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减轻村里经济负担,村内划出五六亩园地,由学校师生种植作物,所得收成补充学校经费。自然村办教育,就地读书,费用低,儿童入学率大大增加,辍学的情况减少了,每年有二三十名小学毕业生考入初级中学。本村学生读到高中毕业之后,回村回校,当起教师,成为民办教师的新生力量。改革开放之后,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政府在教育方面不断增加投入。近年来有不少毕业生到深圳、广州或省外各地创业发展。
1970年,在全民办教育热潮的推动下,沟南村自办沟南小学。按当时有关规定,教育部门只分配几个公办教师,学校一切经费都由村里承担。为解决校舍问题,集体用房与村民换取房屋,由村内瓦木工自己动手将集体用房改造成教室和办公室,教师缺乏就从村中吸收有文化的村民做民办教师,他们的报酬以劳动工分计算。为减轻村里经济负担,村内划出五六亩园地,由学校师生种植作物,所得收成补充学校经费。自然村办教育,就地读书,费用低,儿童入学率大大增加,辍学的情况减少了,每年有二三十名小学毕业生考入初级中学。本村学生读到高中毕业之后,回村回校,当起教师,成为民办教师的新生力量。
改革开放之后,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为农村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政府在教育方面不断增加投入。1986年,村委会划出六亩土地建新校舍,在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下,建成占地600平方米的教学楼,完善配套设施,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水平提升。1985年,村政府制订奖学办法,激励青少年勤奋读书。20多年来,每年有10多人考上各类大专院校深造,至2017年全村大学毕业生累计达270多人,改写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村只有三五个大学生的历史。大学毕业之后,他们投身于各个行业,奋力拼搏。近年来有不少毕业生到深圳、广州或省外各地创业发展。
沟南村历代学校学堂一览表
【注释】
(www.xing528.com)
[1]沟南许氏大宗祠:《旗杆夹石刻文》,清嘉庆至光绪年间。
[2]清嘉庆帝,《嘉赞许梦榜之父母圣旨》,清嘉庆元年正月初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