匾,透发出屋主人不一般身份的信息,也透发出一种“耕读传家”的文化气息。
下面选介的几处建筑物,都有一些有趣的故事。要去领略这些建筑物的风貌,首先得与古村道的那些古榕树“对话”。
门楼前石梁头石雕 许家梓∕摄
后厅木梁头木雕 蔡海松∕摄
许世祜屋脊嵌瓷 董志强∕摄
白杨使人想起战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而榕树,则使人想起慈祥、稳重而又饱经风霜的智慧老人……它那一缕缕的树根如蟠龙,母树连着子树,母子连根,蔓衍不休,独木成林。
沟南许地的古村道上种植了一长排榕树。传说一棵榕树可以营造十亩宽广的树阴,而这排古榕树的树阴却遮盖了沟南许地的整个老村。这排古榕树背倚狮山,环湖而立,倒影相映。其树根如蟠龙,皮若裂岩,气根盘旋遁地,形成一道又一道自然之门。村民把这种古榕树叫神树。一排排古榕树,像村落中的一位位长老,婆娑耸立,见证村落的荣辱兴衰,守护着这个古称“紫菔陇”的自然村落。
相传,这排古榕树中最老的那棵创村而植,已有700多岁。南宋末年,村落刚有人聚居时,村民用一个炉,插三支香祭拜天地父母,祈求平安丰收。有一天,天空飞来一只小鸟,嘴里衔着一颗种子放进炉里。种子在香炉里生根发芽,村民发现后把它移植出来,年复一年,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为香炉遮风挡雨,村民认为这是天恩,于是把树取名“天恩公树”,希望它保佑沟南许地世世代代的子孙。每逢初一、十五或民俗节日,全村家家户户都会带着祭品到天恩公树下祭拜,祈求美好愿望的实现。
村前古榕 许璇儿∕摄
天恩公 许家梓∕摄
一游客曾写道:“沐风七百载,绿荫犹葱茏。慕名寻许地,欣欣见古榕。”长久以来,这片古榕树下一直是村民饭后闲坐闲聊的场所。炎炎的夏日,村民农忙之后,榕树下就成了他们闲聊或休息的地方,搬几张竹椅可以谈笑风生,铺一张草席可以酣甜入梦。
而今,沟南许地已是广东省历史名村,这排古榕树得已被保护,配套设施也日臻完善。榕树下铺设了一套套石椅、石凳,配套有体育健身器材。慕名而来的游客也络绎不绝。古榕树下,孩童嬉戏,老人们健身、下棋,写生的人挥笔而下,夏蝉吱吱叫,湖水波波似粼,常伴有一片欢笑声。秋天,榕树上“张灯结彩”,一粒粒树籽成熟饱满,这儿又成为了鸟儿的天堂。走在沟南许地的古村道,天朗气清,鸟声啾啾盈耳,一缕清风拂过,牵动着发丝轻轻扬,令人心旷神怡。
榕树下喝茶聊天 沟南村村委会∕供
农家鱼馆晒网 沟南村村委会∕供
一道残阳铺水中,染红了倒影在湖中的榕树。农家鱼馆收起了渔网,停靠了渔船,归家的村民伴随着车轮的辗转声穿过一棵又一棵古榕树。闲暇的古村道顿时热闹起来。
夕阳转眼即逝,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挂在兰桂湖的东边,月光似水,透过树冠,洒落的月光与路灯交相辉映。村民漫步在美丽的夜景中,消化了一天的积食,消解了一天的烦躁。
榕叶荫浓苔藓青,百尺槟榔果欲坠。100多年来,它扎根古村道,倚立在湖边,看着日出日落、阴晴圆缺,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看着子孙呱呱坠地到两鬓斑白,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以湖为镜,宁静致远。
乡村如画,乡情如水,一泓池水,一片百年古榕。
走完村道,我们会心平气和地来听听祠堂、府第百年老建筑的“声音”。
沟南许地历史悠久,走进村落,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笼罩在许地的街巷。村前村后共有祠堂3座、大夫第8座、儒林第1座、登科第1座、文林第1座、庄园1座、书斋3座,可谓鳞次栉比,属于潮汕传统的“四点金”“下山虎”建筑。(www.xing528.com)
一座座历史遗存的府第,无不诉说着当年许氏的荣耀,一幅幅残垣上的文字,无不承载着家风的传承。
“许氏宗祠”承载着“许地”一脉,宗祠大门两侧刻着家风遗训:“宅尔宅,田尔田,念先人创业艰难,克勤克俭,即是敬宗尊祖;亲其亲,长其长,愿后嗣居家和睦,无虞无诈,便为孝子贤孙。”警醒着“许地”的子孙,只有勤劳、节俭、孝敬、诚信才对得起许氏列祖列宗,可见许氏的祖宗非常重视子孙的德行。在另一座祠堂“世祜许公祠”的石鼓两侧,刻着许氏家族的历史颂诗,是当时广东的状元和社会名流撰写的,是许地后代许世祜秉承“许氏宗祠”家训而创下的辉煌硕果。受家风的熏陶,许世祜一生勤俭、诚信可靠,他创立的“桂利行”在清末民初遍布汕头埠乃至东南亚各国。他还在“世祜许公祠”门额的背后镌下“克迪前光、礼乐诗书、孝悌忠信”,要求子孙后代不忘“前人种树”的艰辛,不忘家训,饱读诗书,将家族发扬光大。
沟南许氏宗祠 许家梓∕摄
世祜许公祠 许家梓∕摄
在许世祜公家族的辉煌中,清末民初时,“许地”一座座府第相继兴建,金碧辉煌,名人辈出,许家后人仍不忘将“礼乐诗书、孝悌忠信”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
在许地的仁和巷中,藏着五座府第,其中的一座府第的门楼两侧刻有周敦颐的《爱莲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还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光榜家庄”这座豪宅的大门额后面镌刻着“斯是陋室,惟吾德芳”八个字。这些无不透露了在当初社会背景下,许氏宅主人洁身自好、追求高尚品德、以身立教、以德育人的良好品格。
在桂利长房“大夫第”有两幅门肚,其中门肚(一)载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世祜许公祠门楼内 许家梓∕摄
桂利长房“大夫第”门肚两幅 许家梓∕摄
门肚(二)载曰: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右录爱莲赋。
而在府第的花巷里面,写着“留余”“积厚”“传经”“明礼”等。教育后代做人做事切忌盈满,人要是做得太绝,没有不后悔的,故应留余。同时要修德,厚德载物、厚德流光,熟读“四书五经”,知书明礼。这些都是先辈们寄语子孙后代做人做事的醒示警言。
在府第的窗楣上,塑饰着一幅幅“书卷”,有“敢问心斋”“一岁间,清风明月已无几日”“不欺谁怕居暗室”“万境俱闲,人心自闹”等名句。心之所斋,不是不吃荤酒,而是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再者,古亦有云: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故不做见不得人的事,也不怕居没人看见的地方。做人坦荡荡,做事光明磊落。
光榜家庄大门背后 许家梓∕摄
世祜许公祠窗楣 许家梓∕摄
沟南许地祠堂、府第处处散发着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汇聚了儒家道家的思想,传承并教育着许氏家族的一代又一代,并育出了沟南许地清史上的20名举人、3名进士、1名翰林,以及29名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民族英雄。而今,拥有700多年历史的沟南许氏家族,家风淳朴,书声琅琅,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生生不息。许因才老师将沟南许地的家风概括为“书、礼、静、序、余、耕、睦、实、弈、献”。正是因为“十字”家风的传承,沟南许地许氏家族在2014年8月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十大潮人好家风”之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沟南许地的家风就是家族的魂,刻在祠堂、府第里,世世代代守着许地的子孙,并得以传承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